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9年是5G网络应用元年,国际社会中的科技竞争愈益激烈,科技本位主义正在演化为一种引人注目的社会思潮,在国家战略、市场导向和社会舆论层面均产生重大影响。从历史、现实与未来角度看,科技本位主义有其深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根基,它不仅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有着积极意义,同时也有利于科技强国和治理现代化的实现。但过于强调科技本位主义也有消极影响,需要理性看待、正确引导这一兼具时代性和革命性的社会思潮,践行开放、进步、包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科技领域促进更广泛的国际合作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科技本位主义 科技本位 社会技术想象 【中图分类号】G30 【文献标识码】A
关于科技本位主义理念,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希拉·贾萨诺夫(Sheila Jasanoff)教授提出“社会技术想象”(Sociotechnical Imaginaries)概念,即“集体持有的、制度上稳定的和公开执行的理想未来愿景,其动力来自于对社会生活形式和社会秩序的共同理解,并可以通过支持科学和技术的进步来实现”。①“社会技术想象”不仅存在于个体思维之中,而且广泛存在于社会思维乃至国家决策中,并被现代社会后期的决策者广泛使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一种组织行为和政治文化。它有助于证明对科技投资的正当性,反过来,科技的进步又证明了国家作为负责任的公共利益管理者的能力。因此,“社会技术想象”既是政策模式和政策目的,也是政策动议和促进政治认同的权力合法化工具。就贾萨诺夫阐述的“社会技术想象”的概念内涵而言,科技本位主义与其有着高度一致性。
科技与国家、市场、社会的融合互动:2019年科技本位主义的新动向
从国家层面看科技在国家战略决策与大国竞争中的核心地位。国家战略决策中将科技列为涉及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的重要国家利益,各国不断通过各种战略文件举措明确上述认知并提升对科技创新的推崇与支持,强化对科技自主和科技产业化的认知和重视。2019年各大国对科技表现出了史无前例的重视,密集推出了各种前沿科技相关战略文件。以中美两国的人工智能战略为例,2019年,特朗普政府首先通过《美国主导未来产业》战略规划明确了人工智能、先进制造业、量子信息科学和第五代移动通信等决定美国未来命运的四大高端产业领域,随后相继颁布了《维护美国人工智能领导力的行政命令》《国家人工智能战略》,国防部也发布了《2018国防部人工智能战略概要》,以应对中俄在人工智能方面的进展。同样,中国也在努力践行“创新驱动是国策”的战略方针。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政治局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开展集体学习,突出体现了中央对战略前沿科技的高度重视。在人工智能方面,2019年度推出了多项重大政策和实质举措,如先后颁布《关于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设工作指引》。许多实际行动也在配合上述战略政策,如2019年6月中国人工智能峰会上公布人工智能示范园区,同年8月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公布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名单。这些战略和措施都说明科技发展和科技创新已上升为国家意志。
大国竞争中科技因素成为博弈和冲突的前沿和核心,如中美贸易摩擦日益演化为对核心技术和关键应用的控制和争夺。中美两国关系建交后经历了40年的跌宕起伏,但2019年是动荡最多的一年。②而科技已经成为中美冲突的核心。华为事件尤其可以看出这一实质,从2019年5月特朗普签署的禁止美国企业购买或使用一些外国企业生产的电信设备的行政命令,到同月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宣布的管制实体名单,再到11月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的禁止任何接受通用服务基金补贴的电信运营商从华为、中兴购买设备的禁令。美国国内出现一股科技“麦卡锡主义”旋风,如对科技交流的限制和警惕,对中国留学生和学者签证的收紧等。“科技冷战”一词被媒体广泛关注。科技创新也被认为是应对中国崛起的唯一方法,而这也是美国“第三次抵消”战略的核心。
全球格局正在围绕科技进行重构。随着中美贸易战的进一步激化,许多国家在中美之间和华为事件上不得不表明立场,如是否沿用或启用华为的5G技术。同时,各大国都在加紧进行技术研发并积极布局,希望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占有一席之地。科技本位主义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国家战略思维。
从市场层面看科技在投资动向、市场表现、市场前景中的引领地位。从市场投资动向看,前沿科技领域成为市场最热门的投资目标。企业对前沿科技领域争抢式进入,同时,企业也不惜在技术上加大投资。根据中投投资咨询网信息,十大投资热点中几乎全部与科技相关,如智能制造、半导体、通信技术(5G)、人工智能等。2019年,全球技术支出创历史新高,其中50%的全球技术支出增长源于新兴技术,例如物联网软件和硬件、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AR/VR)、网络软件服务和网络平台服务(SaaS+PaaS)、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下一代安全技术。③可见,科技本位主义影响了科技支出和市场投资方向。
从市场表现和市场反应看,市场对高科技企业的兴趣和信心上升,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企业成长潜能最被市场所期待。2019年是自2009年以来科技股涨幅最大的一年,标普500指数中的科技股上涨了41%,远高于该指数24%的整体涨幅。④纳斯达克的科技股表现更为亮眼,微软、苹果、谷歌、亚马逊等头部企业的市值相继站上万亿美元。这凸显出投资者对高科技企业的浓厚兴趣和信心,也说明了科技本位主义对市场的主导性在逐步上升。
