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借助大数据技术,可以精准预测大学生就业意向、获知大学生就业需求,从而精准推送就业服务信息、匹配求职需求和岗位需要,为大学生“私人订制”就业指导和服务内容,有效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就业需求、提升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质量。
【关键词】大数据 大学生就业 私人订制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大数据时代,收集分析大学生就业数据信息,将大学生就业的个性需求与岗位需要相对接、相匹配,实现“私人订制”,能够极大提升大学生就业的精准性,推动实现高质量就业。
利用大数据实现大学生就业“私人订制”的价值意蕴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就业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和个性化,将大数据技术运用于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中,可以有效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就业需求、提升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质量。
满足大学生的就业需求。如何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就业形势,不断改革创新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是现阶段高校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精进,大数据技术逐渐蔓延到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中,为大学生精准就业提供技术保障。但与此同时,大学生的就业服务需求进一步提升,如创新型就业指导理念、个性化就业指导内容、多元化就业指导方式等,这些给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带来新的现实难题。而利用大数据实现大学生就业的“私人订制”,能够通过整合分析就业数据信息,得出切合大学生自身特征的职业目标,大学生能够享受精准化的就业服务内容,从而实现高校就业服务工作与大学生就业需求的良性互动。
提升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质量。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现实背景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理念日渐深入人心,虽然这种以退为进的就业理念不失为一种现实选择,但一定程度上漠视或忽略了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利用大数据实现大学生就业“私人订制”,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有效途径。其最终目的就是借助大数据技术,多维度分析大学生就业数据,获知大学生就业需求、预测大学生就业意向,从而精准推送就业服务信息、匹配求职需求和岗位需要,为大学生“私人订制”就业指导和服务内容,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质量。
大学生就业实现“私人订制”的现实困境
利用大数据实现大学生就业的“私人订制”,不仅能够拓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阵地领域,同样也可以实现高校就业指导与大学生就业需求的良性互动。但是由于传统思想观念、平台建设程度以及规范管理制度等因素影响,当下大学生就业“私人订制”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
数据应用程度不高。一方面,部分高校的就业服务理念相对滞后,精准化服务意识比较淡薄。现阶段高校大学生多为“95后”,他们的就业观念以及职业选择有着新的特征特点,但是部分高校仍然局限于就业政策宣传和就业市场拓展工作,针对学生个体特征开展的就业指导比较欠缺。同时,就业指导往往偏重于面的覆盖,而并非点的聚焦,表现为一味地“教育灌输”,缺乏大数据思维。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利用大数据实现大学生就业“私人订制”的整体思路尚未形成,无法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有些高校虽然已经建立了常态化、标准化的大学生就业数据信息综合平台,但是实际成效不明显,对就业信息数据管理存在局限性认知,未能有效管理和深度利用大学生就业数据。
数据信息流通不畅。大学生就业信息化建设如果没有及时跟进,容易导致学生、用人单位、高校三者之间的就业信息不对称。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统一的大学生就业服务管理系统,全国各大高校、企事业单位以及各地区就业服务部门的人才数据各自独立,个别大学生在不了解市场情况和单位特色的前提下盲目出击,草率入职后又快速离职。此外,高校大数据就业平台建设良莠不齐、大学生就业数据信息流通不畅也是高校就业服务工作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部分高校就业指导仍停留于传统工作模式,主要通过大学生就业创业课程、就业创业服务网站等途径开展工作,并没有建立大数据就业平台。虽然部分高校建立了大数据就业平台,但是其功能尚不完善,主要侧重于测试大学生职业能力,缺乏与市场人才需求的衔接联通,难以满足大学生就业“私人订制”的具体需求。
数据运用有待优化。不同职能部门对大学生就业数据条块分割,在就业信息管理方面未建立共建共享机制,限制了大学生就业“私人订制”的价值。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价值运用存在一定的矛盾,如何平衡数据利用和数据安全的关系也是当下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近年来,数据泄露、数据贩卖等非法行为层出不穷,大学生就业数据泄露问题值得重视。现阶段关于个人数据权利保护的法律制度较少,一些大学生对个人就业数据被采集抱有防备甚至抵触心理。
如何利用大数据实现大学生就业“私人订制”
做好大数据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关键在于数据信息,基础也在于数据信息。因此,应当高度重视大数据技术的积极作用,通过理念创新、管理平台构建、健全规范制度等方式,发挥大数据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中的作用。
利用大数据实现学生就业“私人订制”,首先应当帮助学生纠正“仓促选择”“高期望低成就”等错误就业思路,引导大学生进行理性自我评价和合理职业定位。比如,充分利用大数据快速整合和分析数据信息优势,精准采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行为特征、专业学习成绩、社团参与情况等方面的内容,并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形成客观系统的评价信息,促使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理性研判自身素质能力,实现自我职业需求和就业能力的有效衔接。再如,利用大数据建立大学生就业心理动态监测系统,形成个性化就业心理疏导和价值取向指导。高校应积极推动就业指导理念革新,突破传统思维围墙,树立精准分析、精准匹配的大数据思维,为大学生提供“私人订制”的就业指导服务。
统筹规划和有效整合各类就业信息资源,满足个性需求、突出共性服务。首先,应当建立精准的大学生就业信息共享平台,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有价值、可参考的就业数据信息。比如,建立社会、企业与学生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就业信息系统,将与大学生就业相关的就业政策、用人单位岗位信息、大学生求职信息等数据分析整合与共用共享,推进就业信息服务一体化发展。其次,建立数据化人才信息平台,为实现大学生就业的“私人订制”提供人才信息数字化档案。比如,以入学为起点,以中学档案信息为基础,以自下而上的数据采集方式为手段,建立数据化就业信息档案。既可以消除就业信息孤岛,将人才信息与社会岗位信息进行衔接,同时也方便高校就业服务部门进行调阅和搜索,针对不同个性特征的大学生就业需求提供精细定位与精准匹配的就业服务。最后,建立数据化技术互动平台与大学生就业信息动态管理系统,实现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的数字化和动态化。
为了使大数据技术的价值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得到充分发挥,应当重视大数据隐私安全。一方面,高校应当加强就业指导组织管理,建立立体式数据安全保障管理机制。比如,构建“学生—部门—学校”三位一体的数据管理机制,明确以及规范大数据权属及行为规制,实现大数据规范化流通和共建共享。另一方面,应当制定相关法律规定,通过立法约束和规整网络信息犯罪行为,加强个人隐私数据保护力度,从而确保大学生就业信息数据的安全性和真实性。
(作者为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讲师)
【注:本文系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弘扬核心价值观名师工作室项目“大数据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szzgjh1-2-2017-7)成果】
【参考文献】
①吕媛:《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服务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探析》,《中国大学生就业》,2017年第13期。
②林舒:《大数据时代的高校全程化就业指导工作探析》,《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年第3期。
责编/赵橙涔 美编/陈媛媛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