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语粹
●有个别观点认为,如果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斗争哲学”,就会被国际社会所孤立,从而失去朋友,不符合当前国家利益。这样的观点实际上是对“斗争哲学”的误解,在思维方式上陷入了形而上学窠臼,在实践中是贻害无穷的机会主义。
●坚持实事求是的唯物论,就是承认斗争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在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中主动斗争和善于斗争,不要犯遇到问题和矛盾绕道走不愿斗争的“软骨症”、畏首畏尾不敢斗争的“恐惧症”和希望天下太平回避斗争的“妄想症”。
●斗争具有历史性和过程性,不要认为斗争是一个遭遇战,是一个短期战,要认识到斗争是一个持久战,是一个长期战,是一个永远的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这是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着眼于当前我们面临的一系列风险与挑战,党中央治国理政作出的战略部署,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但是,有个别观点认为,如果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斗争哲学”,就会被国际社会所孤立,从而失去朋友,不符合当前国家利益。这样的观点实际上是对“斗争哲学”的误解,在思维方式上陷入了形而上学的窠臼,在实践中是贻害无穷的机会主义。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刻理解“斗争哲学”的科学内涵,才能以坚定的战略定力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进行伟大斗争,带领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坚持实事求是的唯物论,反对回避斗争的唯心主义
有人认为,由于当今时代的主题已经不是革命与战争,而是和平与发展,所以应该强调和谐和团结,斗争思维应该转化为和谐思维。这种观点虽有和谐团结的良好愿望,但是由于割裂了斗争与和谐的辩证关系,也只是主观主义的一厢情愿和不切实际的幻想。坚持实事求是的唯物论,就是承认斗争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在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中主动斗争和善于斗争,不要犯遇到问题和矛盾绕道走不愿斗争的“软骨症”、畏首畏尾不敢斗争的“恐惧症”和希望天下太平回避斗争的“妄想症”。
第一,斗争是普遍存在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而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贯穿于事物的各个方面和发展的全过程,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斗争也就没有止境。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不同的矛盾方面,它们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着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人类社会的历史也是如此,不同的利益关系和思想观念彼此对立甚至相互冲突,在不断的相互斗争中此消彼长,旧的矛盾得到解决,新的矛盾不断出现,从而推动着人类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
第二,有利益冲突就会有斗争。正如马克思所讲的,“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相关。”“‘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任何历史活动都同利益相关,而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正是基于利益关系的思想斗争、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国际社会不合理的国际秩序和国际分工与合作共赢、全球治理的趋势必然会发生矛盾和冲突。在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我们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要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党和国家利益,甚至维护整个人类的利益,必须进行多种方式的斗争,任何放弃斗争的想法都只是幻想,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挑战和风险日益严峻和复杂,斗争是不可避免的。
第三,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需要斗争。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提到,“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只要我们党把自身建设好、建设强,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一定能够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对我们来说,不是想不想斗争和愿不愿斗争的问题,而是敢不敢斗争和会不会斗争的问题,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做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的战士。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世界历史发展告诉我们,人类文明进步历程从来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人类就是在同困难的斗争中前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