从淳安千岛湖向西,驱车约1400公里,便可到达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如今,让两个生态环境和发展方式都极为相似的县,彼此之间心连心的,是深深的对口帮扶情——携手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齐绘绿水青山小康画卷。
自2013年开始实施助力剑河县脱贫攻坚工作后,淳安县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决策部署,高度重视对剑河县的帮扶工作,特别是去年以来,在人才支援、资金支持、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携手奔小康等方面,给予剑河县的帮扶力度进一步加大,并围绕民生改善和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细化落实结对帮扶责任,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有效地助推了剑河县的脱贫攻坚步伐。
以东部之优补西部之短,以先发优势促后发效应,淳安用真情演绎了一曲对口帮扶的动人乐章。
剑河县久仰镇久丢村发展林下经济积极性高
携手决胜脱贫攻坚战
晚上9点半,刚刚召集开完一个对口帮扶的协调会,淳安县挂职干部、剑河县委常委、副县长姚伟明又开始做第二天下乡的准备。
走不尽的路,翻不尽的山,作为在扶贫一线攻坚的淳安对口帮扶剑河的前方工作组负责人,姚伟明自去年4月来到剑河后,有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山高谷深的公路上奔波。
剑河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中部,县域总面积2176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27.58万人,以苗侗为主的少数民族占人口96%。2014年实施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识别贫困人口7.9万人,贫困发生率33%,是国家级贫困县和贵州省1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
截至目前,淳安已结对剑河县深度贫困村94个,学校44个,医院15个。在这个被称为“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苗族女神“仰阿莎”故乡剑河,全县13个乡镇(街道)几乎都留下了淳安对口帮扶人的足迹。
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决战贫困;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叫做携手相牵。
援助教师正在剑河三中授课
“剑河的脱贫攻坚已进入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关键期,淳安将继续坚定按照两省、两市(州)的部署要求,紧盯脱贫攻坚时间表,巩固深化现有协作体制机制,不断拓宽协作载体和渠道,让剑河贫困群众早日走上脱贫之路。”这是淳安县委县政府携手剑河决胜脱贫攻坚发出的最强音。
3月,淳安组建“援黔扶贫协作攻坚训练营”,为扶贫攻坚最前线输送专业“扶贫战士”;
5月,淳安县委书记黄海峰带队赴剑河县对接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淳实县对口办制定下发了《2019年淳安县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合作工作要点的通知》,并召开全县对口工作部署大会;
6月,淳安县委常委会再次专题研究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
8月,淳安县·剑河县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联席会议在淳安召开……
这是半年来,淳安对剑河加大对口帮扶力度的“大事记”,也是淳安县委县政府倾力助推剑河脱贫攻坚步伐的一个缩影。
在淳安县委县政府的全力支持下,淳安的对口帮扶不断跑出“加速度”,帮扶项目的进度和质量,都“跑”在了黔东南州的前列。
“淳安的对口帮扶,重点在三个‘聚焦’,就是聚焦农村产业革命,让‘小蘑菇’撑起‘大扶贫’;聚焦消费扶贫协作,让‘山里货’走向‘大市场’;聚焦内生动力激发,全力打响‘劳务品牌’。”姚伟明介绍说,在淳安对口剑河帮扶过程中,“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是一个明显的特征,每一个落地的项目中、每一笔扶贫资金上、每一位参与扶贫工作的人员,“志智双扶”贯穿始终。
2天时间,乘车9个小时,行程300余公里,走访2个镇3个村4处林下经济基地,举办4场220余名当地脱贫攻坚网格员、林农参加的林业科技培训。这是淳安县林业局营林科技站站长、高级工程师唐陆法在剑河脱贫攻坚一线的工作轨迹。
“听课、评课、讲座、交流,这四个动词,就是这两天的生活。虽然累着,但很充实。”今年4月,由淳安中学7位教师组成的帮扶小组,远赴剑河二中开展第三次结对帮扶活动,他们用疲惫沙哑的嗓音,给这座远在千里之外的学校,留下了一段持久的佳话。“老师,我将永远珍存您亲手写给我的这份复习方法。”“我们将用您赠送的画笔,画出我们美好的明天。”
如此以剑河所需、尽淳安所能,倾力倾情播种脱贫的“火种”的事例举不胜举,穿城而过的清水江同样也见证了东西部携手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心。
援助医生给当地居民看诊
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
清水江畔,贵州剑荣菌业有限公司的菌棒生产车间、灭菌车间、培养车间、出菇车间,都是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
