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原创精品 > 成果首发 > 正文

创新风险治理模式应着重关注现代风险

【摘要】针对高度复杂、更加不确定和后果危害巨大的现代风险,我们需要从现代风险责任与风险分配观,全险种、全领域、全过程、全社会系统治理观以及强化专家责任伦理、重塑风险治理的专家系统等方面,分析现代风险的治理理念及原则。在此基础上,笔者基于现代风险治理的多元主体合作机制,大安全、大应急的危机管理格局,现代风险理论研究创新体系,现代风险防范责任的分配机制,公众风险意识提升与风险文化构建,探讨了现代风险多元综合型治理模式,以期能够有助于高度重视现代风险并进行有效的治理和应对。

【关键词】现代风险 治理理念 治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9.05.004

由于人类自身知识的增长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对社会生活和自然干预的范围、力度和深度的扩大,引发了诸多不确定或人为的风险,风险的复杂性空前增强,造成的灾难性事件日益增多。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到美国的“9·11事件”,再到福岛核电站爆炸事件等现代风险事件,让人们感受到了现代风险的巨大灾难性后果。正如贝克和吉登斯所言,当今社会中的风险结构开始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传统风险占主导地位逐渐向现代风险占主导地位发展,这标志着风险社会的到来。与传统风险相比,无论是在特征上,还是在影响范围和程度上,现代风险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后果在规模、危害程度以及影响范围等方面表现出更加难以计算和不可预测等特征。现代风险虽然发生概率较小但后果巨大,需引起高度重视,制定具有前瞻性的应对现代风险的有效体制和机制,以有效治理和规避现代风险,造福人类。

危害后果巨大的现代风险

现代风险主要指制度性风险和技术性风险,相对于外部自然风险来说,它属于人为制造的风险。如生态灾难、核战争风险、危化品风险、转基因风险、金融危机和信息风险等,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及相应的制度所产生的意外后果,是我们人类社会内生的风险,来自于我们的选择和决策。现代风险一旦转化为实际的灾难,它的涉及面和影响程度都将大大高于传统风险的程度,一项决策或技术可能会毁灭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这颗行星上的所有生命。总的来看,现代风险主要具有高度复杂、超越时空、难以感知、难以计量、高度不确定和后果危害巨大等特征。

第一,现代风险具有跨越时空性或全球性特征。传统常规风险一般只对局部的地域或个别的主体产生影响,是局部的和区域性的,影响范围有限。现代风险的影响规模和范围发生了重大变化,造成的后果可能会突破既有的地域边界和国家边界的限制,迅速地蔓延到其他国家甚至全世界。其空间影响是全球性的,其时间影响是持续的,可以影响到后代。例如:大家所熟知的福岛核电站爆炸事件、美国的次贷危机等,虽然一开始只是发生在某一区域或某一国家内,但其很快扩散和影响到周边其他地域和国家,并最终造成全球性的灾难。现代风险的跨时空性或全球性特征对全世界的安全和发展产生重大威胁,并常常会造成全球性的危害后果。因而,现代风险的规避和应对已不再是区域性的或个别主体的任务,而成为全球各国共同的责任。第二,现代风险的不可感知性。传统常规风险的危害程度、影响规模和范围等一般是能够观察到和感知到的;而对于现代风险来说,已超出我们感官所能感受的能力,我们不再能够直接感受到。例如,食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短期及长期的影响和危害、放射性物质的危害等,是潜在的、延时的和无法感知的。并且,现代风险所造成的危害是系统的、常常是不可逆的。第三,现代风险的不可预测和不可计算性。现代风险的发生和后果在人群、规模、时间、地点上都是难以预测的,风险发生后,所造成的危害后果甚至无法确定和评估,难以进行风险的精确计算。例如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的灾难,在其发生泄漏事故之前,谁也不会想到它有什么风险和危害;发生后,却造成了难以计算与量化的危害后果。第四,现代风险的整体性和平等性特征。就像贝克指出的,贫困是分等级的,而化学烟雾则是平等的。现代风险在其产生、发展和演化中,已明显表现出“飞去来器效应”,现代风险的制造者最终都会成为受害者。现代风险正是以一种整体性和平等的方式危害着我们每一个人,使世界上的每个组织和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或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其影响和危害。第五,现代风险的高度复杂性以及难以有效应对的特性。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对自然、社会的干预和改造能力日益增强,同时也出现了诸多的意外后果。这导致现代风险的构成及其后果呈现出更广泛的关联性、复杂性、耦合性、突发性、迅速扩散性(如SARS、核泄漏、核战争等)等特征,各类风险之间经常会存在相互渗透、相互转化、彼此耦合的现象,表现为现代风险的多元主体、多重后果和灾难性事件产生原因的高度复杂,如核安全风险、恐怖袭击、高技术风险,等等。

