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加速迭代升级,网民通过自我赋能获得了更多话语权,他们在促进网络表达多元化的同时,也使网络舆论形势更加复杂,这也对网络舆论引导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此,我们不仅应强化正能量输出、提升服务能力、鼓励多元主体参与,还应明确区分意识形态论争、加快建立长效净网机制。
【关键词】网络舆论 传播规律 网民群体结构 【中图分类号】C912.6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互联网普及应用的不断加快,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新兴媒体的出现,使网民实现了自我赋权,越来越多的人有条件并积极参与到网络表达之中。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同时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正处于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国内外信息技术及舆论环境的不断变化,我国网民群体结构及其心态与舆论表达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把握好当前网民群体的这些新特征,充分运用新媒体传播规律进行舆论引导,将有助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有序发展。
当前我国网民群体结构呈现出哪些特征
如今,新兴互联网信息技术正在加速迭代升级,新媒体应用层出不穷,我国的互联网用户持续稳步增长。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较2018年底增长2598万,互联网普及率达61.2%,较2018年底提升1.6个百分点。在增长过程中,网民结构也呈现出一些显著特征:
一是“三低”用户群体依然占据主流。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中低年龄、低收入、低学历用户依然在整体网民中占比较大。从年龄看,我国10—39岁网民群体占网民整体的65.1%,其中,20—29岁网民占比最高,达到24.6%;从收入看,个人月收入在5000元及以下的网民占比达到72.8%,即绝大多数网民个人月收入都在5000元以下,其中,月收入在2001—5000的网民占比为33.4%;从学历看,我国网民总体学历仍相对较低,高中及以下学历的网民占比达到79.9%。因此,从整体来看,我国网络用户依然以“三低”用户为主。受经济能力、知识储备、媒介素养等因素影响,这一群体易受他人情绪感染,在网络中易发出非理性言论。
二是城乡互联网普及率仍表现出一定差距。截至2019年6月,我国城镇网民规模为6.30亿,占整体网民的73.7%,较2018年底增长2293万;农村网民规模为2.25亿,占整体网民的26.3%,较2018年底增长305万。从整体数据来看,城乡网民规模和普及率都在提升,但是相比城镇地区,农村的互联网发展步伐相对缓慢,我国非网民人口仍然以农村地区为主。随着数字乡村战略被提上议程,加上通信资费下调等政策相继实施,未来农村地区必将是互联网发展的新沃土。但与此同时,在扶持农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应充分考虑到农村网民的媒介素养水平等,提前做好网上舆论引导和把控。
三是各领域意见领袖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应用,网民整体规模不断扩大,且互联网所涉及的范围也不断拓展,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其带来的一个重要影响即是细分领域中意见领袖队伍的愈发壮大,无论是大V、中V还是小V,其网络活跃度都在不断提升,舆论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例,截至2019年6月,我国政府机构微博已达到13.9万个,各级党政机关的政务头条号达到81168个。随着以党政机关为主导的新型意见领袖队伍不断发展壮大,针对网络中出现的重大舆情事件,他们已逐步做到在第一时间进行权威发声和解读,及时向社会解释事件情况,防止谣言产生和不良社会舆论的扩散,这对于引导社会舆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是台式电脑上网比例下降,其它设备上网比例上升。截至2019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已经达到了8.47亿,占所有网民规模的99.1%,网民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端上网比例持续上升,使用电视上网的比例也增长明显。但与此同时,使用台式电脑上网的网民比例则有所下降,截至2019年6月,该比例为46.2%。而移动端用户比例的上升也在其它指标上有所体现,从移动互联网流量消费来看,2019年上半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到553.9亿GB,同比增长107.3%。由此可见,移动互联网正在我国网民的互联网使用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典型网民群体的心态及网络表达特点
随着我国互联网普及率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人群开始接入互联网,尤其得益于技术迭代升级的有效驱动,网民通过自我赋能获得了更多话语权,网络空间中的每个个体都可以被听到、被看到,网络表达愈发多元。其中,以下几类群体的心态及网络表达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一是两大先锋队伍积极发声,主动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用好互联网作出系列重要论述,提出要通过培养互联网思维、走好网络群众路线等方式抓住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机遇。各部门通过各种手段调动全国9000多万党员和8000多万共青团员的积极性,开展学好用好互联网行动,一大批党政军群和知识密集群体的党员干部积极参与传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网上产生了良好反响。在网络重大舆情事件中,两大先锋队伍勇于担当、积极亮剑的趋势不断向好,其网上言行既体现了党性,又彰显了人民性,带来了积极社会影响。
二是主流意见领袖持续发力,增强引领。在重大舆情事件中,过去大V统领舆论场的格局已被打破,新的舆论格局,即大V慎言发声,中V异军凸起,小V积极参与,沉默的大多数被唤醒的局面已逐步形成,网络空间中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队伍不断壮大,网民群体中的自我教育、自我引导等机制正在形成并持续完善。另外,在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积极推动下,网上各类为我所用的意识形态阵地不断得到拓展,多家国家级重点理论网站、地方理论网站,多个“学习系列”APP、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头条号以及民间思想网站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从体制内到民间的网上理论传播新格局,网上主流意识形态阵地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壮大。
