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理响中国 > 正文

陈来:孟子与廉政建设

怎样从孟子思想出发谈廉政建设?在我看来,孟子思想是从完整人格的追求来切入的,虽然孟子直接讲到廉政的并不多,但是他的大部分思想都与廉政教育有关。其中最重要的是孟子对理想人格的推崇、倡导。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恒心就是指稳定的价值观体系,有没有稳定的价值观是“士”与庶民的不同。庶民无恒产则无恒心,所以一定要为老百姓置民之产,让其有稳定的产业和生计,才能使他们有稳定的价值观。所以庶民的首要问题不是思想教育问题,而是保证其产业和生活温饱,使其道德观念有物质和生活的基础。士的恒心和价值观则不因产业有无而有无,不是直接依赖于生产生活质量,也不是直接依赖于环境变化。这样理解的“士”及其价值观特点,既描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寄托了孟子的理想。

孟子又讲,“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士”和其坚持的道义,在今天来讲,就是强调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觉悟。这是孟子对“士”的一般性强调。

孟子还讲,“士何事?”士到底是干什么的,“穷”时无事做,“达”时事情做不过来,但孟子回答是“尚志”。何为“尚志”?《尽心上》有曰:“仁义而已矣”。“志”代表主观思想状态和动机。“尚志”就周易所说的“高尚其志”,追求心志高尚。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不断提升我们的思想境界,这就是尚志。“士”的特点不同于百姓,其恒心不依赖于产业和环境,而且是以尚志为目的,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所以,我们今天讲孟子与党风廉政建设的关系,我觉得重要的一点就是把孟子关于对士的人格的尊崇和修养,转变为我们今天一种自觉的政德和修养。

孟子除了讲“士”,还讲“君子”。“士”有时与“君子”相通,可以说,“君子”就是达到高度自觉的士。

一般讲,党风廉政建设往往强调在一个基本的教育层次,就是让他不敢腐,要了解哪些是禁令,哪些是纪律不许可的东西。这个层次很重要,是基本的。但孟子更强调人的高度自觉,这个觉悟状态应该是党风廉政建设更加根本的保障。它不是讲几条禁令,而是综合的觉悟,综合的人生观,人格的提升。

孟子讲君子,“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君子对仁义基本价值的践行,如同我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他不是把仁义看作外在的规范,一种律令、外在的要求,强迫自己去履行、贯彻和实行,而是把仁义看作是人类内在的本性。我做这件事不是被外界社会强迫去做,而是顺由我自己的本性,自主地去实践它,这种状态才是达到君子的水平。所以,孟子对廉政的解决,不是从一个个别的德行(比如说廉洁这么一个德行),而是从人格整体、士的整体要求、君子全德的方面,整体提升人的品格和觉悟,包含廉洁奉公和廉政建设。如果从党风廉政建设的角度说,孟子的特点不是从一件具体事或一个具体德行,像只讲廉洁主题,它是更注重通过整体思想觉悟的提高来解决。我个人体会,这是孟子思想对当前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启发。

孟子强调:“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达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三天下”和“三不能”,集中体现了士君子宏大和弘毅的境界,“三天下”可见其胸怀广阔,“三不能”可见其士君子所代表的凛然正气。

孟子所讲的人格,不仅包含我们今天讲的强调自由独立的人格,而且还强调正大的人格、道义的精神,应该说这二者互为一种补充。仅仅讲自由独立的人格,虽然也是很珍贵的,但那还是不够的;同时我们还要有“三天下”、“三不能”、正大的心胸和道义的力量,这是孟子思想的特点。有了这样的心胸,士君子才能有浩然之气。这样的人所体验到的身心精神状态是一种至大至刚的气,能够塞于天地,也就是文天祥所讲的“天地有正气,于人曰浩然。”正气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社会正能量,所以,孟子思想里充满了道德正气,有满满的正能量,这一点永远富有时代意义。

文天祥说“士气所磅礴,凛然万古存”,孟子思想里凛然大义的心胸和人格,应该说是孟子对儒家价值观人格精神表达的重要贡献。

(作者为清华大学国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焦杨]
标签: 反腐倡廉   孟子思想   党风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