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是近一个世纪以来破坏性最大、波及面最广的一次灾害,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经济实力、发展战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当前,尽管全球疫情仍在扩散蔓延,但是我国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战争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复工复产和经济恢复正在有序推进。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纵观世界历史,经济的灾后恢复,关键在于产业复兴;要转危为机,必须捕捉国家健康战略产业发展的风口机遇,率先推动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新兴产业集群。
大力发展国家健康战略新兴产业集群的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以人民为中心、以健康为根本”,要“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摆在首要位置”。抗疫两个多月以来,全国各领域医学科学家、国家级医学团队、一线医生和护理人员齐心上一线,集聚医学研究智慧和医学救治力量,积极应对特大突发公共卫生灾害,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本次战“疫”更加体现了发展国家健康战略的重大意义和必要性,也为进一步发展国家健康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创造了机遇。
其一,研究救治新冠病例,积累了世界前沿经验。抗击新冠病毒肺炎是一种人类从未面对的新挑战,也是我国医学研究、临床医学领域科技创新的一个契机。我国最先进行病毒检测并向世界发布基因排序。这是我国生命科学、医学科研和医学临床实践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其二,跨学科跨地域医学合作,培养了医学健康科学团队。本次战“疫”中,不仅全国呼吸、感染、重症领域的顶级专家深入一线,而且结集了几乎所有医学专业和医院科室的老中青医学骨干力量;不仅大量采用先进的核酸检测、基因测序、西医诊疗、紧急生命支持系统等医学成果,而且发挥了中医药在抗炎、排毒、理疗、康复方面的特有优势;不仅对病患实施救治护理,而且关注心理疏导和精神康复。这种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对于未来国家健康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人才储备。
其三,医学健康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了医学协同创新效应。这次抗疫不仅为我国新冠肺炎的病理学、病原学、流行病学、免疫学等协同创新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先发病例和医治经验,而且设置了大量网络视频会诊、检测报告与CT影像结果分享机制,在国内各地的医院和医学团队之间普遍开展交叉合作研究,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诊疗方案。在很短时间内,就已经在Nature, Science等世界顶级医学期刊发表了一批有影响的研究成果,率先向全世界发布新冠病理特征,与各国分享治疗手段等。疫苗研制走在世界前列,疫苗第一期临床实验已经在武汉展开,得到国际医学界广泛认同。这些研究推动了全球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对于我国医学领域继续开展免疫学研究,研制疫苗和有效药物等都创造了重要机遇。
培育和发展一批国家健康战略新兴产业集群
目前,针对异常特殊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发展需要,中央提出坚持“六个稳”目标,指出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推出了七个领域的“新基建”,包括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5G基站建设、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涉及30万亿的投资。本轮基建投资与以往相比,交通、能源、水利等传统基建着力补短板,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则成为稳增长和促创新并驾齐驱的重要发力点。新基建的关键在于“新”,发展国家健康战略新兴产业集群不仅是应对未来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基础设施保障,而且与“新基建”领域密切相关,是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切入口。
