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20年来,西部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发展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对全国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深化西部大开发战略,应将产业发展作为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最重要手段,多措并举推进区域均衡发展。
【关键词】西部地区 产业发展 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21 【文献标识码】A
今年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周年。为缩小区域间的差距,实现均衡发展,我国于1999年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20年来,西部地区12个省(自治区、市)创造了巨大产业发展成就,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20年间西部地区迎来“黄金时代”
经济总量快速增加,经济指标增幅超过同期全国水平。西部地区在西部大开发战略指引和市场化改革推动下,加大经济改革和建设力度,经济发展成就凸显。西部地区12个省(市、自治区)的经济总量由1999年的1.58万亿增长到2018年的18.4万亿,近20年时间里经济总量增长了11.6倍,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提高到2018年的20.6%。1999年西部地区的经济产值占全国比重尚不足十分之一,2018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已超过五分之一,经济地位逐步提高。西部地区近20年来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工业生产总值、基础设施建设等经济指标的平均增速基本超过同期全国水平。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居民收入稳步提高。西部地区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在20年时间里下降了10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大幅增加,对产值的贡献率超过85%。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带来了西部地区居民收入的大幅提高,西部地区居民人均收入由1999年的3472元,提高到2018年的21598元。
部分地区经济增速领跑全国,发展后劲足。2013年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大部分省份经济增速放缓,但西部地区部分区域逆势发展,经济增长率位居全国前列。2014—2018年五年来经济增速排在前10位的西部省市数量占比自2017年起就达到50%,经济增速均超过了8%,特别是贵州、西藏、四川和重庆等省市经济增速位居全国前列。按照此发展势头看,未来西部地区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新兴产业持续涌现,发展新动能初显。西部部分地区的新兴产业增速快,发展潜力大。贵州省、四川省、陕西省等西部省份在大数据、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上已取得长足进步:如2018年贵阳市大数据企业超过50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总数超过220户,大数据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2018年四川省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占全国总量的2.72%,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200亿元,加速了人工智能与其他产业的融合;2018年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增加值2649.9亿元,占GDP比重首次突破10%,达到10.8%。
西部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产业迈向中高端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实现与升华。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摆脱以往的路径依赖,构建科学、有效的体制机制,推进西部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完善绩效评价与政绩考核方式,加快形成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首先,鉴于当前西部地区新产业蓬勃发展、新业态不断涌现,政府可考虑根据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适当减少对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速的考核权重,同时增加对全要素生产率、新兴产业占比等经济发展质量的考核权重,并可考虑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这一兼具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环境效应的综合指标纳入考核,从而形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逐步提高地方官员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在修改考核指标信息的基础上,完善绩效考评信息管理机制,严格保证考评信息的真实性、公开性、完整性、共享性,充分尊重群众对官员绩效考核信息真实性和有效性的知情权。最后,逐步健全地方官员绩效考评结果的反馈机制,以便参与考核的地方官员及时了解工作完成情况。与此同时,上级单位应及时监督与指导地方官员的任务推进情况和方向,保证考核结果运行机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是坚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挥后发优势以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国西部地区虽然物资丰富,但随着自然资源储量、人口容纳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等逐年走低,依靠资源优势促进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已难以适应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依托人才实施创新驱动无疑是帮助西部地区改变这一局面、进而推动高质量发展进程的最佳助推器。为此,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应根据产业发展目标和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加快实施人才强省、人才强区战略。要重视职业教育,积极开拓产教融合新模式,扎实培养西部高素质创新人才队伍的新时代“重任担当”,突出解决人才供需问题,为西部产业发展提供清晰的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同时,在完善国内产教融合培养体系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国际视野,参与世界科技创新开放格局建设,与境外、海外的科技创新企业、人才等展开积极交流与联合创新,努力推动西部产业创新紧跟国际潮流。以更大的魄力、更灵活的手段、更具实质性的政策不断吸引优质人才扎根西部,以充实的人力资本为西部产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后发优势。
三是完善产业转移承载区布局,加快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西部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单纯依靠自身难以实现快速有效推进。因此,需要推进西部地区产业承接,从而打破西部省份在国内产业分工、产业价值链的弱势与低端困局,优化西部产业结构及空间布局,进而以所承接产业的本地市场效应和技术外溢效应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的转型升级,培育西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首先,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应依托承接地的人口、资源、环境、产业等现有生产基础,结合区域生产实际,有选择地适时承接适应本地发展、本地区实际需要的产业,逐步形成完善的产业转移承载区布局,以更高层次的产业基础加快承接东部地区更优质的产业转移,全面谱写西部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其次,积极推动东西产业合作示范区建设,探索“产业飞地”新模式,不断挖掘西部省份的后发优势。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同时,努力开拓合作领域,以东部产业转移与合作带动西部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与提升,推进西部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打造新时代开放高地。“一带一路”倡议促使沿边省份开放中国边境通道,逐步打通国际物流大通道,这为西部省份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西部地区应主动承担起扩大与沿线国家贸易往来的重要任务,落实“价值链高端战略”和“优先战略”,努力实现主导并占据中亚、西亚和东南亚地区制造业价值链高端环节的目标。为此,一方面,要发挥“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带动作用,推进“一带一路”与西部陆海新通道、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机契合,加快建设内外通道和区域性枢纽,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提高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另一方面,要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逐步构筑兼具政策沟通、道路连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等多维特征的互联互通网络,全力打造以便捷的物流体系、完善的金融服务、宽松的政策环境共同支撑的新时代、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西部开放高地。
五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升产业绿色发展水平。传统粗放式发展模式给西部地区带来了严重的高能耗、高污染困局,推进西部地区产业绿色转型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战略任务。要以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为目标导向,积极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着力打造一批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积极丰富生态工业经济发展模式,逐步改善资源初级加工、产能利用率低的生产状况;积极保护和开发西部生态旅游资源,主动补缺绿色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短板。在推进低碳模式、完善产业绿色空间布局的同时,逐步构筑起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三位一体的产业循环发展经济圈,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面提升西部产业绿色发展水平。
(作者分别为广西财经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导;广西财经学院广西金融与经济研究院讲师)
【参考文献】
①贾根良:《不对称全球化:历史、理论与当代中国》,《南国学术》,2018年第4期。
责编/贾娜 美编/陈媛媛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