总之,危害后果巨大的现代风险,可能会对人类社会和人类本身造成毁灭性破坏,有效治理和防控现代风险是我们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历史任务。现代风险所具有的显现滞后性、发作突发性、超越常规性,以及其影响的超地域性和时间性等,使我们无法根据历史的经验对其进行观察、预测和判断,当现代风险一旦变为现实灾难,我们目前的应急管理内容、责任主体与责任范围就难以准确和清晰地界定,现有的应急规范、程序难以奏效,其后果更加难以应对、控制和管理。面对现代风险,需要我们更新应急管理理念,创新应对现代风险的模式。

现代风险的治理理念及原则

面对可能危及我们人类生存安全的现代风险,如何防范、治理和应对,无疑首先需要引入一些新的价值理念和原则,从根源上有效治理和应对现代风险。

现代风险防范责任与风险分配观。现行的风险责任主要是一种后果风险责任,强调风险发生后的责任追究及补偿。由于现代风险的灾难性后果,现代风险一旦发生,引发的危机可能对人类社会和人类本身造成毁灭性破坏,风险损失难以估计,风险计算无法操作。对于现代风险,关键是预防和规避,而现行的侧重事后追责的后果风险责任已难以有效防范和规避现代风险。而且,鉴于现代风险的高度复杂性、延时性、关联性等特征,以及现代社会管理机构的复杂性,现代风险一旦发生,在风险后果责任的追究中,某些主管部门以及一些公司、企业等经济组织总是想方设法为自己开脱,因涉及的主体很多,几乎无法查明谁该负责。

为有效防范和规避现代风险,第一,需要强化“风险防范责任”。现代风险责任应是一种风险防范责任,即指各类行为主体都应该为其决策、选择和行为可能导致的危及我们人类生存的风险负有防范责任,并以风险防范责任的承担来作为各类行为主体获得资源、权力(权利)、利益的基本条件,以保证各行为主体真正担负起现代风险的防范责任。第二,需要引入“风险责任链”的概念。现代风险在其累积、产生、扩散、转化等演化过程中,可能发生在各个生产过程和各个环节,其中可能涉及到多个行为主体、多种领域、多种科学和生产技术,从而呈现出一种交叉关联、相互作用的风险产生链条的形式。在这个现代风险产生的链条中,每个环节都可能是产生现代风险的一部分,每个环节又都与整个生产过程密切关联,这就需要根据各个环节在整个风险链上的重要性及其所起作用的大小,来确定相应行为主体的风险责任,并形成风险防范的责任链,以达到共防共治的目的。第三,建立一种基于权力(权利)和利益的现代风险防范责任分配机制。一般来说,现代风险与现代制度和现代科学技术密不可分,那些拥有较高权力和拥有大量资源的行为主体,引发现代风险的可能性更大。为了有效防范、规避和治理现代社会风险,可根据各行为主体所拥有的权力(权利)大小以及所掌握资源的多少,分配其风险防范责任,并根据行为主体的风险防范责任大小,承担风险后果。

现代风险的全险种、全领域、全过程、全社会系统治理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目前出现的众多风险进行过多次论述,其中,关于风险系统治理的重要指示,是有效防范和化解现代风险的新理念。针对现代风险极强的复杂性、关联性、跨时空性,风险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转化、彼此耦合,且风险灾害后果巨大等特征,系统治理就是要对全险种、全领域、全过程、全社会进行风险治理。

