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合作韧性十足(专家解读)
■ 受访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 孙壮志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各方保持定力,推进“一带一路”合作行稳致远。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2020年前两个月,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达到1.3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在中国对外贸易额占比中首次达到30%以上。
“今日俄罗斯”近日援引专家观点称,“一带一路”倡议、上海合作组织和金砖国家框架下的所有合作项目无疑将继续推进。患难见真情,俄中关系不会受任何影响。
意大利—中国基金会企业研究中心主任菲利波·法苏洛近日表示,疫情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疫情对“一带一路”项目的实施不会有根本的影响。
随着中国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控制,企业复工率提高,“一带一路”合作彰显韧性。据中国商务部2月下旬发布的信息显示,“一带一路”合作项目总体进展平稳,没有因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大范围延期。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表示,今年以来,中欧班列开行量实现逆势增长,目前复工率已达90%以上。下一步,国家将出台相应政策措施,促进中欧班列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此外,商务部、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印发通知,对受疫情影响的共建“一带一路”项目和企业给予开发性金融支持。
从短期来看,新冠肺炎疫情给“一带一路”合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和挑战。从长期来看,疫情的负面影响微乎其微。究其原因,一方面,共建“一带一路”有利于促进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各方有长期合作的现实需要。从互联互通到基础设施建设,再到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一带一路”造福各方。另一方面,中国与大多数“一带一路”国家具有深厚的传统友谊,许多国家都将“一带一路”倡议与自己国家的发展战略相对接。除了经贸领域,“一带一路”还为各国提供了政治、安全、人文等多领域合作对话的平台,备受各国民众的欢迎。这对维护“一带一路”合作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在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程度不断提高。面对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各国需携手应对。疫情当前,各国更加意识到“一带一路”所倡导的多边合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前段时间,得知中国疫情防控物资紧缺,许多“一带一路”国家主动伸出援手,为中国提供诸多方面的帮助。随着中国疫情防控出现积极向好趋势,防疫物资产能逐渐恢复,中国又向其他国家捐赠医疗物资,派遣专家团队。各方携手共筑抗击疫情的严密防线,正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体现。
事实上,“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公共卫生合作一直方兴未艾。早在2016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就明确提出携手打造“健康丝绸之路”的愿景。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各国还建立了卫生部长会晤机制。“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也经常举办健康、医药主题论坛,加强交流合作。对中国和世界而言,新冠肺炎疫情都是一个新挑战、新威胁。“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应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领域的合作,建立新的协商和共享机制,携手打造“健康丝绸之路”,不断为“一带一路”合作贡献新内容、新方案、新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