从市场前景看,科技创新引导下的需求发现和市场增长不断催生出一大批快速成长的新兴企业,以科技为核心的企业发展模式日益清晰。企业是对新型科技最为敏感的主体。《2019年技术远景》报告根据对6672名企业高管的调查指出,45%的人表示,过去三年来其组织的创新速度由于新兴技术的出现而显著加快。该报告还提出了DARQ力量,认为这是每个企业都必须掌握的下一套技术,即分布式账本技术、人工智能、扩展现实、量子计算,⑤因为这四项技术中的每一项都是下一个差异化和颠覆性的来源。可见,科技本位主义在决定市场前景的企业决策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从社会层面看科技对日常生活、公众舆论和社会心理的主宰地位。在日常生活中,高科技产品日益得到公众持续不断的追捧。“中产阶层科技消费调查报告”显示,技术消费品市场在中国保持积极的增长趋势。中国消费市场由线上消费主导,科技进步推动的供给侧改革促进了中国消费市场和消费环境的升级。年轻人是高科技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和市场定位对象。基于2亿年轻用户的财务大数据显示,18-35岁的年轻人消费最多的是电子产品。⑥可见,电子产品已经成为生活必需品,而产品的科技含量已成为最前卫的时尚观。
在公众舆论中,创新企业业主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明星般的关注和推崇。例如,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一言一行都深入媒体和公众视野,成为公众讨论话题,成为研究对象,成为被引用的人生哲学,甚至有人将其命名为“传奇教父”,这远远超出了对娱乐明星的关注。与娱乐明星关注人群的特定性别、年龄、职业、层次等相比,对于任正非、马云、马斯克、扎克伯格等创新企业业主的关注可以说是全社会现象。而科技本位主义正是此现象的潜在动因。
在社会心理方面,公众形成了对科技依赖的担忧和实现科技自主的迫切愿望,担忧本国一些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的供应会因国家对外关系的变化而被卡脖子、断路子,同时也希望能找到应对之策。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增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国家战略意志越来越清晰。国家政策动向和宣传往往反映并引领大众社会心理。企业也纷纷认识到数字化转型和创新的重要性。研究显示,几乎十分之九的IT决策者认为,如果不接受数字化转型,他们的组织竞争力将下降。⑦可见,科技本位主义已经在各个层级的行为决策和心理思维中存在。
信息化时代向智能化时代的快速演进,使科技本位趋势日益凸显
从历史角度看科技革命对世界文明发展及世界领导权更替的推动效应。从世界文明史看,科学技术是人类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武器,是推动人类文明持续进步和世界不断前行的不竭动力。科学技术可以创造、更新生产工具并提高劳动技能,可以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科学技术还可促进社会关系的变革,如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使以机器为主体的工厂制度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开始建立。科学技术还具有认识功能,推动了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使人们从愚昧无知走向思想科学化。16世纪以来,人类社会进入前所未有的创新活跃期,人类文明也发生了巨大飞跃。
从世界政治的发展史看,每一次科技和产业革命都深刻改变了世界的发展面貌和基本格局,影响着大国的兴衰,而世界领导权始终在每一轮科技革命的引领者手中。美国学者莫德尔斯基(George Modelski)在用长周期理论分析世界政治时,提出了“世界领导权”的概念,认为统治一个时期的领导国,通过技术创新、经济领先和军事实力支配整个体系。显然,这三者中,技术创新起着核心作用。同时,通过设立标准、提供公共产品等方式,科技优势还是霸权合法性的核心源泉。英国凭借蒸汽机技术开启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创了称霸世界的帝业。美国垄断了第二次、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上世纪80-90年代新科技革命的主导权,一直处于世界科技的前沿,而这正是美国能够维持其世界领导地位的关键。
从现实角度看科技对综合国力的核心引领效应和“科技生活进化论”。从现实角度看,科技对综合国力有着核心引领效应,当今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一场科技创新的争夺与较量。综合国力系统诸构成要素中,科学技术是先导,起“龙头”和核心引领作用,保障了经济基础,增强了政治、军事和外交能力。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20世纪初提出“创新理论”,认为群集式创新所推动的经济发展具周期性,在一个经济长波中,创新与波动之间具有本质联系。工业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伴随着全球化2.0的深化,更成为主要大国不断加速科技创新,发挥叠加效应的驱动力。
从现实角度看,科技还全面赋能衣食住行,推动了公众生活的便利性,“科技生活进化论”成为现实。科学技术已经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交通方面,汽车、轮船、高铁、飞机让我们的出行方便而快捷;联系方面,从书面信件到电子邮件,再到社交媒体上的实时语音和视频沟通;购物方面,从亲身去商场到轻触手机屏幕即完成交易;查阅资料方面,从大海捞针的图书馆到如今足不出户就可以查阅的各种网络数据库;智能手机、智能家居、远程教育等成为时尚的生活方式……我们的衣食住行都因为科技而“进化”。
从未来角度看科技领先与未来世界格局的关联效应。从未来角度看,科技发展越来越快,科技的领先就代表着未来占优的高度可能性。从历史和现实可以推断未来。科技发展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是国际竞争的新焦点。谁能领导以智能革命为主导的新一轮科技革命,谁就掌握了未来发展的主导权,谁就能在未来世界政治格局中占据领导地位。习近平主席说,“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讲到人工智能的重要性时表示,“谁在这个领域领先,谁就是世界的主人。”基于此,2019年10月,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命令,批准2030年前俄罗斯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
新一轮科技革命的竞争之所以如此激烈,也是因为它的三个特点决定了其和未来世界格局的关联。一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发展迅速,多种重大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明显加快。二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产业组织形式和产业链条更具垄断性,可能在国家之间导致“赢者通吃”的局面,从而加剧各国之间的实力差距。三是新技术赶超周期在信息时代的大大缩短。这些特点决定了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加快重塑世界,科技创新给世界带来无限发展潜力的同时也将带来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随着信息化时代向智能化时代的快速演进,科技本位的趋势将更加明显。