第一,全险种风险治理。现代风险呈现出隐蔽性、多样性、关联性,如非典、埃博拉病毒、恐怖袭击、计算机病毒、高新技术风险、能源危机和金融动荡等,涉及各种各样的风险类型,任一风险的发生都会造成灾难性后果,加之这些风险常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产生多样化的灾难性后果,使我们更加难以感知预测和有效控制。如何有效地预防、规避和治理现代风险,需要从多视角、多学科角度对各险种进一步深入综合分析和研究,抓住其发展演变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策略。大多数现代风险是由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引起的,现代科学技术“高精尖”特性日趋明显,复杂性空前增强,科学技术导致的现代风险的发生机理及其治理日益体现出很强的专业性,这就需要把各种现代风险按照专业领域划分为相应的研究、预防、应急等反应系统,各预防、应急反应系统由相应的专家和专业人员组成,且职责分明,各个反应系统之间能够相互协调,杜绝某类现代风险及其危机管理的真空,针对各类风险形成统分结合的现代风险应对体制和机制,前瞻性地对各种现代风险进行有效应对。

第二,全领域风险治理。现代风险涉及自然界、经济领域、科学技术、政治领域、社会和文化等诸多方面,各种风险之间常常交互作用和互相叠加和转化,给人类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带来巨大冲击和影响。为应对现代风险的挑战,迫切需要建立起覆盖全领域的综合风险治理体系。一是在各领域、各行业中增强风险意识和对风险源的控制,准确掌握其风险源、风险点的种类、数量和状况,强化各领域、各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把风险防范列入日常管理议程,建立现代风险排查、登记的日常制度,做好各种风险防范工作,并提升各领域、各行业风险应对能力。二是根据现代风险转化、扩散、转移等连锁反应情况,在密切相关的领域、行业之间,建立跨领域、跨行业的风险防范和应对体制、机制,有效实现跨领域、跨行业间的协作,及时识别和控制风险的发生,并有效规避风险的转化、扩散、转移等进一步发展演变,在最大程度上控制风险的影响范围、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失、防范次生灾害的发生。

第三,全过程风险治理。面对纷繁复杂的现代风险,国际通行的做法是采取划分阶段、分而治之的应对模式。即从风险酝酿阶段的源头治理,到风险发展演变进程中的过程控制,再到危机爆发的应急管理,层层递进。各阶段的风险治理内容各有侧重,依托的资源、体系,采取的方式、手段各有差异,实现的目标以及考核的依据也有显著的区分。同时现代风险治理又是一个系统工程,没有终结,一种风险消除,可能即会引发另一种风险的开始,因此现代风险治理又不能简单强调阶段性治理,而应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完整的闭合循环,即构成全周期管理模式。具体而言,现代风险治理的起点是发现现代风险,其需要一套机制来确保风险不被遗漏并且能够及时准确地被捕捉。通常现代风险的发现机制包括主动发现与被动发现两种模式。主动发现机制是由政府主导建立的一套信息获取体系,按照一定的操作规范,对社会各领域信息进行常规性的动态汇总、分析,以监控现代风险的一种运作机制;被动发现机制则是依靠政府监控体系之外的主体发现问题,向主动发现机制的体系报告的方式来运转的机制。这两种机制将信息汇总到同一平台,并触发反应机制。建立“风险发现-风险控制-应急反应”联动的机制,需要一套从源头到终结的全过程、无缝隙的现代风险管控流程和制度,以确保风险得到及时有效的回应,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策略,这也是现代风险系统治理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第四,全社会风险治理。现代风险在规模和危险性上远远超出管理者能够理解的范畴和能够处置的范围,已不再局限在某个区域、某个时段或某个部门内部,仅靠政府及相关部门便能有效防范和应对。一方面,面临现代风险的灾难性后果,没有哪个群体或个人可以幸免于难;另一方面,在当今的风险社会,所有领域、行业、组织和机构的行为主体,都可能因为做出了某项决策或实施了某种措施而导致现代风险的发生,因此,全社会共同承担现代风险防范责任应该成为人人遵守的普遍性原则。即现代风险的治理需要全社会的参与。首先,增强全社会成员的风险意识和风险责任感。充分利用新媒体,广泛宣传和普及现代风险的有关知识,使广大社会成员理解并高度重视现代风险问题,提升全社会成员的风险意识和风险防范责任感,以是否会导致风险来审视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要求全社会成员高度警觉,时时关注自己的日常生活世界是否存在可能的风险隐患和征兆,以便实时监控和及时通报,防范现代风险的发生。其次,建立现代风险信息的公开制度,严格规定各有关行为主体的权利、责任和义务,提高现代风险有关信息及其治理与应对的透明度,确保全体社会成员的知情权,这也是实现全社会风险共担的重要基础。最后,现代风险的治理和应对是全社会应该承担的共同责任,每个公民既是风险面前的受害者,也是负有责任的应对者。充分发挥我们国家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加强现代风险防范、人人有责的理念,加快风险防范的全社会参与的顶层设计,建立全社会参与的社会合作机制,提升全民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形成强大的现代风险应对的社会动员体系,对于应对巨大的风险和威胁是非常必要的。

