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干部“升迁快”“履历”丰富并非等同于“成长快”。正确理解干部成长,需要与解决复杂矛盾、推动建设与发展的能力联系起来。能力增长得越快,说明干部成长得越快。能力的锤炼和增长都是在复杂环境中获得的,干部只有走出“舒适区”,不断直面问题、解决矛盾,在“实干”中才能真正体会到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所面临的压力,思想上才会有触动和改变,能力上、作风上才能获得真正的锤炼和成长。
【关键词】舒适区 干部成长 为人民服务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对党的干部来说,需要正确看待舒适与艰苦,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应该不忘初心、努力奋斗。干部成长有自身规律,核心的一条规律是干部只有在处理复杂矛盾和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成长。我们不能否认客观上存在工作相对比较好做、矛盾少、条件好的地方和岗位,干部所处的工作环境和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客观上存在“舒适”与“艰苦”的区别。这虽然不是干部主观原因造成的,但干部不能在主观上追求舒适。舒适区对共产党的干部来说并不是好事。从现实情况看,干部在舒适区越久越容易脱离群众,越容易丧失斗志,忘了初心。因此,只有走出舒适区,干部才能在思想上、政治上、能力上得到锻炼。
走出“舒适区”,才能真正体会到压力,树立科学的干部观,正确理解干部的成长
走出“舒适区”,才能对世情、国情、党情有清醒的认识。图舒适甚至享乐、腐败,是干部队伍中经常容易出现的现象。这是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本质是脱离群众,不排除有主观放弃自我改造的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压力的弱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民族、国家处于危亡时刻,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来自内外的巨大压力,甚至是生死考验,在这种情况下,党员干部都怀有高度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敢有任何松懈。当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成绩,内外压力变小的时候,干部队伍中放松自我的情况就会多起来。
这种情况同样存在于当前一些干部身上。苏联共产党人亡国亡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干部在革命胜利后“当官老爷”“过逍遥日子”的心态和行为没有得到及时纠正,以致严重脱离群众,最终导致苏联解体。我们党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才换来了现在政通人和、社会安定的局面。然而,日子好过了,对自己的要求就容易放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教育干部的问题上,特别是整风肃纪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在反腐败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这也充分说明,当客观环境相对宽松后,“过好日子”的心态就会占上风,不仅是脱离群众的问题,而且是腐化堕落、走向人民的反面,背离党的宗旨和原则的问题。我们的干部只有走出“舒适区”,直面复杂问题,努力解决矛盾,才能真正体会到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所面临的压力,思想上才会有触动和改变。如果总是在舒适区过舒服日子,就会形成躺在已有成绩上睡大觉的惯性,对压力的感受便会弱化。
只有走出“舒适区”,才能真正树立科学的干部观,正确理解干部的成长。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国家总体上取得了巨大发展,在这个背景下来看干部的工作环境,确实存在“问题不复杂、矛盾不突出”的地方,即所谓“舒适区”,通俗地说,就是“事儿少,待遇好,升得快”的岗位或地区。这是党和人民努力奋斗的客观结果。然而,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一些干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坐享其成”,图安逸、图待遇、图职位给自己带来的诸多“方便”和“好处”,只想过更舒服的日子。一种片面观点便由此产生,把干部升迁比较快等同于干部成长,而认真干事则容易出问题,从而影响升迁,“舒服地”待着,“坐享其成”,成了一些人的现实选择。
事实上,干部的成长和“官帽子”没有必然联系。干部的成长是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凡是在各自岗位上积极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干部,无论官职大小,都可以认为是得到了锻炼,并获得了进一步推动发展的本领,这就是真正的成长。官职小,不见得能力弱;官职大,不见得能力强。因此,理解干部的成长,必须与解决复杂矛盾、推动建设与发展的能力联系起来。能力增长得越快,说明干部成长得越快。能力的锤炼和增长都是在复杂环境中获得的。干部只有不断直面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逐步成为群众的“带头人”。“懒政”“庸政”、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产生与干部认识不到自身真正的成长有密切关系。
还有一种认识,认为干部的“履历”丰富,经历的岗位多,就是成长得快,这也是一种似是而非的看法。如果是因为党和人民的需要能够在多个方面、多个岗位独当一面,能够处理多种复杂问题,掌控多个层次的局面,这毫无疑问是难能可贵的。但也存在为了尽快升迁,在多个岗位上走马观花,增加“好看”的履历,从不真正干事,或搞“花架子”“面子工程”的现象,而这并不是干部真正的成长。综合起来看,衡量干部成长的核心要素是为人民服务的觉悟和本领是否得到质的飞跃,而这种本领必须到艰苦的环境中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才能得到升华。这种思想认识只有脱离了舒服区之后才能真正获得。
走出“舒适区”,才能真正迎接挑战,在实践中提高应对问题的能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艰巨而复杂的任务。从外部环境看,建设社会主义是很困难的事情。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体系中发展而来的,是对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巨大冲击,从其诞生起就始终被围剿。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实践遭受挫折,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欣欣向荣,取得巨大成就。中国的崛起,也是中国模式和中国道路的胜利,必将受到被“挑战”的资本主义体系的“打压”,这是我们面临的现实压力。
从内部情况来看,社会主义事业始终面临着社会改造和自我革命的问题,阻力很大,需要克服的困难很多。因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是面临巨大压力的,不进则退,容不得懈怠。此外,我们国家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整体发展还不够均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还没有实现。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顺应时代潮流,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还需要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
