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情况:
调查时间:2020年2月10日—2月17日
调查方式:通过互联网、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推广网络问卷5028份,收回有效问卷502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9.96%。
样本构成:从性别来看,男性受访者占61.0%,女性受访者占39.0%;从年龄来看,受访者以80后、90后为主,占比分别为38.1%、37.3%,70后受访者占11.6%,00后占9.8%,60后及其他年龄段占3.2%;从学历来看,高中及以下学历受访者占25.3%,大专学历的占26.0%,本科学历的占41.2%,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7.5%;从政治面貌来看,24.0%的受访者为中共党员,43.1%的受访者为群众,23.0%的受访者为共青团员,民主党派的占比为8.7%,其他为1.2%;从地域来看,居住地为直辖市、省会城市的占比为30.2%,地级市(含副省级城市)占比为28.8%,县(县级市)占比为25.8%,乡镇村占比为14.4%,港澳台及海外的占比为0.8%。
重要发现:
·绝大多数公众对打好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满怀信心,各行各业对于疫情造成的影响存在不同的认识。整体而言,虽然疫情会对决胜全面小康有较大影响,但公众对于战胜疫情、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依然信心十足。
·受访者认为新冠肺炎疫情会对决胜全面小康带来较大影响,工人、农民、医护人员群体对疫情影响的感知程度显著高于其他群体;党政干部群体认为影响相对较少,对决胜全面小康信心较高。
·多数公众认为当前应尽快着手保供给、保民生,保障能源、交通、物流等国计民生领域正常运转,尽快恢复农业生产,有针对性地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与防控物资和生活必需品供应相关的企业。
·面对复杂的内外形势,党员干部要做带领人民科学应对疫情、决胜全面小康的“领头雁”,科学研判应对,抗疫帮扶共同推进,分区分级精准推动复工复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迅速作出部署,全面加强对疫情防控的集中统一领导。2020年1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时,就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出了要求。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就疫情防控工作作出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1月25日,大年初一,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再研究、再部署、再动员,决定成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派出中央指导组,要求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充分发挥协调作用。连日来,全国各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上下同心、群防群治、联防联控,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打赢保卫人民生命健康的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做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将困扰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划上句号,道路一定不平坦,任务一定不轻松,还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全党全国人民加倍努力、为之奋斗。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更好统筹科学应对疫情、决胜全面小康这两大任务?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形势,科学防疫和决胜全面小康应该尽快着手哪些工作?人民日报社《国家治理》周刊、人民智库就此开展专题问卷调查,了解公众的想法、意见和建议。
绝大多数公众对打好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满怀信心
我们设置了“在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最终战胜新冠肺炎疫情,您的信心如何?”一题,让公众在0—10之间进行打分,分值越高表示公众的信心越强。调查结果显示:公众的平均打分为9.05分,其中,有62.31%的受访公众打10分,12.21%的受访公众打9分,表明多数公众对最终战胜新冠肺炎疫情非常有信心;17.80%公众打分在7—8之间,这部分公众对战胜疫情总体上比较有信心;7.68%受访者打分在0—6之间,表示这部分公众对战胜疫情有信心、但存在的很多问题影响了其信心,总体上信心度不高。
多数公众之所以对打好打赢新冠肺炎疫情攻坚战信心满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多次主持召开重要会议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党中央果断要求湖北省对人员外流实施全面严格管控,有效遏制疫情扩散势头,同时举全国之力组织29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队等调派330多支医疗队、41600多名医护人员驰援,迅速开设火神山、雷神山等集中收治医院和方舱医院,千方百计增加床位供给,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19个省份对口支援,大量医用物资、生活物资和防护物资,从四面八方向武汉、湖北汇聚,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得到充分体现。我们把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作为关键着力点,在党中央号召下,全社会迅速动员起来,形成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防控体系。党政干部下沉基层靠前指挥,社区工作者挨家挨户地毯式摸查,疾控工作者运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追踪接触者并尽快隔离,各地医院对新冠肺炎患者和发热疑似对象应收尽收。城乡社区有效封闭管理,复工企业、人民群众自觉配合做好个人防护,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
实践证明,党中央对疫情形势的预判是正确的,对各项工作的部署是及时的,采取的措施是有力、有效的。目前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对此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有识之士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工人、农民、医护人员群体对疫情影响的感知程度显著高于其他群体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原本安定有序的生活节奏,也影响了一些企业正常平稳运行。为抗击和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各行各业都作出了贡献甚至牺牲,为此一些领域的发展难免会受到影响。在调查此次疫情对决胜全面小康的影响时,我们让公众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打分评价,0表示“影响非常小”,10表示“影响非常大”,分值越高表示影响越大。调查结果显示:公众的平均选择得分为7.44分。其中,32.34%的受访公众打10分,11.28%的受访公众打9分,表明有四成以上公众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会对决胜全面小康产生很大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职业群体对疫情影响的感受存在差异,其中,工人、农民、医护人员对于疫情影响的感知程度要显著高于其他群体。新冠病毒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企业复工复产面临诸多阻碍,农业生产、乡村旅游等经济活动受到冲击,从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从事这类集中生产活动的群体的“钱袋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工人、农民因为疫情收入受损的情况下,他们自然会对全面小康能否如期实现产生疑虑。
