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教育体系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基础,直接关系到能否为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人才支撑。但我国的教育体系从总体上讲,目前离此目标仍有一定距离。为此,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树立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当前,教育理念仍存在等级差异。一个突出表现是大学教育与职业教育在人们的社会意识中具有不平等性,职业教育在人们的意识中普遍低人一等。这是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干部与工人身份管理制度造成的社会理念影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现代化的教育理念需要打破这种不平等性。对此,要提高职业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与认知,全社会都应高度重视职业教育。
建立现代化的教育体制。目前我国教育体制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即大学教育与职业教育总体上看仍处于分割状态,二者在很大程度上尚未实现贯通。从招生到毕业,再到就业待遇及社会地位,二者之间有着较大差异。如果这个问题能得到突破,将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看法,对人才的社会认知也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很多国家在大学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体制上进行了总体性设计,使二者不是分割或高下的关系,而是相互渗透或相互并列的关系。因此,建设现代化教育体系,这方面的国外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强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教育内容。从目前的人才就业情况看,职业或技工教育毕业生的就业率远远高出一般的大学毕业生。无论是家庭、社会还是政府,都为大学教育支付了昂贵成本,接受大学教育成为每个青年、每个家庭的阶段性最高追求。但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往往成为社会和政府的一大重负,大学毕业生甚至成为需要政府重点帮扶的社会弱势群体。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大学教育的内容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因此,现代化教育体系建设要调整一部分大学教育的培养内容,使之更好与市场对接。即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增加技能教育的内容。
加快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现代化教育应当多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创新发展的人才,应试教育式的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了。创新力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高分值不等于高能力,这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因此,如何培养人才的创新思维能力,成为现代化教育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同时,在教育手段上要及时、大量地运用现代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使教育成为身边触手可及之事。
建立终身学习的现代化教育体系。社会发展使得人的教育不再停留在成长受教育阶段,社会需求和教育需求几乎已经遍及人的生命周期。对人才的认定也已经突破特定的群体和时间限制,只要为团体、社区、社会、国家建设作出贡献的人都可视为人才,因此,为不同阶段、不同人群提供相应的教育产品成为现代化教育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幼儿教育、义务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老年教育等,都将进入现代化教育体系的建设中,教育主体也将更加多元化和社会化。
【本文作者为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责编:臧雪文 (见习)/ 蔡圣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