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深入了解宜宾市各界对于宜宾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认知与期待,2019年9月17日—9月20日,人民智库课题组对宜宾市干部群众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线上访谈,共回收有效问卷9669份。对访谈结果进行词频分析整理发现,受访者对宜宾市未来发展的期待与建议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关键词:
绿色发展与生态宜宾
“继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生态宜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绿色环保的长江经济带产业链。”“利用本地地理优势和地方特色文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绿色文化旅游产业,出台政策扶持地方经济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业和绿色产业。”“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竹文化茶文化。”……在干部群众对宜宾发展的期待中,“绿色发展”“生态宜宾”成为最大共识。
“绿色”是宜宾长期以来的发展底色,绿色发展、生态宜宾的理念也深深地嵌入在宜宾干部群众的脑海中。宜宾是“万里长江第一城”,有着丰富的水资源、竹资源、茶资源,森林覆盖率达47%,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宜宾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把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位置”的重要指示,以绿色发展引领全市整体高质量发展,取得良好成效。未来,宜宾应进一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工业、服务业,提高宜宾酒、宜宾竹、宜宾茶、宜宾菜等特色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高标准完成建设“万里长江第一城”中“生态第一城”的使命。
科创引领产业发展
“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等规划,增强科学性、可行性、可持续性。”“科学规划产业布局,不断改善营商环境,完善交通路网建设。”“突出产业功能分区,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招商引资大型新兴科技企业落户宜宾,促进人员就业和绿色经济发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继续推动政府、社会、企业有效互动,补短板、培育新动能,大力发展科教产业,完善相关配套制度。”……
关于推动宜宾高质量发展,受访者的期待包括:发展科教产业、实现工业强市、科学规划产业布局、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近年来,宜宾坚持“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科教兴市战略,持续推进大学城和科技创新城建设,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这一系列战略举措取得了突出的成果,获得了宜宾各界的高度认可,也让干部群众对宜宾未来更高质量发展有了更多期待。未来,宜宾应进一步科学规划产业布局,突出科创在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贯穿产业转型全过程,加快构建具有宜宾特点、体现宜宾优势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加快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
“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立足区位优势,加大中心城区发展力度,确保省级副中心创建成功。”“加快高铁交通网络建设,融入成都经济发展圈;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提升人民收入,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加快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是当前宜宾的重要发展目标和发展任务,宜宾干部群众也对此高度期待。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宜宾已经具备很多建设全省经济副中心的优势条件,如显著的区位优势、深厚的产业支撑、通畅的开放合作、雄厚的科教资源、奋发有为的干部队伍,以及广泛而坚实的社会基础和群众支持。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宜宾仍面临重点城镇集聚辐射能力不强、高铁站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结合受访者的建议,在今后的发展中,宜宾全市上下应继续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着力解决当前发展中面临的障碍和难题,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
区域协调发展
“立足区位优势,紧抓区域中心大城市建设。”“适时启动轻轨规划建设,着力缓解交通拥堵问题;优化城市布局,实现各区域均衡发展;加大对边远地区支持力度。”“立足区域产业特色,多轮驱动,共同发展。”“协调推进城乡综合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是受访者对未来宜宾更高质量发展的另一重要建议,其中既包括区域中心城市的进一步凸显,也包括各区县发展的进一步协调。而区域中心大城市的建成,需要经济开放协调发展、产业布局合理优化、交通等基础设施完备完善。未来,宜宾应继续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建设长江上游区域中心城市,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各地区分工合作优势互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继续加强民生工作
“给老百姓好的生活环境与公共配套设施。”“加强城市道路桥梁基础设施建设,缓解道路拥堵,提升城市形象。”“多关注民生,关注教育卫生改革发展,提升市民素质,塑大美宜宾新形象!”“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全民‘四个意识’,抓牢抓实基础设施建设,稳固人民经济收入!”“整合优势,补齐短板,深化改革,服务民生,实实在在为民办实事好事,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着眼未来,“更美好的生活”也是受访者的重要期待。近年来,宜宾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出全民免费体检、高中阶段学费补贴、提高环卫工人待遇、“四好农村路”建设等惠民利民举措,民生福祉不断得到改善。未来,宜宾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应继续着力发展民生事业,实现市政基础设施完善、教育医疗水平先进、产业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人居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的美好生活的愿景。
【执笔:董惠敏】
责编:王茂磊(见习) / 罗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