另外,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和兼具“医护和军人双重职业身份”的军人自觉肩负使命、履行各自职责,每天同病毒“作战”,其对疫情对经济社会影响的感知程度也高于其他群体。若没有医护人员的艰辛付出,就没有病人的康复与痊愈。健康是全面小康的基础,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因此,尤其要重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的在疾病预防和传染病防控方面的短板和不足,通过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健全执业人员培养、准入、使用、待遇保障、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等措施,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疫情防控工作是没有硝烟的“战场”,是检验党员干部初心使命的无声“考场”。调查显示,党政干部群体对疫情影响的打分为6.55分,显著低于各个职业群体的平均水平。这说明党政干部群体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要高于一般群体。疫情来袭之际,广大公职人员、党员干部“请战出征”,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用实际行动在全国各个角落筑起了一道道阻击疫情的钢铁防线。
多数公众认为当前应尽快保供给、保民生,保障能源、交通、物流等国计民生领域的正常运转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如何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是每一位党员干部必须用行动回答的问题。此次疫情也给经济社会运行带来明显影响,如何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面临的挑战。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之年,我们党正带领人民向着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发起最后总攻,既要完成既定的脱贫目标,也要补上全面小康在“三农”领域的突出短板,既要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又要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
当问及“面对复杂的内外部形势,科学应对疫情,决胜全面小康,当前应该尽快着手哪些工作”时, 受访公众选择占比前四的选项为“既坚决抓好重点区域和重点环节的防控工作,又确保交通、物流、能源等正常运转”(43.2%)、“尽快恢复农业生产,确保生猪、家禽类饲料供应,尽量降低疫情对农业、畜牧业影响”(43.0%)、“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对因抗击疫情面临困难的中小企业进行有针对性帮扶”(41.9%)和“加强对疫情防控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生产企业的扶持,确保充足物资供应”(41.9%)。通过全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当前受疫情影响较重的地区群众的生活必需品供给得到了保障,此前群众反映强烈的鲜叶菜供应品种不足、有些生活必需品受物流影响得不到及时供应、一些物资因为防疫管控要求运输转换衔接不到位等问题也基本得到了有效解决。
认真总结分析受访公众选择较多的当前应该着手的工作重点,我们发现公众主要有以下几点诉求。第一,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各地要注意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做好关系国计民生的工作,重视“菜篮子”“米袋子”的供给,确保生产要素的有效流动,维护正常经济社会秩序,保障群众日常生活。第二,要重视疫情对“三农”工作的影响。2020年2月2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优先做好贫困地区农民工返岗就业工作,做好因疫情致贫、返贫农户的帮扶工作”。各地党委、政府要尽快恢复农业生产,积极出台金融服务、减税降费等政策,确保生猪、家禽类饲料供应,努力降低疫情对农业生产、农民工就业等的影响,减少疫情对决胜脱贫攻坚的冲击和影响。第三,要重视中小企业的生存问题,加强对生产疫情防控物资和生活必需品企业的扶持,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
公众对部分疫情防控乱象表示不满,对基层精细治理提出更高期待
疫情的冲击也引发了公众对国家治理领域的全方位思考。疫情中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如在重大疫情防控、公共卫生应急管理、重点卫生防疫物资储备、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短板与不足,引发广泛讨论。一些疫情防控中的乱象也引发了受访者不满、担忧和愤怒情绪。这种不满一开始集中在对公共部门反应迟钝、决策失误引起恐慌和消极影响。具体表现为网友对国家层面的防控力度大为赞誉,但对现实中有些群体的表现表示质疑和忧心。例如,部分自媒体利用公众对疫情的关注度,肆意捏造一些不符事实的谣言,或曝光所谓的“负面”消息,或选择性报道信源单一、缺乏佐证核实的信息博取关注,引起广大网民的恐慌。与此同时,疫情防控过程中有些公共部门表现出的反应迟钝、决策失误、形式主义,地方个别官员的官僚主义、地方本位主义等行为,也引发了群众的反感。
随着疫情防控的积极进展,公众对于防控乱象的不满则集中在当前公众美好生活需求与基层精细治理方面供给不足的矛盾。因此,高风险地区继续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中风险地区依据防控形势有序复工复产,低风险地区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不同地区部门对应的具体工作任务需要跟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及时解决群众所急所忧所思所盼,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抓实抓细抓落地。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决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法,让广大基层干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抓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一线工作之中。
