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疏导是抗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3月10日在武汉考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再一次强调要高度重视疫情心理工作,他指出“要加强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场合多次提到疫情心理工作的重要性。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要加强心理干预和疏导,有针对性做好人文关怀”。3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指出,病人心理康复需要一个过程,很多隔离在家的群众时间长了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病亡者家属也需要心理疏导,“要高度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动员各方面力量全面加强心理疏导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反复强调抗疫工作中心理疏导、心理干预工作的重要性,是基于对重大疫情面前心理疏导和干预工作重要性的科学认识。心理援助工作是科学应对疫情的重要环节。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不仅仅只是影响人的躯体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也会影响人的心理安全和精神健康。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由于其传播速度很快、波及面很广、防控难度很大、危害性很大,所以,人们普遍会面临着心理上的挑战,会不同程度地出现恐慌、焦虑、担忧、无助、压抑、烦躁、无聊等情绪,这是正常人面临重大突发事件时的正常反应。但这些消极情绪如果过于强烈或持久,不能得到及时的释放、调整、化解,就会影响人的身心状态,干扰正常生活,影响人际关系。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不一定会直接受到新型冠状病毒的危害,但谁都有可能受“心理病毒”的影响。一些人没有倒在新型冠状病毒下,却可能被“心理病毒”所伤害。危机状态下,安心与安身是一致的,是互相促进的。减轻减少疫情所致的心理伤害、促进社会稳定是抗疫工作的一部分,因此,抗疫工作离不开心理工作。抗击疫情的同时,提升每个人的心理自助能力、加强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工作就成了个人和社会抗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需要进一步高度重视的工作。
及时、有效地将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纳入疫情防控整体部署中,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体现了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水平,也体现了依靠科学战胜疫情的精神。
心理工作者正在积极行动
疫情来临之时,中国的心理工作者第一时间行动起来了。全国与心理相关的学术团体、专家、志愿者纷纷加入抗疫心理援助的行列,开通心理热线、网络咨询、编写心理自助手册、撰写心理调节文章,开展个别咨询和团体活动,进行广泛的心理疏导、危机干预工作。面向患者和隔离人群,面向失去亲人的家属,面向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面向广大民众……送去的是人间温暖、相互关怀、专业支持,是一份安心,也是一种力量。
面对疫情,在国家层面,国家卫健委第一时间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为各地科学、规范、有序开展心理干预、心理疏导工作提供了专业指导。国内各大心理团体纷纷就开展疫情心理援助发出倡议,就规范开展心理干预工作提出专业要求。各地、各机构对参与心理援助工作的人员进行紧急专业培训,加强伦理指导,配备专业督导。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开展了全方位、立体化、全覆盖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工作,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此次疫情心理援助工作在为广大民众提供安心服务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国心理援助、危机干预队伍的成长,并必将提升中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水平,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心理重建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目前,中国的疫情抗击战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心理疏导与心理干预工作依然任重道远。目前,全国还有一大批处于医学观测的人群。此外,还有许多依然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等。他们是现阶段心理援助工作的主要对象。
随着疫情慢慢结束,复工开始了,复学也正在准备,如何做好防疫工作,避免可能出现的感染。此外,中国还要防止境外病例的输入。这些都还会给人们的内心带来不踏实感,一些人依然会担忧、不安、焦虑。前一阶段疫情带来的心理阴影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会因遇到的疫情事件不同、遭受的伤害程度不同、自身的心理素质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心理影响。尤其是那些失去了家人、亲朋好友的人,其内心的痛苦可能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其中的一些人还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心理创伤可能会持续更久的时间。他们是“后疫情”时期心理干预的重要对象。重大灾后心理援助工作是一场持久战。
因此,疫情结束后,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工作还在路上,仍需继续打好“后疫情”心理战,不能忽视、不能放松。越是此时此刻,越需要心理关怀,越需要专业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灾后心理援助的经验显示,这个时候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更加重要。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武汉时强调:“要加强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尤其是要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病亡者家属等的心理疏导工作。”在抗疫工作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马建青:浙江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