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战“疫”说理】以人民为中心,创新乡村疫情防控话语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疫情防控“要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统筹网上网下、国际国内、大事小事,更好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深刻阐明了宣传教育在疫情防控中的重大意义。疫情防控是场“总体战”,疫情防控宣传教育工作要有“全国一盘棋”的意识,着眼城市的同时,不能忽视广大乡村。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要做好先生,首先要做好学生。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是宣传教育的基础。要从和村民的交流对话中,研究他们的语言风格、文化程度、社会心理等,从而运用最合适的语言,提高宣传教育的亲和力、感召力和渲染力。

创新话语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经验。自20世纪40年代起,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基于对村民群众深受地主阶级压迫的痛苦心理的真切感受和对其文化程度的认知,构建了一套以“翻身”为核心的话语体系,打出了“翻身做主人”“人民公社好”“大海航行靠舵手”“社会主义好”等简洁有力的口号,实现了广泛动员。改革开放时期,基于对村民群众渴望致富愿望的探知,“生产”和“发展”成为乡村宣传教育的话语中心,创造了“共同富裕”“发展才是硬道理”“春天的故事”等宣传标语。新时代,回应村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新追求,“振兴”成为动员群众的话语中心,中国共产党用“乡村振兴”“不忘初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等简短有力的话语凝聚人心,动员村民群众同心共建美丽乡村、共筑伟大复兴中国梦。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一些村干部选择恰当语言对群众参与疫情防控进行了广泛动员。其语言特点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第一,简洁凝练的语言篇幅。村民特别是老一辈村民,知识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短句、大字符合村民群众的文化程度及阅读习惯。横幅因其短小精悍成为重要的宣传形式。眼下,在一些农村,诸如“春节不出门,疾病就找不上门”等通俗标语被悬挂在醒目位置,这种具有亲和力的话语,起到了良好的教育引导群众的作用。

第二,动之以情的语言风格。1979年,邓小平同志在《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讲话中,提出:“只要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地做工作,把道理向群众讲清楚,就能得到群众的同情和谅解,再大的困难也是能够克服的。”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有的乡村打出了“此时不聚,为了以后更好相聚”“少聚一顿餐,亲情不会淡;串门蹭饭,给社会添乱”等口号,充分考虑了乡村人情社会的特点,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式耐心细致做群众工作,就会成为群众的“贴心人”,从而提高了话语的感召力。

第三,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对村民的宣传教育不能光喊大道理,丰富的语言表达形式更能提高宣传教育的效果。在乡村疫情防控宣传教育中,既有接地气的防疫“大喇叭”,也有朗朗上口的“抗击疫情做防范”快板书;既有情景交融的“防疫口诀”节目小段子,也有通俗易懂的“科学防疫”三句半;既有乡土味浓的淮海琴书“打赢疫情防控战”,也有经典传人的皖南大鼓“全民齐动员打好防疫阻击战”;既有“同心战疫”花船调,也有自编“防疫顺口溜”;更有中西合璧方言韵白rap“防疫小妙招”等等,这些花样表达刷爆朋友圈。以这种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将疫情防控知识贯穿其中,有效引导村民群众做好科学防范,巧妙地提高了宣传教育的渲染力。

(作者简介:余永跃系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刘绚系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责任编辑:王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