因此,建议把握国家健康战略发展的大机遇,培育和发展一批国家健康战略新兴产业集群,纳入国家“新基建”和“十四五”规划布局。建议着重在以下6个方面推动新健康产业集群发展。
(1)新冠病毒科技协同创新与产业化开发:发挥疫情期间全国顶级医学专家团队在鄂集结形成的合作基础,联合全国病毒学、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学、临床医学、生物医学、环境医学、公共医学等领域学者,组织研究医学跨学科诊治技术、中西医结合诊治技术手册,推动新冠对症药物研发、疫苗研发、中医药调理和康复方案等。以此契机,建议在武汉设立“国家新冠病毒医学科学协同创新基地”,大幅度推进我国生命科学、医学健康科学、公共卫生领域的科研突破和产业化发展。
(2)新兴医疗与公共卫生器材产业:促进移动式CT、呼吸机、心电监测仪、快速检测试剂、红外测温仪、高标准口罩、医用纺织品、防护服、防护镜、防护面罩等重要医用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升级。由于湖北在全国救治强度和力度最大,积累了大量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临床药物随机控制试验等,建议在湖北建设全国最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与自然灾害事件医疗制造中心,公共卫生产品国家储备中心、供应链调度中心。
(3)新兴医疗人才培养与健康教育产业:由国务院领导全国医学研究机构、医师组织机构、医学类高校、著名公立三甲医院、社会保障体系等建立“国家公共卫生应急医疗响应联盟”,在各省市区建立“省级公共卫生应急医疗响应平台”。增大资金支持力度,发挥全国高校医学类专业优势,根据社会需求扩大招生规模,培育发展拔尖医学团队,培养专业医师与全科医师、护士与护理队伍。解决医疗人才医学暴露防护与人身安全保护问题,提高医学人才的职业地位与待遇,建立公共卫生与健康人才培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演练基地。同时,发展面向全民、全生命周期的新健康教育产业。包括:采用现代电子技术和移动互动终端,培育新健康理念,普及健康和医学常识,普及突发健康疾病的现场救治知识,推行新餐饮健康理念、新中医药健康教育、新社交健康礼仪教育等。
(4)新兴医疗智能制造产业集群:根据疫情中凸显的未来生产、生活的新趋势,以及建立疫情后常态化的公共卫生预防与应急体系的需要,建议加快提升医疗制造智能化、自动化水平。优先发展以下产业:高端医疗仪器设备产业(如固定式和移动式CT机、高性能呼吸机、快速核酸与抗体检测、生命监护仪器、体温和血氧等测量仪器、公共场所动态感应体温监控仪器和心脏复苏抢救设备等应急医学设施、精密电子化养老监护仪器等);机器人和AI制造产业(如采用无人技术进行样本采集、污水检测处理、空气检测处理、医疗领域安全自动检测、医疗废弃物处置等);无人机和智能监控、智能物流产业;大数据大信息产业(大数据交互平台、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信息交互硬软件等);新电子信息产业(包括芯屏端网、电子支付结算、电子追踪系统、电子显示系统、远程电子共享系统、智能会议系统和智能办公系统等);新健康食品产业(包括发展绿色、无污染优质农产品、严格控制动植物检验检疫,采取举报制和严厉惩罚措施,彻底杜绝野生动物交易);建立全国健康大数据平台共享,全国健康码常态化建设与管理等。
(5)新兴医学康复与康养产业:根据疫情中发现的老年病患多、基础疾病复发多、出院复阳和愈后炎症等问题,以及专家提出的需要长期与该病毒作斗争的预测,建议以此契机,推动全国医学康复、老年康养产业大发展。在大城市的远城区、交通便利的新农村地区、生态保护区域,建立大型医学康复基地和高端康养医院,采用先进理念培养康养医护人员,加大智能康养设备、体检设备制造,推出系列康养衍生产品。
(6)新兴体育文化产业集群:在各地发展重点体育运动项目的同时,带动相关场馆建设、俱乐部运营和赛事管理,提升城市形象;将游泳、体操、长跑等专业运动与全民健身结合,从小学开始持续推进运动健身,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围绕健身理念、健身场所、健身器材、健身活动、健身教育、健身服装鞋帽装备用品、社区健身器材和管理等打造产业链;发展线上健身App与线下健身教练结合的模式;推动发展新型文化传播App,大众掌上阅读、音箱、影视、在线直播等新媒体。
总之,要以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为中心,从大健康、大卫生的高度出发,加强全局性、战略性思考,从国家层面制定整体性解决方案,推动解决当前和长远重大健康问题,为人民群众创造出更多的健康福祉。围绕公共健康的各方面部署一批新兴产业集群,纳入国家“新基建”和“十四五”规划中。在未来5-10年重点支持发展,补齐国家健康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推动国家健康新兴产业集群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绿色发展、持续发展,使之成为引领我国中长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邹 薇: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