三是学生网民群体联动参与,创新表达。截至2019年6月,学生群体占网民群体的26%,是占比最大的网民群体,而其中主要以大学生为主。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网络参与能力,同时又具备较强的自我意识和创新思维,并且正日益成为发挥重要影响力的网民群体。当前时期,“00后”等逐渐成为大学生主体,该群体具有较为强烈的爱国热情,乐于用新颖形式在网上进行爱国表达,联动参与也是该群体进行网上表达的一大特征。如2019年元旦前后,全国多所大学先后开展了《我和我的祖国》快闪活动,这一活动由大学生自导自拍自演,充分体现了网络时代的参与性、互动性、娱乐性等特点,通过中央电视台与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广泛传播,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但与此同时,由于大学生群体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有时由于缺乏理性而在网络表达中呈现出一定的极端化倾向,需要引起重视。
四是“三低”用户诉求明显,表达多元。与其他群体相较,低年龄、低收入、低学历的网民群体往往更为重视对自身利益诉求的表达,他们中的一些人将其在现实工作生活中难以实现的诉求放至网络中,以寻求社会关注,加上我国互联网发展逐渐告别爆发式增长,进入存量发展阶段,互联网开始向“三低”用户下沉,使得这几类网民在网上的活跃度不断提升。但是,由于经济水平、文化水平以及媒介使用水平所限,他们的网络表达时而会呈现出情绪化、激进化、极端化甚至反动化等倾向,使得网络舆论形势更加复杂。
既要强化正能量输出、提升服务能力、鼓励多元主体参与,也要明确区分意识形态论争、加快建立长效净网机制
从整体来看,我国网上舆论形势不断向上向好发展,但与此同时,互联网的自由参与、多元表达以及网民群体的结构复杂等特征,也对网络舆论引导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此,我们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解决。
一要强化正能量输出,积极传播培育正确价值观。新媒体在丰富社会话语、促进文化发展、满足人们精神追求的同时,也会因为谣言、情绪化言论、极端化言论等导致网络舆论危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遭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在此形势下,我们应鼓励和强化正能量输出,加快推动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建设创新,同时有效借力新型媒体手段和渠道,创新正能量内容的表达方式,准确把握和运用好新媒体传播规律,因地制宜分类实施,从而有效增强主流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与此同时,还应继续强化对网络空间的治理,建设系统完整的互联网内容管理体系。
二要提升服务能力,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网上舆论是人民群众意见观点的网上表达,反映的是其心声,通过关注网上舆论,我们能够及时了解社会热点,从而有效提升党和政府工作的水平。新媒体环境下,要做好网上舆论引导,就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借助网络提升党和政府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尤其是要充分利用当前正在全国各地开展的县级媒体融合建设,打通信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把互联网新兴市场中网民的信息需求、服务需求与融媒体传播紧密结合起来,把老百姓对娱乐性的追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结合起来,让亿万人民能够充分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在今后的发展中,各级、各类政务部门应有效利用各地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契机,通过政务网站、社交媒体、移动互联网等新型手段,建设政务新媒体矩阵,形成聚合式、立体化的综合信息服务模式,不断提升服务群众、引导群众的能力。
三要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增强人民群众网上获得感。在网络舆论引导过程中,尤其是在正能量内容的输出过程中,我们应强化社会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充分调动其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良好的联动和示范效应,实现协同管理与治理,使各主体在传递正能量的过程中收获正能量、生产正能量,从而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网上获得感和幸福感。各地党政部门应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策划一些群众喜闻乐见、适合当下新媒体传播、群众广泛参与的活动。同时,要做好网络舆情联动应答,加强全国的舆情共振应对,针对重大舆情事件及时予以权威应答,联动发布,批驳不良现象,传递正确的价值观,避免重大舆情舆论“碰瓷”主流意识形态。针对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国家发展成就等,也应强化联动,形成共振,从而有效增强相关内容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更好地引导社会舆论。
四要明确区分意识形态论争,避免倾向化预判。在进行网上舆论引导的过程中,应把握好网上意识形态与网上舆情舆论的关系,区分网上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社会心理的关系,提升对网上意识形态内容的辨识能力,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避免出现因辨识处置不当而导致社会事件泛意识形态化。要强化对意识形态论争的区分能力,准确把握网上意识形态论争的类型特征,针对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意识形态论争进行差异化评估应对,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掌握网上意识形态论争主导权,提升网上意识形态掌控力。同时,要对网上意识形态论争态势进行准确评估,通过建构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估意识形态论争状况,进而采取合理措施加以应对。
五要加快建立长效净网机制,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坚定不移推动网上舆论引导与治理法治化建设进程,抓好落实顶层设计,推进建设“防御、引导与反击”三位一体的网上舆论生态治理体系,完善衔接配套,以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为目标,积极完善网上舆论生态体系治理的立法机制和法规体系,为新时代网上舆论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加快建立长效净网专项行动机制,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制,加强网上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与管理,强化主流话语的影响力和引导力,重点整治网上舆论领域的突出问题,严厉打击网上舆论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新闻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导)
【参考文献】
①《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9年8月29日。
②黄楚新、王丹丹:《2018年中国新媒体发展特点和趋势》,《新闻战线》,2019年第1期。
③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年。
④黄楚新:《“互联网+媒体”——融合时代的传媒发展路径》,《新闻与传播研究》,2015年第9期。
责编/王妍卓 美编/李祥峰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