强化专家责任伦理,重塑风险治理的专家系统。专家系统作为一种“脱域机制”依赖于信任,这种信任是基于人们对科学的信仰和崇拜。人们普遍认为,只有专家系统才拥有对严重风险和危险存在与否的鉴别权和发言权。[1]作为一般社会大众,也只有通过专家系统的解释和判断,实现对相关现象或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然而,面对极其复杂而又后果巨大的现代风险,被社会大众信赖的专家系统已经开始变得不再那么可信。一是由于科学知识高度专业化和高度精细化,形成了不同专业门类的专家系统。面对高度复杂、后果多样的现代风险,任何一种专业领域的专家系统都难以有效解释和应对,即没有全能的专家系统。二是由于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在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过程中,可能会带来各种副作用,引发各种后果严重的现代风险,科学变得不再那么正确和可信。三是由于学科间存在的隔阂和壁垒,面对现代风险,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因为立场、观点、视角、方法的差异,常常出现意见分歧,甚至可能是完全对立或矛盾的情况。即使在同一专业领域,专家间也经常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四是不同的专家系统往往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或利益群体,在利益的诱导下作出的阐释和判断,往往会偏离“中立”的价值判断,失去其客观性、公正性。正如贝克所说:“在过去的30年里,科学已经从服务于真理的活动转变成没有真理的活动……科学实践干脆跟随着科学理论成为猜测、自我矛盾和惯例。在内部,科学退化为决策。在外部,风险在扩散。科学无论在外部还是在内部都不能再享受理性的护佑。它们变得独立于真理并且缺乏真理。”[2]专家系统的部分失信,对社会大众的科学信仰和专家信任造成巨大冲击,进而可能会动摇整个社会信任系统,降低社会成员抵御风险的能力。为了充分发挥专家系统在现代风险治理中的作用,必须强化专家的道德责任与社会责任,重塑风险治理专家及专家系统的公众信任和合法性。

现代风险的多元综合型治理模式

如前文所述,面对复杂多样、超时空传播、危害巨大的现代风险,传统政府依赖型的风险治理模式明显应对不了,加之社会大众对专家和专家系统的怀疑,因此,有必要构建新的多元综合型现代风险治理模式。现代风险的多元综合型治理模式是在以政府为主导的基础上,高度重视治理主体多元,强调多管齐下和标本兼治的综合治理,全社会、多层次、大应急的风险治理和应对模式。

现代风险治理的多元主体合作机制。现代风险治理的多元主体合作机制,就是在政府、专家、市场组织、社会组织和大众等主体之间建立共同治理风险的信任关系和多方协作平台。该合作机制应具有开放式架构和自适应能力,并充分利用网络化、信息化等现代技术,形成以信息通信技术为支撑的多元主体参与的现代风险治理决策支持体系。

在现代风险治理的多元主体中,政府及相关部门作为社会公共权力机构,对现代风险的认知、态度及治理能力,具有支配性的作用;市场组织在运行过程中对现代风险的认知和治理有独到的经验;专家掌握专门知识,拥有对现代风险存在与否的鉴别权和话语权,起到解释和引导作用,并能够提出应对办法,帮助整个社会来有效应对各类现代风险;社会组织可以有效地承接政府某些下放的职能,成为大众与政府之间的“润滑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政府风险治理上的困境和信任危机;社会大众等作为现代风险的承受者和治理的参与者,能够以更日常生活的方式充分反映大众的感受和诉求。积极调动多方力量,整合多方资源,共同应对现代风险,是现代风险综合治理模式的重要基础。

