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警惕疫情大考中网络民粹主义反向冲击

核心提示: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网络民粹主义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政治势能,借由新媒体平台迅速与自由主义、虚无主义等思潮合流,亦与生态主义、地方主义、反智主义、民族主义等思潮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同时又相互竞逐。其不仅反映出疫情之下的现实矛盾,同时也折射出当前民众诉求有待进一步满足的现状,需要我们进行深入透视和综合研判。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网络民粹主义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政治势能,借由新媒体平台迅速与自由主义、虚无主义等思潮合流,亦与生态主义、地方主义、反智主义、民族主义等思潮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同时又相互竞逐。其不仅反映出疫情之下的现实矛盾,同时也折射出当前民众诉求有待进一步满足的现状,需要我们进行深入透视和综合研判。

【关键词】民粹主义 抗疫 思潮 【中图分类号】D07 【文献标识码】A

此次疫情的强大破坏力和广泛关注度引发了各种社会思潮的出现,其中民粹主义思潮尤为突出,值得深入观察探究。民粹主义又被称为平民主义、大众主义,指普罗大众所拥护的政治、社会、经济和生态理念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民粹主义的基本价值具有极端平民化倾向,偏激地强调平民的价值和理想,把平民化和大众化作为制定公共政策依据的唯一来源,并以此来评判政权的合法性程度。它反对精英、知识和财富主义,否定三者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与其它国家有所不同,中国的民粹主义很难在现实场域中找到生长空间,因此它主要是以网络民粹主义的形式呈现,以自发性的情绪、激进的民意和汹涌的舆情姿态出场,在网络空间活跃起跳,有时也会外溢到现实空间来表达。

由于互联网潜伏性、隐蔽性、个体化和草根性,使网络民粹主义具备鲜明的特征,它并没有系统化的思想体系,而是弥散于自媒体和网络评论之中,以特定议题作为载体,刺激民众神经,能够瞬时发酵为网络围观,形成网络动员态势,触发更多网络民粹主义议题。

就网络民粹主义的群体构成来分析,他们一般由四类群体组成,第一类是具有草根主义倾向的社会精英,他们往往同情社会底层的弱者;第二类是为了塑造自身形象的网络意见领袖;第三类是为了牟利的商业公众号大咖,他们把民粹主义作为一种赚取眼球的营销手段;第四类群体人数最多,主要是社会底层民众。

疫情防控时期的网络民粹主义有三大突出特征

在这次重大疫情危机中,这股网络民粹主义社会思潮延续了其在中国的一贯影响力,借由新媒体平台迅速与自由主义、虚无主义等思潮合流,亦与生态主义、地方主义、反智主义、民族主义等思潮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同时又相互竞逐,助推其它社会思潮走向激进和极端,最终对主流意识形态和现有体制形成冲击,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政治势能。总体来看,疫情防控时期的网络民粹主义有如下突出特征:

其一,民粹主义对普通民众脆弱渺小的一面进行有针对性地放大。美国马里兰大学的一项受众心理调查表明,人们特别关注那些“惊人的消息的真实性及其潜在的影响性和危害性”,以及“与人类自身‘利害攸关’的新闻”。此次疫情来势汹汹,造成数万国人感染,数千人失去生命,全国大部分民众避居家中,普通民众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面前显得异常渺小脆弱,每个人都成为暴露在病毒面前的弱者,他们需要得到社会的关心、关爱、照顾和医治。对此,民粹主义有针对性地向如下群体扩散:担惊受怕的普通百姓、足不出户的武汉人、被歧视的湖北籍人士、来自疫区流离失所的司机、滞留武汉的外地打工者、参与一线救援的医生护士等,他们的故事借助网络渠道传播出来,刺激了普通民众脆弱的神经。

