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高岳
□ 本报记者 周宵鹏
没商量太久,家住河北省石家庄市的齐宏伟夫妇决定各自和单位请假,两人排班开始在家照看孩子。作出这一决定的当天,下班回家的齐宏伟发现孩子正在用手机玩游戏,而屏幕上不时出现含有不良内容的弹窗。
“这段时间孩子‘停课不停学’,在家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网课,其他时间也抱着手机不撒手,家长上班不在家,实在不知道他都看了些什么。”齐宏伟担心地说。
疫情带来“史上最长的寒假”,未成年人在家独处时间增加,其身心更容易受到疫情的侵扰和影响。由于缺少户外锻炼和社交活动,心理难免出现波动,更多“独立触网”的机会也引发很多家长对孩子用网安全的担忧。
《法制日报》记者梳理发现,多地在疫情防控期间针对未成年人加强公共卫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政法部门也与学校联合为学生提供线上法治课程,加强对特殊未成年人群体的保护和关爱,筑起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防护墙”。
做好孩子心理防护
3月10日上午,正在单位开会的张华莲接到孩子班主任的电话:网课已经开始,上初二的孩子却还没上线。张华莲给孩子连打了3个电话也没人接,着急请假跑回了家,却发现孩子把手机调成静音,正在蒙头睡大觉。
自学校开始网课教学以来,这已经是张华莲第二次从单位赶回家唤孩子起床了。当晚,还没等下班回家的张华莲“发飙”,孩子就主动向她承认错误,同时表示虽然晚上并未熬夜,可这段时间就是觉多睡不醒。
由于久居家中,不少未成年学生都出现头晕、疲乏、无力、食欲不振、不舒服等问题。不仅如此,疫情防控期间,孩子极易在身体上、情绪上、行为上出现种种问题。保定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维护辅导中心发现,近期一些未成年人生活较懒散,机体活动大量减少,经常在家睡懒觉、打游戏,情绪上枯燥、压抑、孤独、郁闷,波动较大。
事实上,面对突发的疫情,出现这些现象,时间在两周左右都属正常范围,是本能的心理反应。然而,如果缺乏科学的自我管理或者不加引导约束,就会产生不良后果。
3月3日,石家庄市某小区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由于早上上网课不积极被家长训斥,与家长发生争执后,一气之下从楼上跳下。
保定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维护辅导中心多位心理辅导老师告诉记者,在特殊时期要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合理作息,保持良好的学习生活节奏;合理计划,有效率地学习;保持运动,帮助减少精神紧张,增加愉悦心理;主动休闲,减少疫情带来的焦虑无聊。同时,家长也要做好孩子的心理防护,一定要给予孩子积极关注,引导孩子直面疫情、心怀感恩、学会独处,避免过度担心孩子的学习进度,在孩子出现明显问题时寻求专业帮助。
上海市法学会未成年人法研究会会长姚建龙撰文指出,要从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抓好受疫情影响未成年人的针对性教育,国家层面宜制定关心关爱受疫情影响未成年人的总体政策,地方省市可以先行先试,为国家层面政策的出台积累实践经验,提供参考样本。
教育子女用网安全
2月初开始,在多个第三方投诉平台上,针对个别漫画类、手游类App的投诉举报陡然增加,多位投诉者为未成年人家长,投诉的问题涉及“诱导未成年人消费”“内容涉黄”等方面。
一位家长留言反映,其未成年子女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寒假里先后十几次在某漫画App上消费,共支出超过400元,而购买的漫画名称和内容明显含有情色暗示。
在“停课不停学”要求下,未成年学生获得较多自由上网时间,而家长因复工复产,无法及时监管子女的用网情况,一些网络平台借此通过多种渠道导流、“收割”未成年人付费用户。更有甚者,一些未成年人触网时不慎掉入诈骗陷阱。
福建晋江的学生小黄在QQ群里看到做任意数额10倍返利的广告,分两次支付了500元压岁钱给对方,开始美滋滋地等待返利5000元。然而对方却称必须扫码支付满10次才能返现,信以为真的小黄拿来父亲手机多次支付,等到父亲发现时已被骗16万余元。
学校延期开学,山东潍坊马女士的儿子在听网课、写完作业后,拿父母手机偷玩游戏,两天时间里共充值648元的点券26次。
“由于未成年人缺乏防范意识,容易轻信他人,疫情期间瞄准未成年人下手的骗局增多,步步诱导未成年人落入圈套。”石家庄市高新区检察院第一检察部负责人裴丽艳表示,特殊时期家长尤其要对孩子做好网络防骗教育,告诉孩子对网络陌生人提高警惕,树立正确经济价值观,同时也要给孩子多一些陪伴,做好自己手机的防护,不要轻易设置免密支付。
作为法治副校长,疫情防控期间,裴丽艳通过网络和微信,给多所学校的学生开展了遵守法律、提高用网安全等主题的法治宣传课程,并和学校法治老师一起引导孩子们加强法律意识和用网安全意识。
“疫情防控期间既是孩子们用网的高风险时期,也是家长开展教育的一个契机。家长不能把手机交给孩子就完事了,而是要帮助孩子们完成互联网安全教育,引导他们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里保持理性。”裴丽艳坦陈。
更多关爱特殊群体
“感谢检察官叔叔阿姨,通过你们的帮教,我学会了许多法律知识,懂得了做人要守法的道理。”近日,河北省沧州河间市检察院帮教的几名未成年人向承办检察官递交了思想学习报告,还专门来电致谢。
在校生冯某因盗窃罪被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疫情期间,检察官采取了与其谈理想、谈学习及网上说法等方式进行帮教,督促他不放松学业,提醒他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减少外出,加强日常防护,并为其进行心理疏导。
与之相比,辍学的南某情况较为复杂。南某因盗窃罪被作出附条件不起诉,曾对未来感觉一片迷茫。经过检察官的沟通帮助,他开始到石家庄参加技能培训,可长期闷在家里,本就和父亲关系不融洽的南某难免口角摩擦,精神愈加萎靡不振。
针对这一问题,检察官借助微信语音和视频平台当起了“心理咨询师”“调解员”,接受教育后南某主动向父亲认了错,也开始学着调整管理自我情绪,思想逐渐平稳。
疫情期间正常的生活节奏被打乱,接受帮教的涉案未成年人、留守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比一般人更容易受到影响和侵害。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方燕专门撰文提出,针对疫情期间的“临时留守未成年人”“困境儿童”或面临无人照料等情形,建议相关法律增设专款保护,并落实强制报告责任。
方燕调查发现,突发事件时,国家对于未成年人的优先救护进行了明确规定,但并无具体的实操规定,后期缺乏相应的政策落地以及程序上的跟进监督。为此,她建议及时修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增加对疫情期间产生的临时“留守未成年人”进行保护的专门条款,同时扩大已有的未成年人权益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的服务范围。
“未成年人弱势群体的保护缺乏全面有力的支撑,整个社会应在这个特殊时期多措并举给予未成年人弱势群体更多的关爱。”方燕呼吁,要持续建设在疫情期间关于“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未成年人权益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