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多来,浙江省委、省政府和有关部门闻声而动,应势而谋,统筹协调,确立以开放强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总方针,制定《行动规划》,集成资源,合力推进,起步快,起点高,优势强,力度大,“一带一路”建设成效显著。
一是制定《行动计划》,全面推进“一带一路”枢纽建设成果喜人。2018年6月,发布《浙江省打造“一带一路”枢纽行动计划》,围绕“一区(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一港(宁波舟山国际枢纽港)、一网(电子世界贸易平台(eWTP))、一站(捷克站)、一园(境外经贸合作区、省内国际产业合作园)、一桥(民心连通桥)”总体建设格局,以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为关键支点,打造海上、陆上、空中、网上四位一体的国际大通道,着力推进全省域、全方位互联互通;通过舟山群岛新区、浙江自贸试验区、境外经贸合作区、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中国—中东欧“16+1”经贸合作示范区、宁波“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各类平台,加快打造更高能级的开放平台,推动全方位、多领域合作;扩大对外开放领域,大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制造业、农业全方位对外开放,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合作和多元化进口渠道;全力打造更加便利快捷的营商环境,全面深化对外开放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力争贸易便利化程度早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持续深化丰富多样的国际人文交流,加强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生态环保、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厚植“朋友圈”,促进民心相通。
根据2019年6月发布的成果清单,共计取得四类56项成果,其中合作倡议3项(海上丝路指数、16+1贸易指数和宁波港口指数),以及中国与埃及等13个国家的33个有关机构、企业的代表共同成立“海上丝绸之路”港口合作机制并发布《海丝港口合作宁波倡议》2项入选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合作平台28项;投资项目16项,包括建设“一带一路”迪拜站入选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示范园区9项。
二是强力推进枢纽建设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发展势头强劲。近年来,充分发挥浙商优势、通道优势和平台优势,以“七大聚焦”全力打造“一带一路”重要枢纽,不断推进“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努力绘好“一带一路”工笔画,在重点推进建设领域能量满满,收获满满,势头不减。
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十大工程建设起步。围绕构建“两核一带两辐射”的空间格局,东向依港出海、西向依陆出境的战略定位,制定出台《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十大标志性工程(2019年版)》。义甬舟开放大通道东连海上丝绸之路,西接丝绸之路经济带,联结宁波、舟山和义乌等“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城市,集中了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宁波“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等浙江省最高层次、最重要的开放平台,是浙江省“一带一路”枢纽建设的重中之重。
以油气强力驱动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中国唯一一个以油气全产业链建设为中心的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自2017年3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以来,新增注册油气企业4797家,成为全国油气企业最集聚的地方。规划通过打造国际油气交易中心、国际油气储运基地、国际石化基地,全力迈向三个1亿吨目标(即1亿吨储备能力、1亿吨炼油能力、1亿吨交易能力)。每年一次的世界油商大会,集聚了世界500强、石化50强企业,共商共建世界级能源配置基地。2018年1月至11月,浙江自贸试验区实现进出口额50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7亿美元;全年完成保税燃料油供应360万吨,跨境人民币结算728亿元。2019年1-8月,油品贸易额1923亿元,同比增长33.5%,船用燃料油供应量248万吨,同比增长10.6%。
宁波-舟山国际枢纽港功能持续增强。为了发挥宁波、舟山港口集群优势,2014年实施宁波、舟山一体化运行,形成宁波-舟山组合港,次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0万标准箱。2016年实施海铁联运,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156万标准箱,居全国第三。2017年,宁波舟山港吞吐量创下10亿吨世界纪录,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受理1000多万标准箱(TEU),同比增长16%。2018年,宁波舟山港再传捷报,全年货物吞吐量再超10亿吨,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排名实现“十连冠”,全年集装箱吞吐量2635万标准箱,跃居全国第二,首次闯进全球前三;全年新开通9条海铁联运线路,海铁联运年超60万标准箱,比上年增长超50%。至当年底,宁波舟山港已拥有各类航线共246条,其中干线120条,占总航线近50%,可达190多个国家和地区。
