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学术人生 > 正文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对2020年语文学科 高考命题趋势的影响分析(2)

核心提示: 疫情之下,高考考生较之往年稍有紧张,加之新的高考评价体系出台,教师、家长、考生均很关注。《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对2020年高考语文学科可能产生的影响有哪些,本文对此从命题灵魂、范围、层次、情景等四个方面,导向性、专业性、公平性、普适性、层次性、选拔性等具体维度作了比较客观的分析。

二、“四层”,语文学科高考命题的范围

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这是一个纵横交错的立体空间。必备知识是学科知识,关键能力是主动思考,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得出新结论的能力。学科素养呢?我觉得就是基因,有别于其他学科的基因。语文卷一拿出来,谁都知道是语文卷,不是政治卷,不是历史卷。

那在试卷里会怎样体现呢?

会更加注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更具语文味。体现学科的专业性。

命卷人会用专业说话,语文味十足,特显灵动、情调。

关于语文、语文味,有两句话颇有意味。

一句“没有语文味的语文”,另一句“得语文者得高考”。

我感觉就是语文水平高的话,看其他学科的试题,容易得多,快捷得多。那你其他学科的成绩是不是会高一些?可能。语文水平高,你语文考试是不是分数高了?数学、英语都有考145、150分的。语文有吗?没有。为什么?如果你90分的语文,通过把语文功底打扎实,听说读写能力提高,你能考到120分,随便就涨了30分。你由120涨到140分,你可以涨20分。

语文其实是很容易提高的。但是为什么大家提不高?原因在哪儿?是因为我们不知道究竟什么是语文。

什么是语文?先看一个“语”字。言旁,就是话。谁的话?“吾”,我的。

“文”字,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身上的花纹,它的本义是文身,后来引申为装饰、文饰。把我的话刻下来。文身要刻啊,我给语文下一个定义:

将“我的”话诗意(适宜)的呈现出来。——(陶妙如)

我为什么要把我的名字“陶妙如”打在这里?因为别人对语文都不是这么定义的。我为我的定义负责。

如此,语文的个性也就明确了。

说我的话,艺术地说,说给人启示的话。

我们平时写作文,是说的自己的话吗?是在艺术地说话吗?是在给人有启示地说话吗?

说我的话, 是求真。

艺术的说话,是求美。

说给人启示的话,是求善。

求真、求美、求善,就是语文追求的境界。真美善就在本真的说话里、艺术里。有这些真美善的能力,也就是学科素养,你才有力量,有力才能把理说得更充分,将情抒发得更真切,事物描绘得更入微。这就是语文的个性。

那语文的个性如此,我们在试卷中又怎么体现的呢?

古诗题2019年1.2.3卷

《题许道宁画》

陈与义

题画诗-七律

含意,评价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应试文人一七律

情感表达,结构安排

《插田歌》

刘禹锡

农村题材一古体诗

语言风格对比

你看每一首诗都是有特点的,都是与生活相关的,是有语文味的。不要唯应而应,要真切,要自然。我举例子。

 

访落

                《诗经·周颂 》

访予落止,率时昭考。於乎悠哉,朕未有艾。将予就之,继犹判涣。维予小子,未堪家多难。绍庭上下,陟降厥家。休矣皇考,以保明其身。

 注:周成王即政告庙,以咨群臣诗。

小毖

                        《诗经·周颂 》

    予其惩,而毖后患。莫予荓蜂,自求辛螫。肇允彼桃虫,拚飞维鸟。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

注:周成王惩管蔡之祸而自儆诗。

 

请阅读以上两首小诗后,回答下面两道小题:

1.两诗中“未堪家多难”含意之异。

2.《小毖》诗结尾戛然而止,请简析其艺术效果。

 

诗歌考察主题、意象、情感、手法、结构等,这两道题考了哪些方面?

“未堪家多难”,他的环境一样吗?不一样。《访落》是初登皇位,《小毖》是平定三监之乱后。心境会一样吗?不一样。当时国家处于多事之秋,周朝确立还只有两年,周武王就驾崩了,这时年少的周成王继位,缺少经验,很难控制。他觉得“未堪家多难”。说话的语气也不一样,说话的语境也不相同。一个是初登政坛讲的话,后面这个“未堪家多难”是发生三监之乱以后,觉得自己本来国事就多,难以应对,又遭这样的大乱。 “未堪家多难”,环境、心境、说话的语境都不相同。

我们再看《小毖》诗结尾戛然而止,请简析其艺术效果。

其实我不觉得这是有意为之。而是一种自然的生成。原因在哪儿?他已经说到这儿不知道说什么了。因为他毕竟年纪不大,又因自己未能未雨绸缪,未能觉察,导致了举步维艰的境况,一种深深自责后的无言以继。这是典型的泣不成声。不能说了就不说了,直接就停止了。这样给人留下的效果更能感动在场的人。

命题人用专业说话,还会关注高考的公平性、注意普适性。

考生有城市的,有农村的,生活的环境都不相同。今年高考大家都是在家复习,一网同构。那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我们会出现什么状况呢?

下面请看这张图:

43

这是《易经》第59卦涣卦,讲的是一次洪水来临,个人、社会、群体、国家,是怎样应对灾难来临的卦。爻辞记录了这一事件的始末。

我们看另外一张图:

44

这是疫情发生以后,各地对湖北对口支援的表。

这是日本来支援中国,邮件上的口号是“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这句话大家很熟悉的。45

这是疫情实况跟踪,从这四张图里面,你能看到些什么呢?若从中选择两幅、三幅,或者四幅图,提炼出你的观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你怎么写?

这都是我们熟悉的情境。高考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机制,也是一种社会机制,命题者大多会从考生熟悉的材料入手,为什么?这样更能考出考生的学科素养、思维能力品质,我举一个例子:孙悟空和唐僧的一段对话。

孙悟空对唐僧说:“师傅,我看到他是妖怪,所以我打死了他。你看不到他是妖怪,所以你不让我打他。 ”

唐僧对孙悟空说:“悟空啊,你看到的只是表象。”

悟空说:“不是,表象就是一个人”。

“那就是说你看到的是一个现象,她是一个妖怪,你这一棍子打下去,他带着怨气离开了,再去投胎到下一轮,他还会怨气重重,会来伤害人。我所思考的是,既然他来到了这个世界上,我怎样用我的德行,我的佛法,我的空间,我的能量来感化他,让他下一世轮回的时候,不再是一个害人精。”

这就是说我们看事情有一个现象,本质,还有一个本源,还有一个事物发展变化的轮回的过程,循环往复。

那这种层次的体现,又是怎样体现的呢?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常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