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村问题是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久稳定的重大问题。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有效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和有序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的转移,需要从加快农村普惠金融政策改革、农业科技管理政策改革以及农村信息管理政策改革三方面入手。从而更好助力农村要素资源实现最优配置、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扶贫攻坚目标顺利实现、美丽新农村的战略稳步推进。
【关键词】普惠金融 科技管理 农村剩余劳动力 乡村振兴战略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土地资源的高产出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实现中国农村发展的“两驾马车”。当前,有效推动农村土地资源的平等交易、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的有序流动需要积极推动以下三个方面的改革:
建立专业化银行,加快农村普惠金融政策改革
一是要加快建设“农村土地开发银行”或者“国家农村土地银行”,专门支持农村土地流转,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创造金融条件。农村土地开发银行不同于一般的银行,其设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服务于农村土地流转,其贷款的主要对象是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鉴于此,一方面,要放宽对农户土地流转贷款申请条件的限制,增加农户土地流转贷款的额度;另一方面,要在国家基础利率的基础上对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以利息优惠。同时农村土地开发银行要在存款准备金领域、呆坏账追溯领域、土地流转抵押权限领域、土地投融资领域采取与其他国有银行差别化的利率政策。
二是要加快建立家庭银行,促进农村家庭决策金融化和金融决策家庭化。所谓家庭决策金融化是指在媒体盛行的时代,融媒体技术和流媒体技术已经实现金融审批程序电子化和瞬时化,而且家庭的一些土地流转决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决策也都已经直接或者间接地融入了金融要素。金融决策家庭化是指在媒体时代,任何国家级的抑或是地方级的土地流转金融决策行为都具有了家庭决策的某些特点,其基本考量因素包括某一土地金融决策是否可以实施、实施的范围如何、实施的最坏后果和最佳结果、该土地金融决策的收入增加能力如何等,而这些决策运用到城乡人力资源交换领域就表现为城乡劳动力资源的配置策略。因此,建立家庭银行,其基本的可行性基于国际国内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金融科技水平快速提高的农村金融实际。在交易电子化、实时化、瞬息化和无纸化货币盛行的时代,农村家庭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完成重大金融决策。
三是要加快建立农村要素流转信息银行,专门存储农村要素供求的金融信息。信息银行并不实际的参与农信存贷款业务,而是储存农村要素市场的金融流转信息,包括土地金融流转信息、国家涉农土地流转金融决策信息和劳动力转移金融决策信息等。做到了如上几点,农村金融的普惠性才能更好的体现出来,才能实现土地流转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的动态差异化均衡。
增大对农业科技的推广和研发力度,加快农业科技管理政策改革
从宽泛的意义上来说,一切农业科学技术都是与土地有关的技术,而一切农业科学技术都是通过农民的农业生产劳动才能发挥作用的技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农业科技政策的改革进步,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加大对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支持力度。要提高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在特殊的情况下要给予负责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的科技人员以出差补贴和生活补助,相关部门应专门拨付资金支持农村科学技术推广工作。二是要严格执行农技推广人员的资格准入制度。要从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两个方面对农技推广人员进行专业考核和资格考试,保证从事土地耕作技术研究人员的专业性和合法性。三是要避免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相互扯皮的现象,精简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对于负责动植物检疫工作的人员、农产品质量检测的人员、种子站工作人员、农机监理人员、渔政管理人员、农业承包合同管理人员、兽药销售人员要进行定岗定责,避免人浮于事问题的发生。四是要通过校-农合作和企-农合作来加强农业科技的研发工作。要把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农业科技孵化箱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要保护各大学单位的农业专利研发成果,确保农业科技充分运用到农村土地开发和农作物种植的实践中去。要加快农业机械化的研究和推广工作,设计并制造各种适用于大规模机械化种植的设备和装备,加快土地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模式的创新。五是要利用各种高端工业技术服务于农村工作,进而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比如,利用航空航天GPS技术进行农业管理的监测工作;利用无人机技术和蜂群技术实现林地灭虫和牧地灭蚊工作;利用各种军工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规范化和现代化管理等。
搭建共享平台,推进信息化法治化建设和制度建设,加快农村信息管理政策改革
信息具有开放性、非线性、非均衡性和涨落性的特征,在农村要素资源优化配置的时代,加快农村信息管理政策的改革,具体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加快搭建各种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创建农村土地与劳动力互动区块链,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交流与合作机制建设。目前大多数农村信息网络交易平台采用的是底层互联网技术,这种底层技术主要包括拓扑分类技术、蚂蚁算法技术、数据存储技术和数据链提取技术,然而近年来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已经将云算法融入到遗传算法的计量之中,从而导致了传统互联网技术的“过时形态”。因此,要利用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区块链技术,搭建大数据信息传播平台。到目前为止,采用这些技术的土地流转网络信息交易平台主要有四个,即土流网、地合网、搜土地网和华夏土地网,在这些技术的支持下,四大平台上的土地成交量不断攀升。与此同时,土地流转网络既促进了城市优质粮食种植能手的乡村化,又促进了农村资本向城市转移。从一定意上来说,土地流转信息化铸就了农村要素资源配置的新时代,成就了农村科技进步飞速发展的新时期。
二是要积极推进农村要素资源管理信息化法治化建设。要以国家信息化治理为核心,制定《农村要素资源信息化平台监控管理规则》,要对各种虚假网络数据行为进行惩罚,关闭其代理服务器的代码;要对省级市场化平台进行底层技术优化,实现全省土地流转信息和劳动力转移信息全覆盖;对地市级土地信息交易平台和农村劳动力供求信息平台进行监控,避免出现上下级平台信息相互冲突的现象;对乡镇际信息交易平台进行精益化管理,避免出现土地流转案例造假和借助网络虚拟性谋取私利现象的发生。
三是要积极推动农村网络信息化服务制度建设。要根据资本-劳动力-土地的形态学原理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空间集聚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设施建设、城市管理制度建设、医疗设施建设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制建设等。要通过建立农民电子信息卡的方式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提供便利,还要大力推动农民电子医疗卡建设、农民“一卡通”建设、农民交通ETC建设、农民物流信息卡建设、农民生活服务“一卡通”建设。只有这样农村剩余劳动力才能在土地流转政策的激励下更好有序完成城镇化的战略目标。
(作者分别为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导)
【注: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劳动力外流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机理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3G1004)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丹麦]埃斯特·博塞拉普著、罗煜译:《农业增长的条件:人口压力下农业演变的经济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年。
②[美]乔舒亚·安格里斯特、[美]约恩·斯特芬·皮施克著,郎金焕、李井奎译:《基本无害的计量经济学》,上海:格致出版社,2017年。
责编/谢帅 美编/杨玲玲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