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人民智库 > 专家观点 > 正文

预防因疫致贫返贫应找准问题精准施策

核心提示: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大部分交通中断,人流、物流受阻,工厂复工延迟,企业停工减产,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均遭受巨大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大部分交通中断,人流、物流受阻,工厂复工延迟,企业停工减产,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均遭受巨大影响。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在当前的复杂形势下迫切需要认真分析、研判疫情对全面脱贫的负面影响,寻求应对之策,确保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如期实现。

疫情导致农村地区出现因疫致贫、因疫返贫等现象的可能性与原因

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主要包括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等。目前,家庭经营性收入中的种植业、养殖业收入和农村居民外出务工收入是农村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这几年,由于国家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与非贫困户相比,已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收入来源中,除了家庭经营性收入中的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收入来源占有重要地位外,政策性的转移性收入(如资产收益扶贫收入等)也占有一定比例。疫情导致非贫困户的种养殖业收入和外出务工收入来源减少,可能导致部分低收入群体因疫致贫。对于贫困户,疫情不仅导致其种养殖业收入和外出务工收入来源减少,还导致其本地就业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来源减少,致使部分已脱贫的贫困户因疫返贫。少部分农村居民,因受家庭成员为新冠肺炎确诊人员或需要隔离的影响而无法参加劳动,这直接导致收入来源减少,从而使这部分农村居民成为新的贫困户或返贫户。

第一,农产品产销不畅,导致部分低收入、贫困群体收入受损,出现因疫致贫、因疫返贫等现象。一方面,农产品运不出去。疫情发生后,各地实施严格的交通封锁,只允许医护、防疫、水电、市政、防疫物资配送等人员及车辆通行。这些措施对切断疫情传播有积极作用,但是也给农产品运输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农户种植的蔬菜、水果等生鲜农产品不能及时运送到销售地,造成农产品大量积压。另一方面,农产品销售市场受阻。为响应政府抗击疫情的号召,一部分集贸市场和超市、城市宾馆、酒店关门歇业,造成农产品销售面临“中梗阻”、市场需求下降的困境。在多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大量农产品错过了最佳销售时机,直接导致销量下滑、价格下跌。

第二,从事畜禽养殖业的贫困群众因疫情而受损严重,部分养殖户因疫致贫、因疫返贫。一方面,饲料供应得不到保障。封村堵路、饲料厂不能如期开工等,导致畜禽饲料供应不及时,无法满足基本需求,养殖户面临“等米下锅”的窘境。由于饲料短缺,部分养殖户急于出栏,被迫接受压级压价的不利市场条件;运输困难造成部分已达到出栏期的畜禽产品压栏,增加了养殖成本。另一方面,畜禽加工、销售面临严重挑战。暂停活禽交易、关闭屠宰场等措施导致养殖户的出栏畜禽无法屠宰、销售,养殖户资金回收难。农户希望抓住猪肉价格上涨的市场机遇恢复生猪产能、扩大养殖规模的愿望受阻。笔者于2020年2月初对湖北某市的鸡蛋销售价格进行了调查。通常,春节期间是销售鸡蛋的黄金时段,2018年春节期间鸡蛋的销售价格为0.75元/枚。但是,受疫情冲击,2020年春节养鸡户均降价抛售,平均价格为0.35元/枚,并且是依靠政府部门提供运输车辆、联系买家才得以实现。

第三,春耕春播面临困境,如若因疫情错过春耕,将给农村低收入、贫困群体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出现更多的因疫致贫、因疫返贫等现象。立春过后,各地迎来春耕春播。由于疫情影响,春耕春播面临劳动力不足和物资短缺两大矛盾。一方面,由于物流受阻和多数农资经销商关门闭市,春耕春播所需要的农药、种子、化肥得不到保障,导致春耕物资短缺;疫情推动物流、生产成本上升,抬高农药、化肥、种子等生产资料价格,农户春耕春播成本攀升;另一方面,春耕春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农机作业服务,但是,疫情阻碍了人员流动和农机跨区作业,造成春耕春播劳动力严重不足,农户的春耕春播遭遇用工难、购买农机服务难的双重困境,农户的春耕春播不能按时进行。如湖北省保康县属于武陵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烟叶是该县产业扶贫的支柱产业。但是,由于防控疫情的需要,农民被禁止出门,需要大量劳动力的烟叶种植无法正常开展。

