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镇青年”一词并非源自于真实的社会生活,而是最先出现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他们虽然具有相似的人身经历,在文化消费、人生体验上能够产生共性和共鸣,但群体存在一定的内部异质性。小镇青年已成为一个时代符号和文化标记,成为在中国社会发展变迁中的重要人群。
【关键词】小镇青年 互联网 文化符号
【中图分类号】K828.4 【文献标识码】A
“小镇青年”一词并非源自于真实的社会生活,而是最先出现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实际上,关于小镇青年并没有一个权威的界定。广义上讲,小镇青年既包括出生在三四五线城市地区的青年群体,也包括生活在三四五线城市地区的青年群体。狭义上讲,小镇青年是既出生在三四五线城市地区,又生活在三四五线城市地区的青年群体。小镇青年概念出现之后,在媒体和学术界的使用也较为混乱,而本文对小镇青年的界定则是按照其出生地和生活地的不同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是游侠小镇青年,指的是出生在三四五线城市地区,现在生活在一二线城市生活的青年群体,进一步可以分为一线城市游侠小镇青年和二线城市游侠小镇青年;第二种是原住小镇青年,指的是出生在三四五线城市地区且没有长期外出生活经历的青年群体,基本等同于狭义的小镇青年;第三种是回流小镇青年,指的是出生在三四五线城市地区且曾经有半年以上一二线城市生活经历的青年群体;第四种数量较少的是半回流小镇青年,指的是出生在三四五线城市地区且在一线城市生活过半年以上,返回到二线城市或者省会城市生活的青年群体。由于半回流小镇青年在态度行为上与二线城市游侠小镇青年区别不大,可以将其并入二线城市游侠小镇青年。总体上看,这四种类型小镇青年合起来,就是广义的小镇青年,本文重点分析的是游侠小镇青年、原住小镇青年和回流小镇青年,所使用的数据来自《2019年中国小镇青年发展白皮书》。
从负面标签到身份认同,小镇青年不断“崛起”
从学术意义上讲,身份认同是一个人对其所归属群体的一致性认知,以及情感体验和行为模式的认可。一个社会群体能否成立通常取决于能否产生足够的集体身份认同,并获得相似的群体情感和集体记忆,进而使得其身份获得与众不同的社会意义和归属感。调查数据分析发现,无论何种类型的小镇青年存在身份认同的比例都在四分之三以上,说明其具有比较强烈的集体身份认同。其中小镇青年身份认同比例最高的是原住小镇青年,比例接近85%,而小镇青年身份认同比例最低的是回流小镇青年,比例只有77%,两者存在着明显差距。同时,还可以看到各类型中均有一小部分不了解小镇青年的定义,以及不认同自己是小镇青年的人群。尽管如此,小镇青年的集体身份认同已初步形成,出生在三四五线城市地区的青年群体对源自于媒体构建的小镇青年的概念和身份已基本认同。
小镇青年早期被媒体使用时带有一定的负面标签,多指没有高学历、没有高收入、没有稳定职业、在三四五线城市无所事事的青年人。但这种负面形象很快被大量的事实反驳,证明小镇青年无论是财富上,还是精神上并不输于一二线城市青年,而三四五线城市慢节奏、无压力的生活方式反而成为在外打拼青年们向往的生活方式。故而,小镇青年实质代表着某一种生活方式。同时,小镇青年形象的演绎也逐渐丰富起来,毕竟出生在三四五线城市的人口占全国的绝大多数,一些曾经在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切换的青年人也呈现出多样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自然带来不一样的文化符号。
从社会文化追随者到网络文化引领者,小镇青年成为社会文化中掌握一定话语权的群体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风向标一向是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如果没有互联网,三四五线城市的小镇青年难以走到聚光灯下,可能会永远被埋没在眼角余光里。按照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掌握和引领文化潮流的通常是社会结构中的上流社会阶层,或者是掌握了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本的知识分子,他们在文化潮流引领和时尚塑造上扮演着核心角色,而处于主流社会之外的中下社会阶层往往是主流社会文化的附庸者和追随者。但这一规律在互联网时代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于互联网具有强烈的去中心化和平权化特征,上流社会阶层和知识分子的地位和角色受到了挑战,特别是互联网巨头为了维系其用户增长,不约而同地将触角伸向三四五线城市居民,小镇青年则成为用户渗透和用户下沉的重要目标群体。无论是快手的土味短视频,还是拼多多的低价竞销品,其背后的公司都成为互联网风口下被资本追捧的明星产品,长期被社会所忽视的小镇青年也逐渐成为社会文化中掌握一定话语权的社会群体,从社会文化追随者转变成为引领网络文化的重要力量。
如今,真正引发社会关注的并不是小镇青年在中国社会中的经济社会地位得以提升,而是青年一代主导的网络文化逐渐兴起。在网络世界中,每一个人都有近乎平等的投票权,从早期的网络文学,到现下流行的短视频,阅读量和点击量是直接影响网络文化潮流的关键指标,除去灌水和造假的因素,小镇青年的规模注定了他们在网络文化中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调查涵盖了互联网公司较为注重的二次元、饭圈、网络直播和网络游戏四种不同类型的网络文化活动,分析小镇青年对以上网络文化的了解程度。可以发现,小镇青年最了解的网络文化是网络游戏,无论是一二线游侠小镇青年,还是回流和原住小镇青年,比例均超过80%。对网络直播的了解比例则略有差异,回流小镇青年比例超过80%,一二线游侠小镇青年比例明显要低一些。令人比较惊讶的是,了解二次元和饭圈文化的小镇青年比例大幅低于网络游戏和网络直播,前者曾经是青年一代最流行文化的符号,后者则动辄上亿的点赞转发量,但却没有出现在小镇青年最熟悉的网络文化中。
