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人民论坛评论 > 正文

【战“疫”说理】构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舆论支持的五项机制

微信图片_20200226125242

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给社会治理带来严峻挑战。舆论历来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舆论场也是抗击疫情的主战场。疫情发生以来,各级主流媒体积极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主力军作用,全方位报道各地区各部门联防联控措施成效,生动讲述防疫抗疫一线感人事迹,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凝聚传播正能量,成为实现公民知情权的重要社会力量。但也应看到,部分媒体监管缺失,在疫情防治时期发布误导消息,一些不实信息充斥网络,放大社会心理焦虑,同时也侧面反映出,公民素质和科学素养亟待提升。

舆论引导工作是一门系统科学,必须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保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宣传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与科学化。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会议,亲自部署、科学指导疫情防控工作,并作出“完善疫情信息发布,依法做到公开、透明、及时、准确”、“加快提升主流媒体网上传播能力”、“主动回应社会关切”等要求,为疫情防控宣传舆论工作指明了方向。各级政府和媒体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落实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加强权威信息发布和舆情研判处置,维护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不断提高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更好地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和精神力量。

一要构建以正面宣传为主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舆论导向正确,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要素。首先要深入宣传解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各级政府和主流媒体要牢牢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宣传党中央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高度负责的情怀与担当,充分展示各地区各部门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群防群治的有效举措和实际行动,引导全社会充分认识我们党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优势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不断增强全国人民战胜疫情的决心与信心;广泛宣传一线先进典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广泛宣传一线医务工作者、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公安干警、基层干部、志愿者等的感人事迹,在全社会激发正能量、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各级政府和主流媒体要深度挖掘先进典型,用心用情用力讲述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公安干警、志愿服务者、科研人员特别是医护人员等不畏艰险、投身疫情斗争的动人事迹和感人故事,展现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风貌,凝聚众志成城抗疫情的强大力量,更好地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通过党报党刊、广播电视、微博微信等载体做活做强舆论引导,运用多种形式在国际舆论场及时发声,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展示负责任大国形象。统筹市县媒体特别是县级融媒体中心,通过典型报道、科普宣传、辟谣联盟等加强宣传引导,通过“两微一端”等同步推送,推动新闻舆论向基层一线延伸,打通疫情防控宣传引导“最后一公里”。

二要构建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工作机制。与“非典”时期相比,当前国内舆论场的生态格局构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自媒体的加入,舆论场的构成更加复杂化、多元化。群众普遍使用微信、微博、快手、抖音等社交媒体,同时对政府工作的知情、参与和监督意识也在不断增强。随着信息枢纽成为人们获取疫情信息的入口,需要构建多层次持续释放权威信息的格局,加强政策措施宣传解读,回应群众关切和舆论关注,增强信息发布的及时性、针对性和专业性,让广大群众对重大信息和重要政策看得到、听得懂、信得过,不断坚定信心、凝聚共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实施细则》中明确指出,对涉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政务舆情,要快速反应,最迟在5小时内发布权威信息,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要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各级政府要完善疫情信息发布,以主流舆论占据主导地位,从时、度、效着力,突出内容供给,公开透明地公布疫情实况,及时权威地解读各类重大政策决策,把最真实的、最有价值的信息传递出去,让更多人知道疫情进展情况进而做出正确的抉择;要提升部分群体的媒介和专业素养。此次疫情暴露了极少数党员干部在面对媒体时缺乏新闻发布素养,应当在各级各类公务员培训中加入新闻发布方面的内容,确保领导干部正确面对媒体,有效引导舆论。要注重提高新闻记者的科学素养,媒体在选人、用人等各个环节要重视记者的专业背景和科学素养,负责报道疫情的记者更应该及时更新科学知识储备、提高科学素养、守住新闻操守。

三要构建舆论引导的群众工作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把疫情扩散蔓延势头遏制住,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做好疫情防控舆论引导,必须恪守人民立场。有针对性地开展精神文明教育。培育文明新风,加强对健康理念和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提高文明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营造科学防治的社会氛围。引导人民群众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加强自我约束和行为规范,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和健康向上的心态,提高鉴别能力,不盲从跟风、不信谣传谣,不给疫情防控工作添乱,有效凝聚起疫情防控宣传的强大战斗力;注重“宣传的艺术”。做到宣传对象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落脚点就在哪里。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采取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把上级关于疫情防控的精神和要求传达到位,把科学理念传播到位,有效增强疫情防控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加强科普宣传工作。普及疫情防护知识,推出新冠肺炎知识手册、连环画册、微动漫、快板、顺口溜、短视频等产品,招募有医学、公共卫生、心理学等专业背景的志愿者深入基层一线,把疫情资讯、防控科普、健康理念等内容传达到田间地头。指导百姓形成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的健康生活方式,树立尊重自然、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生态文明意识。

四要构建舆情研判处置工作机制。新闻舆论工作始终处在意识形态斗争最前沿,能否打赢新闻舆论争夺战,直接关系国家政权安全和政治安全。当前,国内外对疫情关注仍处于高位,形形色色的失实信息四处传播,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污蔑抹黑、造谣生事,敏感事件易发多发。必须完善科学的舆情分析研判和预警机制。提高总体态势感知能力,及时掌握各种有关疫情防控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准确判断其性质、特点和发展趋势,做到快速反应,正确应对,确保“见之于未萌,识之于未发”。充分发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这次防疫工作中的预警预测作用,挖掘舆情数据关系,寻求疫情规律,为政府指挥疫情决策、科学防治提供智能化支撑。强化舆论引导,对人们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收入等热点问题,及时深入做好解读阐释,引导人民群众正确理性看待疫情,纾解大众情绪,确保社会安全和谐稳定;必须加强网络媒体管控。推动落实主体责任、主管责任、监管责任。疫情当前,个别媒体或个人为吸引眼球、博取关注,不惜传播虚假信息,干扰权威信息的发布,极大破坏了全社会抗击疫情付出的心血和努力。群体盲从意识会淹没个体的理性,官方机构和主流媒体要强化阵地意识,加大舆情管控力度,牢牢占领舆论引导的制高点。特别要加强回应机制和辟谣机制建设,找准关键点,对有关谣言合力出击,快速反应,及时澄清。各级网信部门对传播谣言的网站和新媒体等要依法关闭、依法处置,公安部门要对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谣言制造者追究责任,主流媒体要开辟专栏,对典型谣言进行有力驳斥,对社会舆论进行有力引导。

五是构建舆论引导的法治保障工作机制。前不久,安徽、上海、江苏等地纷纷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紧急立法,促进疫情防控工作依法有序开展。如安徽省决定规定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严格落实疫情报告制度,实事求是、公开透明、迅速及时向社会公布疫情信息,不得缓报、漏报、瞒报、谎报;媒体应当积极开展公益宣传和健康宣教,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宣传解读政策措施,推广防控工作经验做法,开展舆论引导,回应社会关切,在全社会营造坚定信心、全民抗击疫情的积极氛围;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有关疫情的虚假信息。这为动员全社会做好疫情防控舆论引导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为坚决打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各级政府要坚持科学管理、依法管理、有效管理,全面落实“两个所有”,即所有从事新闻信息服务、具有媒体属性和舆论功能的传播平台都要被纳入依法管理范围,所有新闻信息服务和相关业务从业人员都要实行准入管理,不允许搞两个标准、形成“两个舆论场”,不允许搞“舆论飞地”、不存在“法外之地”。

(作者:冯睿、刘群英,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安徽医科大学基地研究员)

【注: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代尊医重卫社会风气的价值引领及其培育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第19BKS169号)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李一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