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贸易畅通”是“一带一路”经济走廊建设的重点方向,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升在推动沿线各国经济发展、降低贸易成本和推动区域合作达成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构建贸易便利化指标评价体系,以 2018 年和 2013 年两年数据为基础,考察了“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和沿线重点国家的贸易便利化发展变化情况,在政府能力与政策环境、海关与边境管理、物流与基础设施、金融与通讯等层面进行了国别和区域性的比较,并提出了进一步提高“一带一路”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 贸易便利化 六大经济走廊 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746.6 【文献标识码】A
重要发现:
·自2013年以来,“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贸易便利化水平均有显著提高,但各走廊间呈现差异化发展,其中,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表现最佳,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表现排在最后;
·“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沿线国家在推进国家间贸易便利化上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在纳入本次评价体系的23个国家中,有21个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获得不同幅度提升;
·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贸易便利化水平最高,贸易合作空间得到有效打开;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贸易便利化水平相对较高,各项指标得分均居前列;
·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贸易便利化水平表现良好,经济走廊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中蒙俄经济走廊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显著,海关与边境管理进步明显但仍待进一步改善;
·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但贸易便利化水平相对后进;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贸易便利化水平不佳,走廊建设面临一定困境。
自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展开了多领域的深入合作。作为“一带一路”建设重要内容和主要支点,中蒙俄经济走廊、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六大经济走廊的建设,已成为连接沿线各国,打造地区互利共赢新格局的重要抓手。
为了能够全面而深入地认识和了解在过去近六年的时间里,以六大经济走廊建设为依托的“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贸易便利化发展情况,课题组在对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沿线国家的经济贸易发展特点进行充分的考量后,确定了以“政府能力与政策环境”“海关与边境管理”“物流与基础设施”以及“金融与通讯能力”等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27个三级指标为基础的贸易便利化指数评价体系。
数据与排名
在本次的“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贸易便利化评价的研究中,为了能够获得较为全面的国家评价数据,课题组对六大经济走廊各国的数据情况进行了观察和筛选,最终确定了六条走廊沿线的23个重点国家,对它们2013年和2018年各项指标的表现情况进行研究和比对,以得到“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在近6年的建设过程中在贸易便利化维度上的发展和变化情况。
六大经济走廊贸易便利化发展总体情况
从整体上看,自2013年以来,“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及沿线各国贸易便利化水平均有显著提高,在纳入本次评价体系的23个国家中,有21个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获得不同幅度提升,但各走廊间呈现差异化发展。同时,从两年的指标评分排名来看,在打造贸易畅通的经济走廊过程中,仍需要对亚欧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各方面困境给予更多关注。
六大经济走廊各分项指标表现情况
政府能力与政策环境。政府能力与政策环境指标包括政府能力、贸易措施和规制环境3个二级指标。在该项指标中,中国—中南半岛、中国—中亚—西亚以及新亚欧大陆桥三条经济走廊表现最佳。相比之下,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则表现欠佳,贸易壁垒的普遍存在和政策规制环境的不稳定是分数走低的主要原因。
沿线国家中,新加坡稳居第一,卡塔尔和沙特阿拉伯在2018年的该指标评分上排在二、三位。本次评价中,在政府能力与政策环境指标中排名靠后的是伊朗、孟加拉国和吉尔吉斯斯坦,它们普遍缺乏具有吸引力的贸易政策,政府在国内的治理上也没有足够的能力,这也是发展中国家政府所普遍面临的困境。
海关与边境管理。海关与边境管理指标包括海关行政效率、进出口手续和边境管理透明度3个二级指标。在这项指标中,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南半岛和中国—中亚—西亚三条走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就具体国家而言,具有先进的海关与边境管理经验的新加坡、荷兰和德国位居前三。分项指标排名末位的是孟加拉国、缅甸和巴基斯坦,繁复和低效的海关管理影响了贸易便利化的发展,并且三国在清关过程中均存在着一些非常规支付与贿赂现象,边境管理透明性较低。
物流与基础设施。物流与基础设施指标包含运输设施质量、运输服务质量2个二级指标。在本次评价中,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排在首位,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列次席,中蒙俄经济走廊排在末位。沿线国家中,荷兰和新加坡分获两年的第一,德国排在第三。缅甸、老挝和吉尔吉斯斯坦则排名靠后。
金融与通讯能力。金融与通讯能力包括通讯能力、科研能力和金融保障3个二级指标和6个三级指标。在该指标的评价中,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两条经济走廊排在前列,特别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评分数据在2018年实现了较大的飞跃。评分靠后的是中巴、孟中印缅和中国—中亚—西亚三条经济走廊,金融机构的低密度分布和极低的网络通讯普及程度是造成低分的主要原因。
综合情况与趋势判断
六大经济走廊带动贸易便利化发展成果显著。从本次对贸易便利化水平评价的结果来看,“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6年中,各经济走廊沿线国家在营造良好的经贸环境的过程中,各方面指标均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也为各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沿线各国在“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的建设框架下,坚持合作共赢,充分释放自身发展潜力,各国以自身的发展实践,为全球经济的合作与开放,注入了新活力。
贸易便利化在各大经济走廊之中呈现差异化的发展态势。在本次贸易便利化的评价中,各经济走廊在不同指标上表现差异,一方面说明了“一带一路”充分尊重各国的发展意愿和发展目标,在建设推进过程中对不同国家具有包容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各国是围绕着本国现实条件和需求,理性而有重点地设计并推进相关领域的发展,而没有盲目复制区域内其他国家的发展方式。这样的发展态势,充分体现“一带一路”倡议是在各国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让世界各国共享中国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进程推进的成果。