要确保多元主体合作机制能够上下贯通、多方联动、执行有力、协同高效,首先,是在多元主体合作共治中建立有关多个主体间的权力、资源和责任的保障制度。多元主体合作机制主要不是依靠一方的权威,而是采取多元主体上下互动的灵活方式。因此,应当理顺政府间及有关部门的权责界限,明确政府、专家、市场组织、社会组织和大众在风险治理中的职能分工和权力边界,打破传统自上而下的单一模式,向市场放权、向社会放权,参与各方主体分享权力,共同担当起现代风险治理和应对的责任,从而为多元主体合作共治创造更多的空间。其次,是民主协商机制的建立。面对具有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成因多样性、跨时空性、后果危害巨大的现代风险,不同的主体由于各自的地位、立场、角度、利益等存在较大差异,对于现代风险的成因、危害程度等问题的认知往往都存在巨大分歧与争议,甚至连是否存在风险都无法形成统一的意见。即使是专家,由于身处不同的专业领域,常常从不同视角解释和理解现代风险,意见难免出现分歧,甚至相互对立和矛盾。因此,只有建立有效的民主协商机制,搭建畅通的民主协商与对话渠道和平台,通过民主协商形成共识,才能准确把握现代风险及其发展趋势,较好地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风险治理决策,有效应对现代风险。最后,形成统一指挥、各主体密切合作、反应迅速、防控及应对高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元主体合作机制,这也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选择。

大安全、大应急的危机管理格局。现代风险种类繁多、成因多样,其跨时空性、后果危害巨大等特征,加之风险之间密切关联、相互叠加、耦合、转化、突变,使得任一风险的发生都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产生多样化的灾难性后果。因此,树立大安全观、构建大应急的危机管理格局,对于应对现代风险和威胁非常必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容,体现了解决新时代、新形势下安全应急治理的大智慧,通过顶层设计和顶层机构设置能够使现代风险应对措施更为全面、有效。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树立大安全观理念,就是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以提升现代风险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把现代风险的治理纳入到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在生态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文化安全等各个领域,强化现代风险治理的理念和意识。

面对现代风险及其后果,每个公民既是风险后果的受害者,也是现代风险防范的责任者,现代风险的治理和应对是全社会应该承担的共同责任。这就需要尽快推进风险治理和应对由政府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共治转变,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现代风险预防转变,从单一风险应对向风险综合治理转变,从简单防灾管理向综合性国家危机管理转变。加快构建现代风险的大应急格局,也是国际上现代风险治理和应对的发展方向。首先,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整合多方资源,实现信息互联共享,构建立体化、多节点、网状式的大应急平台体系。其次,努力形成统一指挥、协调能力强、扁平化的大应急指挥机制。最后,在党委领导和政府主导下,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大应急联动格局。

构建现代风险理论研究创新体系。随着风险社会的到来,风险治理和应对已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任务。我国作为后发国家,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步入现代社会,在时空压缩的发展背景下,突发事件增多、生活世界周遭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社会风险呈现出风险源众多、类型多样、扩散迅速、治理和控制难度大等特点。而从风险到现实危机都有一个累积、扩散、放大、叠加、转移和生成的演化过程。深入分析和准确把握现代风险的演化特点和规律,强化现代风险治理和应急管理理论创新,建构系统应对现代风险的理论和方法,是推动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建立和应急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现代风险治理和应急管理如果缺少理论的驱动与支撑,势必行而不远。

由于现代风险的复杂多样及风险之间的密切关联性,不同领域或专业背景的专家,对现代风险会形成不同理解。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一种关于现代风险的理论或观点可以宣称是权威的或完全被接受的。现代风险的有效防范和治理,必须首先把握现代风险的演化机理和规律,这就需要加强跨学科交叉研究。目前,我国有关现代风险的研究,分散在各类研究机构及不同高校的不同学科领域,它们各自为政、学科间缺少联系,研究方向分散,难以形成合力,造成现代风险理论方面的研究滞后于实践的局面。笔者建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成立一个现代风险理论研究的管理机构,统筹协调各类研究机构及不同高校的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根据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群体性事件、恐怖袭击事件等现代风险的机理、分类、性质、治理、应对等,进行各学科综合交叉研究,把对现代风险的研究合并到一个更广泛的框架体系中,形成一种合分合理、分工协作、重点突破的理论研究创新体系,有利于产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前瞻性的风险理论研究成果。唯有如此,才能制定出成效显著的现代风险治理方案和应急策略。

