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丰富传播主体结构、深化内容叙事方式、完善产品生产链条、逆转价值传递流向,可推动5G技术在革命场馆设计、红色在线教育、主旋律影视创作等领域落地生根,让红色文化“活起来”。
【关键词】红色文化 5G 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发放4张5G牌照,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5G元年。5G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服务对象从人与人通信拓展到人与物、物与物通信,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深度融合,引发社会生活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红色文化的发展历经百年,其所蕴含的丰富的革命历史资源、革命文化传统,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重要精神财富。新时代,如何利用5G技术推动红色文化传播创新,让红色文化更好地发挥资政育人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5G革命:红色文化传播走向智能化
红色文化传播高速率。5G的突出贡献在于传播速率的提升和延时性的降低,传播速率理论上可达到2200+Mbps,是4G的7—8倍,能够有效支持互联网协议电视、高清视频流、高速移动服务、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比特世界”和“原子世界”的边界更为模糊,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关系更加紧密。可以预见,5G把红色文化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物件等接入网络,海量的红色文化资源能够实现“从彼时到此时”“从对岸到此岸”的无时差无场域传递,红色文化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频率更高、容量更大。比如,远在南美的华侨通过手机就能查看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时空演绎,身处广西的学生能够凭借VR设备随时登上嘉兴的红船,等等。
红色文化传播场景化。5G技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万物互联、人机共生”,人物互联、物物互联将与人人互联构成社会网络的基本范式,由此将特定时间、具体空间内发生的行为或者人物关系构成的具体画面,通过互联网勾勒出来。红色文化不是历史教科书中枯燥的数字和资料,而是由一件件生动的历史事件、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一个个计划外的关键节点等组成。5G提供了红色文化场景化的技术支撑,包括将各种各样的历史遗物进行数字化标签登记,其内在的先后关系得以展现;将历史人物通过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立体化呈现,将其置于特定的事件或社会关系中;受众能够借助虚拟设备与历史人物对话,深刻感知他们的想法、心理、情绪等。
红色文化传播生态化。5G对社会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通信行业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而体现,包括增强移动宽带,为下一代社交网络、浸入式游戏等提供极致体验;低延时、高可靠的特点则为交通、工厂、医疗等提供专业的服务;而海量连接则为打造智慧城市、环境监测、公共安全等提供连接数极多的应用场景。由此也为红色文化传播的生态化提供了条件,一方面将红色文化中的人、事、物通过数字标签进行有机联动,例如讲述遵义会议,不仅要介绍场地、场馆的建设和维护情况,还要通过长视频的方式介绍人物关系、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等,让红色文化资源具象化、生动化、可视化,打造红色文化资源生态系统;另一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红色文化传播的主体、内容、媒介手段、方法等,让红色文化能够分层次传播、交互式沉浸,打造红色文化传播的生态系统。
5G赋能:红色文化传播增添新动力
丰富传播主体结构,红色文化形象趋向立体。长期以来,红色文化传播的主体多为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体虽有参与但影响力有限。5G时代,随着电信企业、制造企业、媒体企业等在5G领域中的话语权增强,他们在红色文化传播过程中的意愿和能力明显增强。为了赢得消费者的认可,企业、社会组织等以更为立体化、多维度的方式讴歌革命英雄、描述重大历史事件,他们更容易在覆盖范围、传播总量和影响力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帮助国内外受众更为全面、生动地了解红色文化。
深化内容叙事方式,红色文化资源趋向生动。当前,红色文化传播的叙事方式主要采用多语种文字的新闻信息和以图片视频为代表的影像信息。以抖音、快手、西瓜等为代表的的短视频风靡一时,但红色文化传播的碎片化、戏谑化等问题仍没有很好地解决。5G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长视频的传送渠道和沉浸式体验的技术支持,红色文化资源以更丰满、厚重、细腻、周祥的长视频呈现出来,帮助受众更好地了解历史的来龙去脉和整体图景。同时,受众可以借助VR设备获得视觉感知、听觉感知、触觉感知、运动感知和嗅觉感知,进入真实的历史场景中,参与到具体的生产过程、生活过程中。例如,首都博物馆通过VR技术让在场观众以几乎真实的体验,参与古老墓葬的发掘过程;而针对不在场的观众,也提供了相应的进入渠道,给他们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
完善产品生产链条,红色文化开发趋向合理。红色文化产品的研发与推广是传播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但目前红色文化产品种类相对单一、形式较为单调,很难满足年轻人的好奇心和实际需要。而5G技术为红色文化产品的智能化开发提供了支撑:一是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了解青年人的兴趣、需求,为红色文化产品开发提供指引;二是在信息传送环节,发挥智能机器存量大、处理快、互动及时的特征,在纪念场馆、革命胜地等大规模应用智能机器人,帮助游客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历史;三是在信息反馈环节,通过5G技术了解受众的真实反映,如通过捕捉游客的脸部表情来了解游客的满意度,通过收集消费者的评论和查阅次数来了解其喜爱程度等。
逆转价值传递流向,红色文化传播趋向主动。中国的5G技术建设和应用已逐渐成为全球5G产业的典范,为世界各国发展5G提供高效可靠的方案借鉴。红色文化所蕴含的价值取向、道德理念等可以随着中国的技术、方案、管理经验、企业文化等广泛传播。因此,红色文化传播必须充分利用好“5G红利”,丰富红色文化传播的内容、渠道和载体,扩大红色文化的世界认同基础,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5G落地:红色文化传播显见新成效
5G应用于革命场馆设计。例如,中共浙江省一大陈列馆采用“5G+智慧旅游大数据”“5G+无人驾驶清扫车”“5G+革命穿戴”“5G+全景VR”等技术成果,一方面对景区内的人口流动数量实施监控,为景区提供更为精准的旅游大数据,提升景区服务、游客分析、运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则通过移动5G高速网络为民众提供沉浸式革命教育体验,将展馆内容实时传送到体验者的眼前,身临其境感受红色文化氛围。
5G应用于红色在线教育。例如,陕西省文物局打造全国首个5G“互联网+革命文物”教育平台,通过搭建手机、电脑、电视“三屏互动、同步传播”的全媒体传播体系,采用动漫、游戏、VR、AR等新形式、新技术,提供革命文物全息欣赏、虚拟触摸和历史事件沉浸式体验,让全国各地的观众可以体验“实地”参观革命博物馆、纪念馆,身临其境感知革命文物的价值,激发大众对红色文化的兴趣爱好和爱国热情。
5G应用于主旋律影视创作。近年来,一些主旋律电影作品纷纷涌现,其中大量采用了混合现实拍摄系统、虚拟片场调度镜头等5G技术,实现了市场与口碑的双赢。例如,赢得网民口碑的“B站晚会”,邀请《亮剑》中“楚云飞”的扮演者张光北登台时,弹幕上随即大量弹出“亮剑精神、中国军魂”“此生无悔入华夏”“为军人点赞”等内容,并且弹幕内容之间有一定的延续和拓展关系,充分表明了“Z世代”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家国情怀,这也是5G技术应用下的产物。
(作者为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①吴小坤:《颠覆性技术还是过渡性技术:应用视角下5G的优势与局限》,《探索与争鸣》,2019年第9期。
②刘滢:《5G时代国际传播的新想象》,《新闻与写作》,2019年第10期。
责编/银冰瑶 美编/杨玲玲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