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广安市邻水县城北镇秀峰村田间地头一派热闹场景,核心区域850亩,辐射面积1200亩的桃李产业基地已经成型。撂荒的土地再次焕发生机,村民们通过在基地务工、土地流转等方式增加收入。
而在几公里之外的金垭村、金钟村,曾经因交通闭塞,基础条件薄弱而被称为“穷沟沟”的地方,如今经过整治后,摇身一变,平坦的土地上田成方、土成块,其间硬化道路、排水沟等一应俱全,村上引进业主,发展起了蔬菜、花卉等产业。
“多年前,由于邻水三山两槽的特殊地形,种植条件艰苦,许多的山地被撂荒。”邻水县农业农村局农艺师廖捷说,而在地势相对平坦的地区,年轻人纷纷踏上外出务工的道路,许多的良田也逐渐变成闲地。
缓解人地矛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粮食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迫在眉睫。
破题,从山水林田湖草项目实施开始。
2017年,广安市在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中,将邻水县城北镇、观音桥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作为重点项目之一予以实施,重点区域位于城北镇秀峰村、大堰村、金垭村、金钟村4个村,项目建设内容主要有灌溉排水工程、土地平整、修建山坪塘、修建蓄水池、坡改梯、田间道路6个部分。
在水田路林综合整治过程中,我市坚持因地制宜,针对土台较高的地块,就通过挖土“找平”,再造一片平坦沃土;山坡地,就一层一层打造“梯田”,消除了破损山体的安全隐患。同时,注重完善各个项目区的引、输水网络,改善水浇条件。
土地翻耕、建设沟渠、硬化田间道和生产路……3年来,项目共完成土地整治8520亩,建设高标准农田7754亩。目前,该区域已实现田间道路成网、田块规整成方,土地得到平整,水利灌排设施配套完善。而经过对项目区的水、田、路、林的综合整治,减少了水土流失,保水保肥,提高了土地及水资源利用率,营造良好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的可持续生产能力。
基础条件越来越好,为推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不少业主纷纷在荒土荒地荒山坡改造成的新土地上,发展起了产业。
业主邹文武便是其中一位。
2018年,邹文武在秀峰村承包了850亩的土地,发展起了桃李产业,目前,已有300余亩桃树已经开花,今年将实现初挂果。
荒山荒坡上发展起了产业,不仅美了乡村,也托起了周边群众的致富梦。
长期在基地里务工的秀峰村贫困户熊淑珍和丈夫邓如友,通过流转土地、在基地里务工,一年实现增收近2万元。
而在城北镇金垭村,“产业+文化+旅游”的发展之路,让这个曾经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变成了人们寻找乡愁的“山水田园”。
金垭村村民刘永席瞄准机遇,把自家的小屋打整一番后,就地办起原汁原味的农家乐,在家门口“创业”,一个月能赚3000多元。
而据了解,邻水县城北镇、观音桥镇土地整治及高标准农田项目实施后,改善了该区域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目前已建成果蔬基地4300亩,肉牛、水产养殖基地各1个,“妃上龙井湾”咸菜加工厂1个,沿线建成1个民俗文化村、2家星级农家乐、6个农旅观光景点,并以此带动当地3个村实现“摘帽”,418户贫困户实现脱贫,人均增收达到7500元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