现代风险防范责任的分配机制。现代风险发生的概率虽然小,但具有巨大破坏性和高度复杂性,我们应对这类巨灾和危机经验明显不足,也很难做出有效的准备和响应,这将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最主要威胁之一。现代风险的产生可能涉及多领域、多种技术、多主体,风险的累积、叠加、产生、转化等可能发生在各个生产过程和各个环节,呈现出一种密切关联的风险链条的形式,其中,每个过程和环节都可能是导致风险的一部分,没有哪个过程或环节能够单独承担风险责任,传统追责的规则和方法已难以确定风险的责任主体。同时,现代风险后果的巨大危害决定了现代风险的责任不再是风险后果的追责和补偿,而是风险防范的责任。我们应以预防为主,做好事先的预防工作,将现代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中,坚持防微杜渐,做到未雨绸缪,提高应急管理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如何使“防患于未然”的理念落实到制度和机制层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现代风险防范责任的分配机制和制度。

第一,形成一种现代风险防范责任链的追责方式,按照现代风险可能发生的过程和环节,以及各个过程和环节的重要性、风险概率、严重程度等,确定各个过程和环节相关行为主体的风险防范责任范围。强化风险防范责任管理,实现风险防范责任的无遗漏和无缝隙落实。第二,建立一种权利与现代风险防范责任相联系的风险分配机制。现代风险大多是技术性风险和制度性风险,一般与行为主体拥有的权力、掌握的资源密切相关,权力越大、掌握资源越多,其引发的现代风险就可能越大。因此,可根据行为主体所拥有的权力大小及掌握资源多少,分配其风险防范责任,并根据行为主体的风险防范责任大小,承担相应的风险后果。

公众风险意识提升与风险文化构建。社会民众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是有效规避现代风险的前提,风险意识作为风险文化的内核包括风险认知能力和防范能力。面对现代风险,民众应该具有与之相应的风险意识。在当前阶段,我国民众的现代风险意识还相对比较薄弱,主动参与程度不高,面对各种风险和危机,自救、呼救、求救能力还比较欠缺。在我国当前错综复杂的风险形势下,提高我国民众的现代风险意识、培养民众的自救能力是防范风险、降低风险危害的重要举措。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确立和坚持群众是现代风险治理主体的理念,即现代风险治理的根基在群众,现代风险治理的力量在群众。应使群众从“要我防范”变为“我要防范”,顺应群众对更加安全稳定和美好生活环境的期望,利用一切教育资源和传媒手段,增强全社会的风险意识与安全意识,使每个人都具备一定的应急管理知识,能够理性地认识风险和防范风险。同时,加强对全社会的应急教育、培训、演练,普及应急知识,提升全民自救、互救能力。

提高广大民众的风险意识也是构建我国风险文化的基础,应加强政府在风险文化构建中的主导作用,强化主流媒体在风险文化构建中的导向作用,充分发挥专家作为专业知识群体的影响作用。在新时代下,树立风险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以制度形式保障风险文化建设工作的实施,帮助社会民众科学、理性地认识风险、防范风险和应对风险,使风险防范意识成为人们的行为习惯,敏锐察觉各种潜在的风险因素,并主动加以预防,努力形成一种“风险防范、人人有责”的良好文化氛围。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特大城市社会风险系统治理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为:16ZDA083;并得到“社会风险治理决策支持系统设计与应用”科研创新团队建设项目资助)

注释

[1]宋友文:《自反性现代化及其政治转型——贝克风险社会理论的哲学解读》,《山东社会科学》,2014年第3期,第57页。

[2][德]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何博闻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年,第205页。

责 编/周于琬

Focus on Modern Risks in Innovating the Risk Governance Model

Zhang Guangli

Abstract: As modern risks are highly complex, more uncertain and extremely harmful, we need to analyze the ideas and principle of modern risk govern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modern risk responsibility and risk distribution, all-risk, all-field, all-process and whole-society systematic governance, the strengthening of expert responsibility ethics, and reshaping the expert system of risk management.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takes into consideration the multi-party cooperation mechanism of modern risk governance, the crisis management pattern of general security and general emergency response, the innovation system for modern risk theoretical research, the mechanism for distributing modern risk prevention responsibilities, the increased public awareness of risks and the fostering of risk culture; explores the diverse models for governing modern risks; and hopes that greater importance could be attached to modern risks and they could be effectively governed and dealt with.

Keywords: modern risks, governance ideas, governance model

张广利,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现代社会风险研究。主要著作有《社会保障理论教程》《后现代女权理论与女性发展》《社会保障实务教程》等。

[责任编辑:李金芳]
标签: 风险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