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举国上下都把抗疫工作当作头等大事,各种各样的信息铺天盖地,呈现“信息海洋”态势。为便于快速准确了解疫情防控新情况新问题,有必要及时公开信息,对海量信息进行研判和选择。
信息公开与传播
信息公开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以及规章授权和委托的组织,在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过程中,通过法定形式和程序,主动将政府信息向社会公众或依申请而向特定的个人或组织公开的制度。信息真实、公开和及时传播非常重要。
及时发布疫情信息,保持信息公开透明,是科学防控的重要内容。如果疫情信息不公开不透明,就容易造成疫情大规模扩散。
信息发布和传播的原则主要是:有效性、目的性、系统性、针对性或匹配性、规范性、安全性等。为增强有效性,需要加快信息传播速度,提高传播质量,减少信息传播的中间环节,实现直接的、即时的传播。为着一定的目的,需要对信息输出活动进行操纵和控制。传播是一个系统过程,是自组织和他组织的统一,同时,系统要对环境开放,在与环境的不断交换中减少无序性,增加有序性。传播者要充分考虑到受传者的“经验范围”,而且编码和译码也必须有共同点,要针对受众的不同情况,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可以对信息进行“稀释”(或叫“适度冗余”),区分对象和层次,注意相匹配,保留和使用规范标准。传播过程中会出现系统行为的模糊性和非线性现象,需要传播者加强控制,以达到最大的输出能力。传播时必须注意信息安全,主要涉及网络系统安全、网上信息源安全和信息流安全等问题。
信息研判与选择
现代信息社会已从提供信息进到选择信息的阶段。信息研判和选择能力是决定人们创造性和应变能力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据统计,目前社交网络90%左右传递的信息都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有关,网络上来自于专家的、民间的关于病毒传播路径、怎样避免被传染等各类信息良莠不齐,来源渠道复杂,权威性有待验证,甚至出现前后说法不一、相互矛盾现象,让人莫衷一是。因此,信息应由权威机构统一发布,政府应及时为民众指明信息的真假性,减少信息的泛滥。当然,应该允许人们发声。要鉴别信息的真假,掌握有用的信息,摒除虚假信息、冗余信息、垃圾信息,保持信息空间清朗净化,让信息空间“山青水秀”。
信息研判和预警
加强信息研判和分析,运用科学的方法,特别是大数据分析工具,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甄别、查证、比较,等等,剔除不确定的内容,寻找信息之间的个性与共性或其内在相关性。要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不能偏听偏信,而应综合所有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鉴别。通过微弱的信息显现,发现潜在的价值或隐藏的风险。建立信息预警系统,获取足够的、准确的信息,综合各种情况,建立灵敏、快速的信息收集、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识别、信息发布系统。
信息研判和选择的过程
大量的原始信息中,有些是虚假信息、添加信息、拼凑信息、夸张信息、偏颇信息、残缺信息、模糊信息、失真信息。信息内容的传送过程存在严重的干扰(如冗余信息、过时老化信息、虚假信息以及信息过剩、信息垃圾、信息失真、信息病毒等),给人们带来负担甚至造成危害,人们所拥有的信息往往是不完全信息,因而必须进行信息研判和选择。需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筛选出准确、有效的信息,尽量获得较全面的信息,使信息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信息研判和选择的过程包括信息收集、处理加工、存储、检索、传输等环节。首先要明确信息选择的目标,确定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在什么样的范围内可以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如何进行收集。采集的信息价值大,经过编码、加工、传输的信息价值就大。对收集到的信息需要进行筛选和判别、分类和排序、分析和比较、计算和研究、著录和标引、编目和组织,而使信息增殖。
信息选择是一个心理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在选择过程中,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机制都起作用,还与人们一定的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等有关,并且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这些都影响和决定着人们的选择。
信息选择的原则和方式
受众选择信息,受选择性定律(选择性接收、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选择性实践)的支配,按照最小努力原则,具有个性化特征。人们对外界信息刺激有选择地注意和接受,只选择自己感兴趣或希望了解的信息,而排斥不喜欢的媒体和内容。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信息可以有不同的加工处理方式,产生不同的反应,得出不同的结论;受众依据自己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经验对所接收的信息作出独特的个人解释,对信息进行比较、过滤、整合,剔除不符合要求的信息。而且,人们根据各自的需求、情感和兴趣,挑选出对自己有用、有利、有价值的信息,储存在大脑之中。受众会从进入记忆中的信息里选取可以应用或实践的内容,进行选择性实践,使信息意识转变为行动。受众对信息的译码活动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验、政治态度、文化修养、知识背景、心理结构、性格特征等各不相同,译码行为就千姿百态。
受众选择信息的原则,除了效用、效益、时效等,还有便利、经济、安全等都是要考虑的。现代“信息人”,具有批判意识、怀疑精神以及独立意识、创新精神,面临选择时自己做主,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而且,人们有一种作出最小努力的倾向,以最小的成本、最少的时间获得所需要的最大成效的信息。信息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适用、有效,也就是选择信息要适度。信息过多造成负担,增加压力,导致不知如何选择;信息量过少,不能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满足需求,发挥效用。
信息选择的方式包括自选择和他选择,即自主选择和被动选择,可以利用报纸、期刊、图书、广播、电视、数据库、互联网等载体,并借助一些中介机构,如众多的信息中心、情报机构、图书馆、数据库等。网上有搜索引擎,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分类与加工,为实现有效传输,需要选择最适合、最有效、最便捷的传输媒介。
根据信息做决策,需要科学、严谨、慎重,多吸收各方面的意见,避免决策失误。防控疫情是我们面临的一场“大考”,每个人都要提供自己的答卷。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市国际生态经济协会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