“行百里者半九十”,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面对新时代的发展重任,需要一批批干部尽快成长起来,带领人民群众努力奋斗。如果躺在前人的成就上睡大觉,如果不能继续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很有可能前功尽弃、功亏一篑。在中国革命胜利之际,毛泽东同志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再过几十年之后来看中国革命的胜利,就会使人感到这只不过是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①
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这说明,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任务仍然艰巨,内外压力仍然巨大。
我们的干部只有走出舒适区,去迎接新任务、完成新挑战,才能真正认识到我们面临的困难,在实践中提高应对能力。当前,70后、80后干部开始承担重任。年轻干部更需要到艰苦的环境中历练。特别是一些年轻干部是典型的“三门”干部,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一些干部的知识基本上是源自书本,对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缺乏应有的了解,对我国的复杂国情和基层运作缺乏近距离的接触和体验。这些年轻干部只有到相对艰苦环境中去增长才干,才能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走出舒适区,才能真正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提高科学决策的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②1982年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中强调“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从党的历史看,人民群众是否有参加革命、建设、改革的“自觉与自动”,与党能否制定一套切实代表和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路线方针政策,并以此去调动群众参加革命、建设与改革的积极性息息相关。正因如此,毛泽东同志一再强调“政策与策略是党的生命”。那么,正确的政策如何才能制定,就必须遵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方法,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其实,不论革命、建设还是改革,本身就是利益关系的调整,要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就必须知民情晓民意,了解人民群众的企盼与要求。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不断加强调查研究,从调查中了解群众的愿望与要求,集中群众的智慧,进而制定符合实际、切实代表群众利益的方针政策。唯有如此,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同、拥护与支持。
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保证各项决策的科学性,就必须深入实际、深入一线与群众打成一片,这不是个“舒服”的工作,在舒适区是无法开展的。我们党正确的决策和策略,不是少数人坐在屋子里就能够产生的,而是在实际经验中产生的。因此,我们需要时时了解社会情况,时时进行实际调查。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坚持和不断深入实际,深入一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真正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也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的正确制定与贯彻执行,保证我们在工作中尽可能防止和减少失误,即使出现失误也能迅速得到纠正。
调查研究就是一个联系群众、为民办事的过程。不走出舒适区就无法开展调查研究。通过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各级领导干部才能了解到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最需要党委、政府干什么。从而使党委和政府的各项决策和工作部署,能够集中民智,体现民意,反映民情,做实一件事,赢得万人心,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因此,各级领导干部经常走出机关,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各种形式和类型的调查研究,不但有益于促进领导干部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转变工作作风、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而且有益于深切了解群众的需求、愿望和创造精神、实践经验,增强自身的科学决策能力。
走出“舒适区”,才能真正勇于自我革命,在自我超越中实现自我提高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全党要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自我革命是革命主体对自身存在的问题采取自觉、自发、自动解决的行为。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讲,自我革命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地直面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刀刃向内、壮士断腕的决心和魄力,坚决革除影响自身健康发展的弊端“毒瘤”,在自我否定、自我反思、自我超越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进行伟大斗争的现实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面临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四种危险”“四大考验”。在这种形势下,党的干部必须通过自我革命,强身健体,增强自身拒腐防变的能力,才能增强抵御风险应对挑战的本领,增强同一切内部和外部的敌对势力作斗争的能力。否则,无法从容应对各种挑战,无法决胜伟大斗争。自我革命只能发生在面对矛盾、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过程中,在舒适区是无法实现自我革命的。
社会实践塑造人的思想品格。党员干部只有在面对矛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获得正向的精神塑造,把自我革命融入到为人民服务之中,把自我革命由被动要求转为主动需要。只有在服务人民的过程中,才能实践共产党员的初心,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坚定理想信念,积极主动地进行思想改造,及时剔除思想上的杂质,扫除思想上的灰尘,补足精神上的“钙”,从而永葆无产阶级政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才能在行为举止上,严肃党的纪律规矩,维护良好的政治生态,自觉反省和纠正失范行为。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
【注释】
①《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38页。
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366页。
责编/孙娜 美编/李祥峰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