在接种出口处,54岁的王武兴正和工友们不停地将一筐筐制好的菌棒从自动流水线上取下,搬移至另一旁的铁架子上,如此的搬移动作,王武兴每天至少要重复1900余次。
“相比之前的工作,现在离家近了,方便照顾家人,而且工资收入也不错。”面对需要付出更多体力的工作,原本在浙江温州一家电器厂工作,现在返乡就业的王武兴面带微笑地说道。
不过,王武兴也许没想到,他每天看似简单的重复动作,却是在为数以万计的贫困群众搬运脱贫的新希望。
“现在我们公司是‘一园五基地’,主要以菌棒生产、食用菌栽培、食用菌销售为主,仅公司用工量就达到了420人左右。”贵州剑荣菌业公司总经理胡光柯介绍说,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由公司负责食用菌菌棒生产、菌棒出菇管理技术指导和产品回收。其中,3000万棒主要提供给贫困群众发展林下仿野生菌脱贫增收,并由公司实行保产量、保回收、保价格“三重保底”,消除合作社和农户发展产业的后顾之忧,把群众发展食用菌产业风险降到“零”。
食用菌产业正是淳安产业精准帮扶的“支点”。短短一年多时间,淳安累计投入帮扶资金5700余万元,用于在剑河发展食用菌产业,并带动总投资3.8亿元的剑河县食用菌产业园项目建成投产,全县食用菌今年种植规模将超过1.2亿棒,预计年产值可达10亿元,直接带动4500名贫困人口就业,人均年增收将达3.6万元,间接拉动1.8万名以上贫困户增收脱贫。
食用菌产业带动就业提高当地居民收入
“让‘小蘑菇’撑起‘大扶贫’,淳安成功助力剑河食用菌产业成为撬动脱贫攻坚的新动能。”姚伟明说,如今在剑河的深山和密林中,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加入到林下仿野生菌种植的行列,并以此告别“贫困”二字。
淳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模式,也让剑河的林下经济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黄精种植前要先切成有小芽头、细根的小块,等切口风干了,沾上一些草木灰再种,并注意密度适中……”去年的初冬时节,“淳六味”林业帮扶项目落地剑河。几个月后,剑河县八万山林场和革东镇麻栗村林下示范基地内,林间一株株粗壮的嫩芽纷纷破土而出,根茎、种子出苗率达98%以上,这标志着淳安的“林下套种”的中药材种植模式在剑河取得了成功。
“林下黄精的种植期一般是3年,按照这样的长势,预计每亩可以采收干的黄精500公斤,如果是以现在的市场价计算,这6亩黄精的产值可达18万元。”听到淳安的林业专家报出这一组数据,在场的剑河林农们的脸上几乎人人都是喜出望外的表情。
仅今年上半年,淳安就在剑河帮扶建设黄精、前胡、缬草等林下经济示范基地360余亩,预计将直接带动贫困户154户330人增收脱贫。
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就《关于剑河县发展林下经济推进产业扶贫的调研报告》批示:剑河县的做法很好,值得全省推广。
技术支持小香鸡养殖基地
打造对口帮扶新模式
如今,在剑河县人民医院的病房里,经常会遇到有操着外地口音的医生查房,一边向病人了解病情,一边不时与身旁充当“翻译”的其他医生轻声交流。
原来他们都来自浙江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一年多时间里,总共有30多名“高精尖”医疗专家,在剑河县人民医院以驻点帮扶和挂职等形式进行服务和传道授业。
“选派专家到乡镇卫生院驻点帮扶,教带一批骨干医师,使乡镇医生得到更好进修学习,帮助培训一批管理人员和村卫生员,使贫困山区的卫生健康事业更好得到提升。”日前,又有一个由淳安多家医疗机构相关负责人和专家组成的团队到剑河,并就基层医疗机构对口帮扶签订了更深入广泛的协议。
就在前不久举行的淳安与剑河扶贫协作会上,淳安县委书记黄海峰提出,要深化两地干部挂职交流、就业创业、产业发展等各领域的合作,促进观念互通、思路互动、技术互学、作风互鉴,打造东西部扶贫协作发展升级版。
随着组团式帮扶、共享式帮扶、师带徒帮扶等帮扶形式在扶贫扶志扶智中同步推进,东西部产业合作模式、东西部消费扶贫模式、东西部劳务协作模式……,各种帮扶模式也纷纷浮出水面。
今年9月,“剑河农特产品馆”在淳安正式开馆,这是淳安第一个对口帮扶地区消费扶贫的线下体验馆,也是淳安围绕“黔货出山”,突出产品基地建设和销售体系构建的一个最新动作。
“它主要是以剑河特色产品线下体验销售为重点,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平台’的营销模式,与贫困户精准对接,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达到真脱贫、脱真贫的目标。”淳安县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在此之前,剑河的食用菌、黄牛肉、小香鸡等优质特色农产品通过雷阿哥商城(浙江企业)、千岛湖农品馆等电商平台营销,配送产品进入千岛湖农贸市场、单位食堂、商场超市等平台助销,并与淳安的农产品一同参展在浙江的各类省、市展会上。
与剑河“黔货”一同出山的还有外出务工创业的脚步。
去年以来,两地针对原来劳务协作平台单一、渠道偏窄、实质性突破较难的问题,淳安主动引入市场力量,通过搭建政府、企业、劳务人员三位一体的协作平台,并改变传统就业招聘方式,变“坐等上门”为“主动登门”,变“请人参会”为“专人入户”,变“集中招聘”为“逐户见面”,到乡镇、村举办小型劳务招聘会12场,提供杭州就业岗位1600余个,有组织输出建档立卡贫困户到杭州就业63人,使两地劳务协作工作取得了明显突破,并成为黔东南州人社部门向全州推广的劳务协作新模式。
同时,围绕“家门口就业”,淳安通过对口帮扶项目、公益性岗位开发、浙商企业招工、扶贫车间建设、致富带头人培训创业等“五位一体”平台的搭建,帮助850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围绕“订单式培训”,淳安开办了“培训+就业”订单式的叉车工培训班,帮助40名贫困劳动力顺利结业并实现就业。
越来越多剑河人因为走出大山,而打开通往美好未来的希望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