其二,个别地方的不当防控措施成为诱发民粹主义情绪的靶点。与往常不同,普通民众在此次疫情防控期间更多地展现出他们的诉求。在网络民粹主义的冲击下,一些普通民众宣泄了他们心中的不满。由于反精英主义本就是网络民粹主义行为特征,特别是疫情期间一些地方的不当防控措施,往往成为触发网络民粹主义情绪的导火线和靶点。在平常时期,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发布的各类法令、政策、规章以及执行的方式易受到民众关注,更何况在疫情中,政府部门的行为和措施更受到民众的高度重视,一旦处理不当,很容易引发民粹主义情绪。网络民粹主义将这些与大众生活紧密相关的舆论事件大肆渲染,不仅刺激了普通民众的无助感,也触发了中产阶层的群众性焦虑感,引发一些人对于现行制度的质疑,甚至还有可能进一步外溢,演变为激进的群体性事件。

其三,民粹主义通过制造叙事陷阱误导民众。在这次全民抗疫过程中,网络民粹主义抛出了许多论点和论调,虽然吸引眼球且瞬间占据网络声量,但仍然表现出明显的反智主义特征,因为它未按照合理、科学的基本原则进行思考。由于普罗大众通常缺乏逻辑训练,很容易被民粹主义编造的那些情节曲折而又连贯的故事所打动,以致产生强烈的代入感,感觉故事很“真实”,由此掉进民粹主义的叙事陷阱。例如在全民抗疫时期,曾有一则关于“吴好运”的帖子广泛流传:“吴好运,出生的第二年中国发生了三年自然灾害;考入大学第二天,发生了唐山大地震;刚刚上班,非典爆发;回乡祭祖,遇上汶川大地震;调入武汉市中心医院工作,遇上了新冠肺炎,感染后痊愈出院,但未躲过泉州欣佳宾馆倒塌。”这个帖子表现出“命运是如此捉弄普通人”的强烈叙事逻辑,看起来很“真实”,其因果链条似乎也环环相扣,获得了无数人的点赞和同情。但事实上,从逻辑层面和经验层面都经不起推敲:如果其在武汉医院被感染治愈,在当前封城情况下是离不开武汉的。事实上,这个叙事本身就充满了网络民粹主义与反智主义结合的一个重要特征,即戏谑性——“事件”的主人翁名字叫“吴好运”(无好运),这是网络民粹主义话语中的突出风格,目的在于映射民众面对突发事件的不满和抱怨心态。由于人的大脑是一个“贪得无厌的意义制造者”,总想从原本没有规律的地方寻找规律,因此,只要民粹主义提供某种叙事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就能使这些破绽百出的叙事大有市场。

网络民粹主义传递出的负面情绪和非理性导向为疫情防控注入不稳定因素

网络民粹主义传递出的负面情绪干扰了舆论生态,导致民众不安、恐惧感蔓延。在这次全民抗疫中,网络民粹主义的悲情叙事手段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些煽情的图片和视频通过自媒体有意识地传播出去后,迅速将一种消极信号传递给了民众。毫无疑问,悲情叙事的过度操作往往会对民众心理造成负面影响。一方面,其容易加剧民众心理恐慌。普通人处在疫情之中本就难免孤独苦闷,如果过度渲染消极氛围,更加容易造成厌世和绝望。不久前,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一项调查显示,武汉市民中有半数以上有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主要表现为紧张焦虑,其中77%的人担心自己感染新冠肺炎。另一方面,其容易导致一些人产生不公平感和焦虑感,滋生对立情绪,为疫情防控注入不稳定因素。

网络民粹主义中的非理性导向容易撕裂社会共识。仔细分析全民抗疫期间网络民粹主义所表达的话语和思想,就会发现其具备诸多非理性特征,这些观点往往通过“扣帽子”和“语言渲染”的方式来攻击精英主义。另外,由于他们以批判者的立场出现,情绪多不满、愤怒和怨恨,但又拿不出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案。这种非建构性特征还导致他们行为的短视化和碎片化。从策略上,他们往往着眼于博噱头、赚卖点,以高调激烈的言辞刷存在感,导致其难以真正对事件和现象的本质作出正确判断。虽然网络民粹主义看似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但却极易造成社会共识的撕裂,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互不信任。