以辩证视角看科技本位主义的两面性
科技本位主义本身并不包含价值判断,它是当前社会快速变革时期日益凸显的社会思潮。科技本位主义的兴盛有很大积极意义,但科技本位主义也不乏消极影响。
从“科技强国”与“治理现代化”看科技本位主义的积极意义。科技本位主义有助于加快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建设科技强国的步伐,从而有助于科技强国的目标实现,有助于中华民族复兴,也有助于提高人民幸福感。首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本位主义有助于推进历史性、整体性重大创新成果的出现,从而推动科技强国目标的实现。其次,科技本位主义还可以助推民族复兴。科技发展是中华民族进步的动力,从科技大国转变成科技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次,科技本位主义也有助于改善人民生活。科技创新可以带来新机遇,可以解放劳动力,可以使人民获得精细化、便捷化、智能化的服务,从而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科技本位主义及其推动的科技发展也有利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科技本位主义有利于改善科技发展的硬环境和软环境,促进治理环境的优化。第二,各种全天候监测系统、物联网、数据分析、智能预警等技术有利于迅速发现需要治理的问题和对象,从而有助于拟定问题导向的治理预案。第三,科技发展有助于整合治理平台体系,推进国家治理组织系统结构的现代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协调功能使得多主体同时参与、多任务同时进行、实时共享共治式的治理平台得以实现,从而减少资源浪费和闲置,减少各自为政和权责失配、部门碎片化等现象。第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为国家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手段,增强了治理的科学依据和精准度,从而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创新。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化解科技本位主义的消极影响。正如科技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科技本位主义也可能走向消极面。在科技本位主义推动下,国家对于人工智能武器化和网络空间武器化的尝试威胁国际社会的安全、和平与稳定。科技本位主义的强劲社会潮流也使社会道德、人性伦理等因素的重要性相对降低。但是科技本位主义最大的消极面是国家政府在注重科技的战略性和竞争性的同时,给予科技交流与发展过多干涉,忽视了科技的共享性和开放性,忽视了科技仅仅是实现目标的手段而不是目标本身。在现实世界中,这种极端科技本位主义措施屡见不鲜,比如当前美国对科技交流的限制、对知识产权的技术封锁、对科技公司设置的贸易壁垒等科技垄断、技术霸权做法,从长远而言有悖于科技本身发展规律,将影响科技发展进程,不利于科技的进步,也不利于本国的长远发展和人类的共同利益。因为科学在开放环境中才能不断进步并造福人类。正如任正非就中美科技企业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所言:“最终,我们还是要在山顶上拥抱,一起为人类社会做贡献。”这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才是科技发展的最终目的。
(作者为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博导)
【注: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构建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8BGJ022)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Sheila Jasanoff and Sang-Hyung Kim, eds., Dreamscapes of Modernity:Sociotechnical Imaginaries and the Fabrication of Power,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15, p.4.
②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 2019 Report to Congress, November 2019, https://www.uscc.gov/annual-report/2019-annual-report.
③Jenny Chang, “150+ Technology Statistics You Must Know: 2019 Market Share Analysis & Data,” https://financesonline.com/technology-statistics/.
④Akane Otani and Karen Langley, “Technology Stocks Head Toward Best Year Since 2009,” November 19, 2019,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https://www.wsj.com/articles/technology-stocks-head-toward-best-year-since-2009-11574159401.
⑤Accenture Technology Vision 2019 (The Post-Digital Era is Upon Us, Are You Ready for What’s Next?), Accenture, https://www.accenture.com/_acnmedia/pdf-94/accenture-techvision-2019-tech-trends-report.pdf.
⑥《2017年轻人消费趋势报告》(2017年1月15日),中商情报网, http://www.askci.com/news/finance/20170115/08491587924.shtml?_da0.5124208401588988.
⑦Bill Lundell, 2019 Technology Spending Intentions Survey, The Enterprise Strategy Group, https://www.esg-global.com/2019-technology-spending.
责编/周小梨 美编/杨玲玲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