在各大经济走廊内部贸易便利化推行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的建设在现实层面依旧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个挑战便是在地理上跨度多个国家的经济走廊建设,在关系协调和建设合作上,缺乏能够解决现实问题的针对性合作机制。这些现实问题导致各国在同一问题领域下,既缺乏展开合作对话的有效机制,也没有展开实际合作对接的基础。
走廊特别报告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贸易便利化水平相对较高,各项指标得分均居前列。“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之间的贸易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在取得进展的同时也应注意到中南半岛地区发展极度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使得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建设与发展面临不少障碍。另外,少数国家之间政治互信程度不高给中国—中南半岛贸易合作也带来不小的挑战。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贸易便利化水平不佳,走廊建设仍面临困境。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尽管基于沿线四国政府的合作共识而达成,但在中国和印度两大世界大国和地区性大国的参与下,逐渐形成“强—强”地缘政治权力结构,在此结构下,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功能性问题突出,成为导致该经济走廊停滞不前、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之一。主要表现为:互联互通仍处于低水平、未建立区域内金融体系、四国参与度有限直接导致合作项目难以开展。
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但贸易便利化水平相对后进。中巴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和样板,其建设基于中巴两国深厚的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中巴经济走廊尽管在六大经济走廊中表现相对后进,但实际上,在中巴两国良好的政治环境条件下,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巴基斯坦经济发展也升跃至新水平。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极大促进了该地区的贸易便利化程度。
中蒙俄经济走廊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显著,海关与边境管理进步明显但仍待进一步改善。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连接了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俄罗斯“跨欧亚大铁路”和蒙古国“草原之路”三大倡议,有助于实现三国发展战略对接。中蒙俄经济走廊建立以来,中蒙俄三国之间资源禀赋所产生的比较优势差异明显,商品互补性较强,双边贸易稳步发展,规模持续增长,但由于历史和环境的缘故,中蒙俄三国间贸易便利化程度虽然取得一定进步但依然处于较低水平。
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贸易便利化水平表现良好,经济走廊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的最新研究表明,“一带一路”合作推动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上的贸易成本降低10.2%。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建设尽管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作为六大经济走廊中涉及国家最多、地缘政治最复杂的经济走廊,该走廊沿线国家在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营商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且基于历史和现实原因,中亚、西亚地区在设施联通与贸易往来等方面联系并不密切,这些因素在客观上制约着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的建设与发展。
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贸易便利化水平最高,贸易合作空间得到有效打开。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是承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经贸合作桥梁,连接起具有广阔市场潜力的东亚地区和具有管理、技术和资金优势的欧洲地区,为资源丰富的亚洲和贸易需求巨大的欧洲提供了贸易平台。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已彰显快速发展的态势,贸易合作得到持续深化,合作空间被有效打开,在全球经济贸易活动中影响力越来越大。
政策建议
“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作为贯通新的大区域市场的脉络,贸易便利化是其建设与发展的关键领域和重要议题,沿线国家应达成共识,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经济走廊贸易便利化水平的发展。
积极构建有效合作机制,加强经济走廊沿线国家间战略与规划对接。具体通过构建有效的双边合作机制、完善已有多边合作机制、推动跨境区域合作机制创新,深化各走廊国家间的经贸往来,协调推进经济走廊各项目的顺利实施。
制定并积极推进已达成的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夯实贸易便利化基础。应根据各经济走廊发展科学制定相匹配的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并积极推进已达成的方案,为进一步促进经济走廊贸易便利化夯实基础。通过既有已成熟的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推动交通通道建设,打通经贸合作发展的关键所在,推动经济走廊建设。同时,依据各经济走廊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地理优势,协调发展交通网络,推动经济走廊建设及经济辐射。
根据各经济走廊内国家发展实际,采取差别化措施推动资源向重点国家倾斜。各经济走廊区域发展水平不一,经济走廊内国家发展水平更是参差不齐。因此在推动经济走廊发展、促进经济走廊间国家合作时应采取差别化措施。促进政策和资源向发展相对滞后的经济走廊和走廊中处于中低等发展水平/收入的国家进行倾斜,吸引投资和经济援助向该地区流入,促进该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化发展水平。同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合作与互补,促进先进技术、优秀人才之间的流动,实现要素、资本和市场的共享。优化贸易方式和结构,推动各大经济走廊内国家间的贸易发展,进而推动各国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积极开展相对滞后的经济走廊国家间各层级沟通对话,增强区域内国家间政治互信。良好的政治环境是建设经济走廊的前提和基础,六大经济走廊建设基于走廊内各国之间基本的政治互信,但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因地缘政治因素桎梏,发展相对滞后。为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与发展,该经济走廊沿线四国需要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国家间各层级沟通对话,增强区域内国家间政治互信。
【执笔:冯一帆 张青青】
(原文于2019年10月(上)《学术前沿》进行首发,本文在此进行了部分删减。)
参考文献
[1]王金波:《从走廊到区域经济一体化:“一带一路”经济走廊的形成机理与功能演进》,《国际经济合作》,2017年第2期。
[2]张亚斌、刘俊、李城霖:《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便利化测度及中国贸易潜力》,《财经科学》,2016年第5期。
责编:臧雪文(见习) / 王茂磊(见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