网络民粹主义极易与民族主义等思潮合流,产生更大的破坏力。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虽是两个不同思想取向的社会思潮,但思想起源有重叠部分。民粹主义者往往兼具民族主义意识,两者的社会基础大抵相同,都是工业化、现代化和全球化中出现的思潮。民族主义者需要利用民粹主义来动员,而民粹主义者也乐于给自己贴上“爱国”的民族主义标识。如遇突发公共事件,民粹主义这个“潘多拉盒子”就容易被打开,并很快与民族主义一拍即合,汇聚成较大的社会与政治势能,并带有一定的欺骗性色彩。

此外,网络民粹主义还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主流意识形态。在全社会激发正能量、弘扬真善美是主流价值观所倡导的方向,而作为其对立面,民粹主义则更多着眼于加工并且传播那些疫情灾难中“负能量”。例如,像疫情中无医收治的感染者、受歧视的湖北人、闭户不出的国人……一些民粹主义者以自媒体身份进入医院、殡仪馆、小区采访,将受难民众的自我感受和故事动态地、添油加醋地分享到外部世界。对此,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凝心聚力战胜疫情成为必要之举。

网络民粹主义思潮折射出疫情之下的现实矛盾,需要综合研判并加以引导

此次“全民抗疫”是我国在和平时期打响的一场特殊的人民战争,这既是一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同时也是一场舆论争夺战和思想引导战。这一时期网络社会涌现的民粹主义思潮折射出疫情之下的现实矛盾,表现出当前中国现实社会发展与民众需求相矛盾的实态境遇,需要我们深入透视和综合研判。

第一,防止社会思潮转为政治思潮,切断二者之间相互转化的联系。民粹主义思潮可以分为民粹主义政治思潮和民粹主义社会思潮,民粹主义政治思潮作为一种观念形态表现为具有共同政治倾向和较为广泛影响的政治思想潮流,在政策制定上,要以普通民众的意见为优先考量,对某一时期民众的普遍政治观念具有直接的带动和催化作用。而民粹主义社会思潮是群众在一个时期内显现出来的价值取向和社会心理,表现为一些具体的投诉,反映的是与平民乃至底层群众价值观相关联的内容和态度、对社会分层的看法以及社会生活方式的追求等。如果在民粹主义社会思潮基础之上进行政治操作和政治引导,就极易形成政治化的思维,最终形成民粹主义的政治思潮,因此,我们必须切断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的联系。

第二,采取分类引导的策略,纠正民众的错误想法和意见。网络民粹主义往往是“来如天坠,去如电逝”,具有短期性、阶段性的特点,我们应当在“引”和“导”上下功夫,采取讨论和说理的方法,纠正民众的错误想法和意见,才是真正的解决途径。

一般来说,可以采取“分类处理、分而化之”。针对维权型民粹主义,要积极面对,解决问题,回应诉求,提供协助,如疫情中民众投诉的物价上涨问题等。针对“网络大V”的不实言行或谣言引发的民粹舆论,需要立即启动澄清,对于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要立刻予以追责,对非法商业牟利的则需要及时揭露和管控。

第三,开展协商民主式对话,培养理性精神和法治素养的现代公民。地方政府要建立与新媒体经营人员和网络“意见人士”沟通交流的机制。在疫情结束后,党和政府要对百姓所关注的议题未雨绸缪,避免其转化为反建制的狂躁冲动情绪。同时,要对公权力有一定的制约和监督,防止出现舆情波动和民粹主义情绪喷发。

