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情境化,语文高考命题的手段
一套试卷是不是一个大情境?每一道小题就是一个小情境。我们在应考的时候,每天做语文试卷,分数提高快吗?不快。为什么?
语文是灵活的,它是一种感觉。你掌握了基础之后,就是融会贯通,形成一股子气,灵动之气,一种大气,一种文气。
试卷是一些文章,22道题,基本上每一道题都是一个小情境。而这个小情境都是一个片段,那片段文字代表某一个人写的。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个性,再加上出卷的人不止一个,是一个团队,这个性就丰富了。但高考不是考个性,而是考共性,考题是共性的。每一个人都会将个性融贯在我们的考试标准中,以考试标准为指引来形成考题。
考题就是一个母卦,一串的变,八卦可以变成六十四卦,而语文考题,只要掌握了解读的方法,有这种思维的好习惯,一个字一个字的读懂,你读哪一篇文章不是文章啊,随他出什么文章都是一样的。
我不建议去猜题,出题人自己都不知道题目是怎么出来的,我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有过多年的高考命题体验,每道题都是按照考标一步步走出来的,试卷是通过几十次打磨出来的,你怎么猜得着?
但是这个试题又个个都可能猜得着的。为什么?来源于生活,与时代靠近,与生活靠近,与我们的发展靠近,所有的人事皆可入题。都可以入题,你何苦去猜?最好的就是把基本功练扎实,以不变应万变。
今年的高考会更适合我们不愿意做死题的同学,而喜欢做灵活题的这种心理需求。
以后的高考,题目也会越来越灵活,会更加体现文本的特征,反对套路化。
我们在教题的时候总是在讲,什么题用什么格式答。踩点是必须的,一个题有一个点、两个点、三个点,我刚才举的例都是用三个词,三点理由,三个方面,为什么?因为三就已经比较多了,你答题的时候六分,三个点,他不至于搞出八分来。你看我们语文卷的题目有一个是8分的吗?都是六分或者九分,三个点,三个主要的就可以了。这不是套路,是规律。
我再举一例:
1957的11月178,毛泽东主席在莫斯科大学对台下数千名中国留学生和实习生们说: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到底是你们的。你们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2020年3月15日习近平主席给北京大学援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习近平这样点赞新时代中国青年。
“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你们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
阅读以上两段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你怎样提炼观点,布局全篇?
再看这里两张图:
这是由多图组合的,你从这些图里面任意挑选三幅,或四幅,或五幅,能写成一篇对防疫抗疫的赞歌吗?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高考考试评价体系》对2020年语文高考命题趋势的影响,具体会体现在:
1. 会更加注重“立德树人”这一核心的巧妙渗透,更加与语文学科本身相融合,体现导向性。
2.会更加注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更具语文味。体现学科的专业性。
3.会更注意关注高考的公平性、普适性。
4.从知识到常识,从常识到学养,从学养到学识,从而实现高考的公平性和选拔性,区分水平的层次性。
5. 区分水平的层次,还可能在命题材料上向各学科延伸,体现跨学科的涵盖性。
6.今年的高考会更适合我们不愿意做死题的同学,而喜欢做灵活题的这种心理需求。会更加体现文本的特征,反对套路化。
高考试卷是相对系统、科学、创新的,它会根据目标,用语文味的式样,满足考生的需求,促进考生的发展,展示考生的水平。
高考语文考卷是用专业说话,为选拔人才创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