从二次元、饭圈文化与网络直播、网络游戏的差别来看,网络直播和网络游戏的特点非常鲜明,都属于免费、低门槛、多入口的即时快乐模式。曾经出现千播大战的网络直播作为颇具中国特色的互联网产品,其运营模式以免费观看、打赏盈利为主,其余诸多品类的网络游戏也同样进入了免费游戏、内购付费的商业模式。除了免费、低门槛、多入口,网络直播和网络游戏给用户带来的即时快感比二次元和饭圈更为强烈,更像是文化快消品,是一种用户不需要花费很多金钱和时间,却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即时满足的文化娱乐方式。追求低成本、即时化满足不仅体现在文化娱乐上,同样体现在物质消费上。以主打廉价品的拼多多几乎瞬间席卷了中国三四五线城市以及农村地区,廉价品可能没有优良的品质,却能够以较小的代价满足青年们的物质需求,这一点虽然在文化娱乐和物质消费上有相似之处,却并不意味着小镇青年的生活质量偏低。
不同生活状态下的小镇青年对自己的生活评价不尽相同,原住小镇青年更接近于无欲无求
对于当代青年人而言,生活质量依然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虽然青年们处在物质丰裕的时代,影响生活质量的不再是吃穿,但是高企的房价对青年人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生活负担,也是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原住小镇青年居住在自己或者家人房子里的比例最高,而一线游侠小镇青年居住在自己或者家人房子里的比例最低,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房价差异悬殊,居住在一二线城市小镇青年购房的难度显然高于三四五线城市小镇青年;二是原住小镇青年的家庭住房可以满足他们的住房需求,而游侠小镇青年则不可能依仗家庭的庇护。一线游侠小镇青年租房的比例超过60%,同时,二线游侠小镇青年租房比例也接近50%,意味着游侠小镇青年所承受的生活压力是巨大的,也是他们选择在一二线城市就业所付出的代价。
处于不同生活状态下的小镇青年对自己的生活也有不同的评价,从薪资待遇、工作压力、感情状态和能力提升四个角度来看,一线游侠小镇青年在四个维度的满意度都比较高。回流小镇青年对薪资待遇和能力提升的满意度最低,这与他们的经历有较大关系,当回流小镇青年经历了一二线城市工作和生活的磨练之后,回到家乡的对比反差使其产生了更为强烈的失落感。尽管一二线城市的生活压力巨大,却向小镇青年提供了更多的收入回报和能力提升的机会。在感情生活方面,满意度最低的是二线游侠小镇青年,或许身处二线城市的他们已经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怪圈。综合来看,原住小镇青年在四个维度上的满意度处于中间状态,作为“原生态”的小镇青年似乎更接近于一种无欲无求、安居乐业的生活状态,外面世界的快速变迁和发展,对他们的影响并不大。
小镇青年对家乡城市的信心预期存在重大分歧,是形成和保持小镇青年多样化的原因之一
尽管三四五线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个人发展的机会显著低于一二线城市,并缺乏媲美一二线城市的人才资源。但随着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三四五线城市也存在着较好的发展机会,那么小镇青年是如何看待家乡城市的发展?调查发现,86%以上的回流小镇青年和原住小镇青年表示对家乡城市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72%以上的一线游侠小镇青年和二线游侠小镇青年表示对家乡城市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两者相差14个百分点。这种信心上的差异也是由于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造成的,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基本聚集了大部分社会资源,三四五线城市分配到的资源则相对有限,这也形成了不平衡、不充分的区域发展差异。
或许,对家乡城市发展缺乏足够的信心是游侠小镇青年不愿意回归家乡发展的重要原因,也直接影响了小镇青年对一二线城市和三四五线城市看法的差异。调查发现,一线游侠小镇青年认为一二线城市具有更多发展机会的比例超过了92%,而原住小镇青年中仅有51%认为小城镇发展机会更好。可见,小镇青年对未来发展机会和家乡城市的信心及预期上存在着重大分歧,这种分歧某些程度上是个体选择的结果,认可大城市发展机会多的小镇青年也更有可能去做一线游侠小镇青年或者二线游侠小镇青年。当然,小镇青年信心及预期的差异也是形成和保持小镇青年多样化的原因。
放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小镇青年的出现是快速城市化和剧烈社会变迁的产物。最初媒体对小镇青年的“污名化”的身份构建中,他们更像是处于中国城乡断裂带上的“弃儿”,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用户下沉,曾经备受冷落的小镇青年突然“崛起”,成为万众宠儿。这一突变的背后恰恰是中国社会转型的缩影:高速城市化过程中,区域发展的不充分和不平衡之间的矛盾愈来愈突出。小镇青年虽然具有相似的人生经历,在文化消费、人生体验上能够产生共性和共鸣,但在生活状态、满意度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依照小镇青年的人生轨迹,将他们划分为游侠、原住和回流小镇青年能够清晰看到群体内部的异质性,这种异质性的产生既受到外部社会条件的约束,也受到个人选择的影响,但这种异质性并没有割裂他们的集体身份认同,小镇青年已成为一个时代符号和文化标记,成为在中国社会发展变迁中的重要人群。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责编/李一丹 美编/陈琳(见习)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