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其内容纷繁复杂,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构建现代财政制度是其主线之一。“中国之治”和参与全球治理的时代命题,对现代财政建设提出了“双重要求”,既要紧扣新时代国家治理的要求,为“中国之治”提供坚实的财政支撑;也要立意于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进程,为中国方略的实施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关键词:国家治理 现代财政制度 财税体制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识码】A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四中全会,就“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出了权威论断。会议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其三个阶段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相同步,将对中国未来的改革和发展产生长远而又深刻的影响。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其内容纷繁复杂,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构建现代财政制度是其主线之一。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财政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任务,成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这一定位使得财政成为国家治理的关键环节。财政制度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一项核心制度安排,必须服务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
国家治理现代化要着力回答好“中国之治”和参与全球治理的时代命题。第一,要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凸显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优势,将制度和体系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不断前进。第二,要应对逆全球化浪潮和国际格局变迁等外部环境变化造成的风险和挑战,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优势。
这对现代财政建设提出了“双重要求”。一是要紧扣财政在国内经济和社会治理中的职能和作用,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解决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及其衍生的社会问题,对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二是要立意于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方略,满足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的要求,匹配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之目标,实现全球各国的共同发展与繁荣。
现代财政要紧扣新时代国家治理的要求,为“中国之治”提供坚实的财政支撑
理解新时代条件下谈我国现代财政的基本语境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核心的内容,也是今天谈现代财政的基本语境。“美好生活需要”涵盖了物质、精神、社会、制度、公平正义等多个方面,但发展却具有“不平衡、不充分”的特点,对这一语境的解读自然成为阐明现代财政建设的核心内容。一方面,现代财政应当服务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多维度需要;另一方面,现代财政要有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经济增长的质量提升和收入分配公平,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紧扣现代财政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历史使命
“财者,为国之命而万事之本”,从历史上看,一个国家的衰落往往与财政危机密不可分,而美国的迅速崛起和战后日本、德国的快速复苏也都与其财政制度密切相关。自新中国成立之后,财税体制改革在历次重大改革决策中往往扮演着重要角色。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逐步建立起了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财政制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这一表述突破了以往主要关注财政收入和支出功能的局限性,突出强调了财政概念中“政”的重要性。自此,财政已不再仅仅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组成部分,而是国家治理的关键环节。财政的新历史定位赋予了现代财政新历史使命,这必然要求现代财政在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中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
明晰国家治理背景下现代财政要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公共财政的职能主要体现在资源配置、宏观调控和收入分配三个方面,而现代财政的职能并不局限于此。总体而言,新的历史方位下,现代财政要着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具体方面仍有待于进一步阐述。毋庸置疑的是,现代财政脱胎于公共财政体制,这就意味着现代财政必须承担起传统财政体制的基本职能。但区别在于,现代财政具有统筹性和引领性,要承担起统筹各项社会制度的责任,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效能。其安排需要着眼于财政的综合性和系统性,不仅要关注财税体制改革的总体任务,更要在解决具体问题上做文章。
认识国家治理环境中现代财政建设的主要内容
虽然现代财政的具体内容尚且没有定论,但不可否认的是,现代财政的建立依赖于现有财政制度进一步改革和新技术手段的深入应用。在制度安排上,其主要内容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建立现代央地关系,合理配置各级政府的财力,清晰界定事权与支出责任;完善现代税收制度,逐步提高直接税占国家税收的比重,逐步完善地方税收体系;构筑现代预算制度,强化预算对政府行为的硬约束,加强预算绩效考核,提高预算透明度;推进大国财政建设,参与全球合作治理。在技术手段应用上,现代财政制度需要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相融合,利用这些技术手段充分预估收入和支出的变化趋势,追踪国家税收的流动,改善国家治理的层级与水平,拓展国家治理的广度与深度,解决我们过去无法解决的难题。
现代财政要立意于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进程,为“中国方略”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发挥现代财政在推进全球治理变革中的作用,前提在于把握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时所面临的整体环境的约束以及国家相应的战略安排,这决定了现代财政在全球治理中承担的角色和手段。
把握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约束条件与国家方略
当前,全球经济在波动和冲突中踽踽前行,全球经济疲软导致国家贫富差距拉大,全球化的进程在贸易争端中遭受冲击,国际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传统全球化规则已成为阻碍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制约因素。尽管近些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但中国仍是世界经济增长最突出的贡献者。为了解决全球化进程中的争端,促进全人类的共同发展,中国理应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是中国领导人基于当前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呼吁所贡献的中国智慧,这表明中国解决世界各国共同发展问题时具备磅礴的政治想象力。“一带一路”是我国为落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所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极大促进了沿线国家经济的繁荣与合作。
厘清现代财政在改善全球治理中所承担的角色
市场失灵是政府干预的理论前提,“全球性市场失灵”呼吁中国承担更大的责任。当前全球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全球性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全球性公共风险持续存在,全球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中国有效应对这些全球性问题、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的关键在于提升其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建立与大国财政相适应的现代财政制度。这对现代财政提出了三方面的要求:第一,要提供全球性公共物品,尤其是要为全球公共秩序的变革和重塑提供坚实的保障;第二,要应对全球性公共风险,为消除全球不确定因素,防范和化解全球公共风险提供抓手;第三,要解决全球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为消除全球贫困、实现全人类共同发展提供基础。
明确现代财政在推进全球治理中所倚重的手段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和繁荣贡献了中国方案。现代财政作为落实中国方案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必须通过相应的财政政策才能实现。就目前而言,我国主要通过税收政策、债务政策、国际援助等手段助力全球共同发展。在税收政策上,我国着力于营造公平、统一的税收环境,让国内外企业享受公平一致的税收待遇,努力避免国际恶性税收竞争。尤其是在关税政策上,我国长期坚持和实施绿色关税政策,避免污染产品通过国际贸易进行转移。在债务政策上,我国购买了部分其他国家发行的政府债务,努力维持世界格局的相对稳定,同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政府债务,对偿还能力弱或无力偿还的发展中国家政府免息和免债。在援助政策上,我国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援助手段,既包括直接提供经济和物质支持,也包括提供技术培训,协助建设基础设施。
参考文献
[1]万平:《试论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逻辑——基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角》,《理论视野》,2018年。
[2]马光霞等:《美好生活追求的历史演进及内在逻辑——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角度》,《党政研究》,2019年。
【本文作者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责编:杨 阳 / 董 楠(见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