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时事洞察 > 正文

构建青年学生国家认同的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兴和青年强,首先要在政治上强起来,关键要在理想信念上强起来,在政治信仰上强起来。

这里所说的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主要是指青年人对国家历史传统的深厚情感,对国家发展方向的执着坚守,对国家和民族远大未来的坚定信心。总的表现,就是高度的国家认同。因此,塑造这样的国家认同,实质就是塑造青年人的国家意识、民族情感和政治信仰。从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就是指要在哪些维度和哪些方面上,通过什么途径才能培养起高度的国家意识、民族情感和政治信仰,从而树立起坚定的国家认同。

强化政治认同,激发政治情感,筑牢青年政治价值观

青年学生的政治认同,是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对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认同。而要树立上述政治认同,青年学生必须要加强理论学习、参与实践,形成政治自觉,一心向党、一心爱国、一心为民,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青年学生的政治情感是建构政治认同的心理归属。近现代的中国,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投身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复兴伟业。激发青年人的政治情感要让青年人深耕中国近现代史,理解红色政权建立和发展之艰辛,认识中国共产党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见证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从而形成与中国共产党、与国家紧密相连的命运共同体、情感共同体。

青年政治价值观就是在政治认同、政治情感的基础上形成的对政治问题、政治现象、政治活动的根本态度和看法。筑牢青年政治价值观,一方面要让青年人理解外来政治和民族政治的关系、理解传统政治和现代政治的关系、理解国家政治文明建设与个人权利诉求的关系。另一方面要拓展青年的社会实践,通过实践深刻理解当代政治价值观念,形成政治认同,促进青年人社会责任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

增强文化认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青年文化自信

青年学生的文化认同,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对在中国革命中孕育出来的红色文化的认同、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开创出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同时还有对吸收西方先进文化,在中西文化的相互交融中创新的中华文化的认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不断经过时间、空间的淘洗并留存至今。青年人要传承传统文化中的深刻内涵,如“家国同构”的国家认同、“天下一体”的民族归属、“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社会和谐、“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规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砥砺奋进、“天下为公”的无私奉献、“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在“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上,青年学生既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要弘扬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增强青年人的文化自信,首要任务在于深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青年人的文化素养。加强文化自信教育,增强文化认同,夯实文化自信,构建青年学生的国家认同。

(作者单位:北京开放大学)

[责任编辑:张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