对沿线国家投资、贸易双双增长。2013年至2018年,浙江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贸易总额6800多亿美元,投资285.2亿美元,建成十余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带动东道国就业超6万人。其中2018年,浙企在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项目382个,境外投资备案额47.5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6.26%,占全省对外直接投资比重25.87%(含港澳台地区)。2019年1-7月份,浙江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总额805.6亿元,同比增长37.3%,对欧盟、东盟和非洲出口分别增长27.9%、47.8%和37.2%。浙江全省境外投资企业达到415家。2019年前三季度,全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5732.8亿元,增长12.8%,高出浙江省外贸出口增速5.3个百分点,占出口总值的34.1%;民营企业出口主体地位继续强化,民营企业出口1.34万亿元,增长9.7%,占全省出口总值的79.6%,对浙江省出口贡献度达101.0%。
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有增无减。重大外资项目的招引力度持续加大,2017年全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207.3亿元,同比增长2.7%,超额完成“五年五千亿”目标。2018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达186.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位居全国第五。2019年1-7月份,利用外资较快增长,全省实际使用外资78.4亿美元,增长6.1%。
跨境电商贸易呈蓬勃发展态势。积极谋划新型贸易中心建设,构建浙江省数字贸易综合服务体系,依托外贸大省、市场大省、电商强省,实施跨境电商人才荟聚计划“聚才行动”、全国跨境电商创业“麒麟计划”,培养跨境电商高端人才,培育跨境电商产业,打造在全国具有较强示范和带动效应、在全球有较大影响力的新型贸易示范区。2018年全省实现跨境电商网络零售额122亿美元,增长39%。2019年1-9月,全省实现网络零售1.25万亿元,增长17.1%,占全国的17%,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贡献了巨大力量。全省跨境网络零售出口535.7亿元,同比增长39%;截至9月底,全省在主要第三方平台上的跨境电商出口活跃网店9.2万家,较去年同期增加1万多家;在阿里巴巴国际站、速卖通等“浙系”平台上的全球用户数总计超过6亿;许多企业还自建行业性跨境电商平台,销售额在亿元以上有上百个;阿里巴巴eWTP境内外布局和浙江电商平台企业“走出去”发展稳步推进。
“义新欧”中欧班列“井喷式”增长。自2014年11月18日“义新欧”中欧班列首发以来,常态化双向开行渐入佳境,义乌铁路西站跃升为全国六大铁路口岸之一,货物吞吐量出现“井喷式”发展态势,至今乌已开通至西班牙马德里、英国伦敦等9个方向线路,创下全国铁路开行中欧班列的“八个之最”。2018年“义新欧”中欧班列共往返开行320列,发运25060个标箱,比上年增长68.8%,实现进出口货物总值 77.7 亿元,比上年增长 71.9% ,通达沿线35各国家。2019年1-8月,义乌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904.7亿元,同比增长7.0%,占义乌出口总值的49%。义乌中欧班列为全省乃至长三角开辟了一条安全、快捷、经济、绿色的铁路国际物流大通道,为义乌这一全球最大小商品超市“买全球、卖全球”作出了巨大贡献。
浙商、民企强力出击,打响“浙江品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成为浙江民企“走出去”的首选地。民营企业有序“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投资持续增长,越南、柬埔寨、泰国、意大利、德国、英国、马来西亚等国成为投资主战场。浙江华友钴业与永青科技等联合体在印度尼西亚建设年产6万吨氢氧化镍钴项目(12.3亿美元)、浙江卡森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哈萨克斯坦塞米伊市卡森热电厂项目(2.5亿美元)等一批投资额1亿美元以上的新建和并购类境外投资项目纷纷落地。正泰集团已与80%以上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设立光伏智能制造工厂、输变电设备区域工厂研发机构。万向设立美国公司、吉利收购沃尔沃、阿里巴巴纽交所上市,老一代浙商民企频频在世界市场制造神话;新一代浙商民企纷纷闪亮登场,青山控股集团、浙江省海港集团、杭州锦江集团、卡森集团、杜库姆实业、红狮控股等一批浙江民企走出海外,活跃在沿线国家经贸投资领域。浙企投资境外经贸合作工业园区遍地开花,不仅强化泰国泰中罗勇工业园、乌兹别克斯坦鹏盛工业园、越南龙江工业园、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工业园、塞尔维亚贝尔麦克商贸物流园、墨西哥华富山工业园等境外经贸合作区,还要拓展在拉美、中东欧、非洲等地区布局,加强国际联合创新,建设一批科技研发型境外经贸合作区。与此同时,加快打造浙江制造、品牌大省,涌现出诸如Anker、万事利、中艺实业、捷配电子等优秀国货新品牌,通过跨境电商助推品牌出海。据不完全统计,全省通过跨境电商培育自主品牌超过1000个,展现中国制造、浙江制造的品牌形象和国际影响力。200多万浙商活跃在世界各地,对外投资项目遍布六大洲、145个国家和地区。越来赿多的浙企阔步走向国际,通过资本、产业、技术嫁接,更深更广地融入全球供给体系,在世界擦亮“浙江品牌”。