面对复杂的内外形势,决胜全面小康,越是艰险,越要形成一往无前、誓获全胜的攻坚态势。虽然受访公众对部分疫情防控乱象容易产生不满、担忧和愤怒的情绪,但是在整体上,公众对打好打赢疫情阻击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持乐观态度。我们也要看到,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广大党员以自己的担当作为凝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精神力量,吸引着一大批积极分子向党组织靠拢。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新形势下,决胜全面小康对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提出更高的要求,所有的党政干部要对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把投身防控疫情第一线作为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和“磨刀石”,扛起疫情防控组织、宣传、凝聚、救治、服务群众等职责,确保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
统筹科学防疫、决胜全面小康的对策建议
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已初步呈现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我们要继续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巩固和拓展这来之不易的成果。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会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科学规划部署,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化危为机,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切实保障基本民生。关于科学应对疫情,决胜全面小康,公众在调查中也给出了一些较为科学合理的对策建议,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党员干部要做带领人民决胜全面小康的“领头雁”。在调查中,多数公众提到党员干部要做带领人民决胜全面小康的“领头雁”,发家致富的“领头人”,党员要当好先行者、推动者和落实者,要勇于担当、善于担当。为此,党员干部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中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各项决策部署,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更果断的措施,坚决打赢打好疫情防控战,为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领会上级指示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上来,自觉提高思想站位,履行好领导责任,特别是抓落实的责任。同时,各级党委、政府和党员干部都要时刻谨记脱贫不是终点,要做好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此外,各级党组织要将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现实表现作为考核评价干部的重要依据,为疫情结束后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决胜全面小康储备人才。
第二,科学理性研判,做好疫情应对。面对疫情,科学研判应对是最有效的“疫苗”。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着眼全局、实事求是,按照党中央制定的疫情防控战略策略,立足地区特点和疫情形势做实做细本地疫情防控各项举措的落地、执行工作;实时科学分析研判本地疫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工作内容。有针对性地做好人员管控、医用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的应急保障供给工作,为群众广泛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引导人民群众正确、理性看待疫情,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防护能力。主动做好确诊人员、隔离人员和病人家属等相关人员的心理疏导工作,依法打击扰乱医疗、防疫、市场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在疫情防控期间采取严格的管控措施时,要注意把握好度,在社区或村居疫情防控中要避免“一刀切”,尽量采取对群众生产生活影响小、带来不便少的措施。
第三,抗疫帮扶同推进、两手都要硬。各地要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两手抓,一手群防群治斗“疫魔”,一手群策群力攻贫困,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一是科学系统分析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及早谋划部署脱贫攻坚工作,确定脱贫攻坚收官之战的“作战图”,研究制定应对措施,了解贫困户所需所盼,开展精准帮扶“回头看”工作,帮助指导贫困户制定2020年脱贫项目和增收计划,解决影响春耕备耕的突出问题;同时,做好因疫情致贫返贫人口的登记,及时落实好兜底保障等帮扶措施,确保其生活不受影响。二是各地各部门要转变工作方式,充分利用网络、微信、电话等信息手段开展工作,保障脱贫攻坚工作的高效有序推进。积极开展网上招聘,增设各类公益性岗位;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点对点”帮助无疫情地区的贫困劳动力有序返岗;用活金融扶贫政策,促进扶贫企业完全复产,做好农资供应等春耕备耕工作,确保贫困人口有保障。三是解决贫困群众农副产品的销售难题。驻村干部可通过扶贫商城、微信群等网络平台,发布农副产品销售信息,并广泛联系电商平台、超市、亲朋好友等,拓展贫困户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四是进一步完善补齐乡村在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教育、医疗卫生、基本社会保障、基本社会服务、住房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的突出民生短板,同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工作。
第四,落实分区分级,精准推动复工复产。防控疫情是全国一盘棋,但各省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严密分区分级抗击疫情,安全有序、精准推动抓复工复产。一是积极落实中央提出的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打通人流、物流堵点,放开货运物流限制,确保员工回得来、原料供得上、产品出得去。各地各部门要明确复工企业类型,严格复工复产标准,指导复工企业做好安全防护,组织好消毒液、体温枪、口罩等防疫物资的筹措和调配,推动产业链各环节协调有序运行。尤其是在一些风险等级较低的地区,要支持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尽快恢复生产,提供更多就近就地的就业机会。二是借此次疫情契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释放新经济的发展潜力。与此同时,加强对生产疫情防控物资企业和生活必需品企业的扶持。三是重视中小企业的生存问题,尤其是餐饮、文旅等行业。当前不少中小企业面临成本、销售难题,各地政府可以通过实施税费减免、养老保险补办补缴、延迟申报纳税、金融性政策扶持等措施,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四是鼓励企业积极探索灵活办公模式,如通过网络办公、智能办公、错峰上下班等方式减少人流集聚,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企业生产的影响。
【执笔:贾晓芬 于 飞】
责编:罗 婷 / 杨 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