统战部门要积极做好新时代网络意见人士统战工作,积极构建网络统战大格局,构建网络统战工作机制,通过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加强对网络“意见人士”的联系和管理,掌控社会热点、敏感问题,及时化解网络的各种民粹情绪,营造安全、健康、平和的网络环境。特别是在全民抗疫期间,统战部门一定要本着“充分尊重、加强团结、热情帮助”方式,定期与网络“意见人士”进行视频会议。网信部门可注重化解网络民粹主义引发非理性情绪,把情绪性宣泄的负面能量控制在适当的范围之内。更长远的是,要培养理性精神和法治素养的现代公民,从而在主体上削弱民粹主义的情感煽动。

第四,主流意识形态宣传要秉承客观公正的原则。由于突发风险事件容易成为民粹主义滋生的温床,主流媒体在这其中更要秉承“客观、公正、真实、准确”的原则。在喧嚣和复杂的非常时期,主流意识形态的工作者们尤其要谨防自己的主观认知成为信息传播中的误差源,用理性抵制蛊惑。同时,要加强与普通民众的信息沟通,努力向民众提供直接明确的信息,防止普通民众被民粹主义绑架。为避免网络民粹主义活跃分子的反智主义操作,意识形态主管部门可定期请相关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及时出面就公众所关心或者感兴趣的问题,作出专业而又通俗易懂的解释,并对事件客观评估和合理预测。这些专业意见对于防止普通民众被网络民粹主义所愚弄、回归理性至关重要。

(作者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专职研究员,复旦大学国务学院博导,马克思主义学院兼职教授)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新华网,2020年2月23日。

②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求是》,2020年第4期。

③《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新华网,2020年1月28日。

④《疫情面前,别误入“谣言陷阱”》,新华网,2020年1月27日。

责编/贾娜 美编/李祥峰

【延伸阅读】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不断加剧,多个欧美国家呈现暴发趋势。新冠肺炎正在演变成一场真正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危机。

美国民众对疫情扩散的担忧加深了对政府的不信任。“华尔街大出血、第一名病源不明者、第一个死亡病例、药品短缺……这些问题出现的速度都超过白宫显示一切可控的努力”,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这样说。英国《卫报》3月1日称,在白宫周六新闻发布会之前,尽管美国公共卫生官员已经多次警告疫情的严重性,特朗普仍“反复轻描淡写”新冠肺炎疫情,并指责政治对手和媒体夸大这一威胁。而他任命此前被认为应对公共卫生危机不力的副总统彭斯主导抗疫工作,也遭到一些质疑。

与此同时,抢购潮已经在美国出现。《环球时报》记者2月29日在弗吉尼亚州阿灵顿县的“好市多”超市看到,超市结账柜台排起了长龙,肉类区、洗涤用品区的货架已经空无一物,这是近几年从未见过的情况。很多美国家庭将汽车后备箱塞得满满的。而像口罩之类的防护物资,在实体药店早已脱销。《华尔街日报》说,美国超市业主正在努力补货,特别增加了消毒剂、意大利面和罐头之类耐储存物品的订单。

——资料来源:人民网

◆◆美国CNBC网站2月29日评论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欧盟,对其政治、经济和社会机理都是自5年前的难民危机以来最大的考验。难民危机触发了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浪潮、英国脱欧以及德国的政治分裂。而新冠肺炎疫情对欧盟来说也许是比难民危机更大的考验,包括欧盟可能的经济衰退、民粹和民族主义的继续崛起、欧盟与英国的贸易谈判、德国领导权危机及法国的社会动荡。

——资料来源:《环球时报》

◆◆对于英国所提出的“群体免疫”的防疫政策,外界的质疑声日益强烈。截至目前,已有近25万人向英国议会请愿,呼吁政府采取“更加积极的方式”,阻止疫情蔓延。3月15日,英国交通大臣格兰特·沙普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继续为本国“独特”的防疫政策作辩护,称英国的防疫政策都是基于科学依据制定的,并暗示他国所采取的措施是一种“民粹主义”。

——资料来源:观察者网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李一丹]
标签: 民粹主义   疫情防控   社会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