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战“疫”说理】战“疫”下的家庭教育和家风传承

微信图片_20200226125242

天下之本在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家庭传递人生经验,化育家庭品格,而家风正是家庭教育传袭中的无形纽带。

家是最小国。片纸千钧重,“家书抵万金”。毛泽东于1947年在写给其子岸英的信中说道:“只要有热情,有恒心,不要那种无着落的与人民利益不相符合的个人主义的虚荣心,总是会有进步的。”开国领导人通过家书中朴素的语言对下一代做人处事做出了温暖而严厉的规约。庚子鼠年,全民抗“疫”背景下,一封封特殊的家信记录了家庭教育的轨迹,承载了家庭对社会的责任,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价值观。徐志军是一名军转民警,从腊月二十九到正月十五他一直值守在浙赣省级防疫监测点,中间没有回过一趟家。在给9岁的儿子的信中,他写道:“爸爸和所里的警察叔叔们冲在抗疫的最前线‧‧‧‧‧‧最危险的地方一定要有爸爸的身影。爸爸不在家,你就是家里的男子汉”。懂事的儿子也早早明白“爸爸是儿子成长的镜子,爸爸如何,儿子也将如何”。“打从疫情一开始,您就告诫我,不要回家,不要请假,叫我一定要驻扎在自己的岗位上‧‧‧‧‧‧您的女儿不孝,从小到大没做过什么让你骄傲的事情,既然继承了你的衣钵踏上从警路,这次战役,我一定要做好这个逆行者”,女儿给同为人民警察的父亲的信中如是写道。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殷殷嘱托、谆谆教诲的“言传”传承和涵养着让家庭年轻成员受益终身的家教家风,给予年轻的社会成员前进的力量。

国是千万家。“非典时,你们保护90后,这次换90后保护你们。我们90后成长起来了,抗击疫情,是我们的使命!”这是一名90后医护人员写在日记中的朴素话语。上一辈身教在前,自有后辈们后来的模仿和践行,这是国家、社会大家庭中的“家”风传承。17年前,王卫国医生出征抗击非典一线时,他年过七旬的母亲坐着轮椅为他送行;17年后,66岁的王卫国为即将驰援武汉阻击疫情的女儿王婷送行。时空转换,不变的是医护家庭“医者仁心、救死扶伤”的信念和坚守。

疫情是最鲜活的教材。高校学子们通过各种方式讲述了家庭、家教、家风元素在战“疫”中的动人故事。有学生在课程群内发言时谈到:“我的母亲是社区的一名普通志愿者,因为她,我们一家人都成了志愿者。在社区值守时虽然辛苦,但我更多感到的是充实和自豪”。有学生在抗“疫”征文中写道:“我的父亲是一名医生,半个多月来没有回过家。问他怕不怕,累不累?他总是回答‘这是我的工作’。父亲对工作的坚守是对我未来走上工作岗位最好的教育”。

病毒无情,人有大爱。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无数的家庭细胞向社会母体传递了向上向善的力量,这其中的家风传承涵养滋润了社会机体,汇聚成推动国家文明进步的强大能量。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在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终将迎来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终胜利。

(作者:董颖,中国计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王克]
标签: 疫情   家庭教育   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