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升格扩容。中国-中东欧16+1国家博览会升格、扩容(增加希腊)为国家级涉外机制性展会,成为17+1合作框架下经贸合作新平台和全国对中东欧合作新窗口,签约双向投资项目68个,总投资194亿美元,其中利用外资项目57个,对外投资项目10个。
“一带一路”捷克站建设初战告捷。围绕“设施联通”和“贸易畅通”,汇集人流、物流、资金流,搭建大平台,浙江加快“一带一路”捷克站建设进程。与捷克铁路货运公司合作,确定洛沃西采铁路站为中欧班列货运场;开仓运营帕夫洛夫物流园,2.5万平方米标准仓库已满仓,每天发往欧洲各地的快件量达到1.3万票。总面积约3500平方米的浙捷创业创新示范园年内投入使用。
特色人文交流精彩纷呈,平台涌现。世界互联网大会、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世界油商大会、世界浙商大会、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中国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中国国际动漫节等重大国际会议和展会相继举办,成为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国际展会。一些有浙江特色的文化交流活动在沿线国家和地区举办。2019年5月,省委书记车俊率省代表团在捷克访问期间,观看了杭州文澜中学和捷克奥特那中学教育文化交流汇演,出席了“丝茶瓷:丝绸之路上的跨文化对话”展览开幕式。2018年10月和12月,“丝茶瓷:丝绸之路上的跨文化对话”展亮相阿曼。丝绸、瓷器、茶叶,在世界文化和人类文明版图中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征,是“四大发明”以外中华民族对人类作出的伟大贡献,通过丝绸之路的传播对世界的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等多个领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去年10月和12月,由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茶叶博物馆和龙泉市人民政府共同执行承办的“丝茶瓷:丝绸之路上的跨文化对话”相继亮相阿拉伯半岛的阿曼和迪拜,展览以“丝瓷茶”跨文化对话为主线,以丝绸、青瓷展示为主,茶文化体验为辅,通过融合式并进的展陈形式,围绕“源、路、艺、器(物)、融”5个关键词,分别从历史与起源、分布与特色,贸易与传播、文化与交流,技艺与展示,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融入生活与世界5个单元讲述中国浙江丝瓷茶的故事。人文交流精彩纷呈,断形成新成果,中国-中东欧国家音乐院校联盟、杭州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东方文化论坛、国际丝绸联盟、国际丝路之绸研究联盟等新平台陆续形成。
三是枢纽建设和营商环境完善优化。
高规格召开“一带一路”建设大会。2019年6月8日,在宁波举办浙江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大会,省委书记、省长出席讲话,会上公布了56项浙江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成果,举行项目签约仪式,共签约20个涵盖多领域的重大项目,总投资超过143亿美元,分布在13个国家和地区。
落实用好有关政策和举措。落实新版负面清单和鼓励类目录,进一步扩大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开放;优化境外投资项目服务,实施好《浙江省企业境外投资指南(2019)》,为企业提供东道国营商环境、合作需求、风险提示等信息服务。
完善“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库。通过整合“枢纽行动计划重点项目”、“双向投资重点项目”及“境外投资备案项目”的数据指标项,形成浙江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重大项目库,实现对重大项目分类指导推进。
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措施。对标国际国内一流口岸,持续推动政策迭代升级,压缩整体通关时间。
应对国际贸易风险和摩擦。针对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外贸下行压力,率先出台外贸稳增长10条意见;积极防范和应对贸易纠纷,浙江企业主动应对24个国家和地区发起的各类贸易救济调查案件130起,总量居全国首位。
建设网络和大数据共享机制。完善以浙江“一带一路”工作网、浙江一带一路官方网站、综合数据库“一库两平台”为统领的“一带一路”数据共建共享机制。综合数据库纳入“一带一路”枢纽行动计划重点项目、双向投资重点项目和境外投资项目。上线“一带一路”官网英文版。
扎实推进跨国服务平台建设。突出重点搭建活动平台,举办浙江省企业家赴捷克、匈牙利、德国开展“一带一路浙商行”有关配套商务活动;帮助“走出去”企业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以沿线国家的境外政府机构、商协会、境内外法律、会计、咨询等专业机构为渠道获取项目资源,匹配省内企业需求,实现精准对接。
以“最多跑一次”深化对外开放领域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同步实现一般外资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最多跑一次”、“最多90天”两个目标。
国际友好城市关系增至429对。与25个国际和地区开通航线86条。
(作者:鲍志成,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文化传承研究所所长,东方文化论坛策划总监,浙江大学中国西部研究院、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