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这些优势是坚定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有力保证。全会也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更加完善,以制度的现代化,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集中体现在13个方面。这些优势是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理念、根本方向和基础框架。但是,好的制度体系转化为具体的治理效能,不仅需要有基础性的制度框架和强有力的执行能力,还要有各方面具体的制度设计和丰富的政策体系支持。这是四中全会提出的13个“坚持和完善”的重要内容,也是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关键环节。
从这个角度讲,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建设,还面临艰巨的任务。在具体的制度设计和政策体系建设,特别是公共政策的质量方面,还存在较多的短板和不足,需要全方位提高决策水平,提升政策质量。
一是提高公共政策的决策能力,强化公共政策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环境都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对政府的决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公共政策要适应经济社会的复杂变化,对复杂事务要有综合集成和整合驾驭能力;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结构的复杂化和社会分工的专业化,公共政策也要更加科学化和专业化,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与行业特点相适应。
二是建立健全政策评估机制。政策评估的重点,不仅在于政策执行的程度和效果,更要关注公共政策的质量,关注政策本身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政策评估的结果,是判断政府部门的执政能力,提升公共政策质量的重要依据。
三是完善政策研究与咨询服务体系,提升政策研究质量。社会的复杂化和分工的专业化,对国家治理提出更高要求。公共政策的制定,也需要更广泛、更专业的社会力量参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建设新型高端智库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各类智库迅猛发展,但政策研究和咨询服务能力总体仍然较弱。智库建设要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坚定正确导向,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更加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更加优质的政策方案。
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需要系统性的支撑。公共政策的质量和水平,决定了制度优势能不能充分发挥,也决定了人民群众是否能真正拥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因此,强化公共政策质量,是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
【本文作者为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主任助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编:王茂磊 (见习)/ 臧雪文(见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