第四,受疫情影响,农村居民非农就业机会减少,直接导致低收入家庭、贫困家庭劳动力务工收入来源减少,出现因疫致贫、因疫返贫等现象。对于很多农村居民,非农就业收入是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农户脱贫销号最重要的保障。但是,受疫情影响,农民外出务工的机会明显少于往年,非农就业收入明显降低。其中,对疫情比较严重地区的农村低收入、贫困群众的影响尤为严重。一是出门难。疫情防控要求广大群众居家不外出,因此即便有就业机会,农户也得不到。据笔者对湖北省某县村支部书记的访谈,该村许多农民已经接到广东、浙江等地企业发出的就业证明,希望这些农民立即前往上班,但是,由于在居住地难以办理出行证,只有被迫放弃。二是地域歧视。很多用工企业出于自身保护,明里暗里拒绝疫情比较严重地区的农民工,造成这些地区的农民工在就业市场受排挤。三是就业岗位减少。受疫情冲击最严重的多为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是农民工就业最集中的部门,一些中小企业关门歇业,用工需求减少,大大缩减了农民工就业机会。

第五,受疫情影响,参与扶贫项目的企业业绩下滑,将影响扶贫任务的实现,进而影响部分贫困户的收入,导致已脱贫的贫困户出现因疫返贫。受疫情影响,大部分承担资产收益扶贫任务的企业因用工难、用工贵以及市场销售受阻等原因,经营业绩锐减,影响其对贫困户的资产收益分红;吸纳贫困劳动力进行本地就业的“扶贫车间”难以开工,影响贫困人口增收。

防止因疫致贫、因疫返贫的建议

第一,重点排查出可能因疫致贫、因疫返贫的群体,寻找原因,精准施策。充分发挥基层干部、驻村帮扶队的作用,重点对低收入、贫困农户进行排查,分析其因疫情致贫返贫的可能及原因。对因疫致贫返贫可能性大的低收入、贫困农户,进行精准施策,切断致贫、返贫的根源。

第二,保障农畜产品流通渠道顺畅。在保障有效阻断疫情蔓延的前提下,引导农村地区科学防控,对于不合理的封村堵路,该拆除的拆除,该开放的开放,保障货畅其流;建立农畜产品产销对接机制,解决滞销问题。贫困地区要深入开展消费扶贫,畅通农畜产品销售渠道,发挥农业经营主体作用和电商平台优势,通过上门收购、定点采购、电商销售等方式,解决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农畜产品“销售难”问题。

第三,帮助农村可能因疫致贫返贫群体做好春耕春播工作。积极发挥产业指导员和结对帮扶人的作用,在做好疫情防护的前提下,进村入户上门配送种子种苗、化肥、农膜等农资,引导农机进村到田,帮助低收入、贫困农户解决春耕中遇到的难题。发挥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专业优势和规模优势,提供统一的机械化服务,协助低收入、贫困农户开展春耕春播工作,在抗击疫情的同时,按时完成春耕春播任务。

第四,解决低收入、贫困户就业难和产业发展难的问题。加强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的精准对接,采取“点对点”方式,引导贫困劳动力分批有序返岗;通过协调防护物资、原材料以及帮助筹集资金、招聘工人等方式,引导“扶贫车间”有序复工复产,优先安排因疫情不能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增加防疫消杀、社区巡查、卡点值守等疫情防控临时公益性岗位;鼓励帮助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群众利用自有田地发展小庭院项目、小养殖项目、小作坊项目等“短平快”项目。调整扶贫产业发展规划,寻找适合低收入、贫困农户发展的产业,待疫情结束,组织农户发展新的产业,替代受疫情冲击的产业,实现“堤内损失堤外补”,将疫情对产业发展的冲击降到最低。

第五,对参与扶贫的企业,给予优惠的财政、金融等政策,提升企业帮扶能力。优先解决承担扶贫任务的企业在复工复产中遇到的复工申请审批慢、农民工出村返岗难、防控物资无保障等实际问题,推动其尽快复工复产。对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带动贫困户脱贫成效显著的扶贫企业,给予一次性生产补贴或贷款贴息。给予承担扶贫任务的企业返还或缓缴社保费等优惠,缓解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

第六,对可能因疫致贫、因疫返贫的农户及时实施兜底保障措施。开展防贫保险工作,提高“易致贫低收入户”和“易返贫脱贫户”抵御风险的能力。及时将符合条件和标准的已因疫致贫、因疫返贫的农户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或建档立卡贫困户。重点关注家里有确诊人员的农户,及时给予救助帮扶。密切跟踪已经治愈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病愈后的身体状况,对于那些罹患后遗症的低收入、贫困农户,应加大医保救助力度和兜底保障,防止其未来因疫致贫、因疫返贫。

【本文作者分别为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湖北文理学院教授】

责编:董 楠 / 杨 阳

[责任编辑: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