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金融 > 宏观大势 > 正文

“新基建+民生”将带动新业态大发展

当前,信息技术已成为人们生活所依赖的基础设施。随着万物互联时代即将到来,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基建”将带来更多新消费,支撑更多民生应用。信息技术“新基建”的快速发展,不仅能吸引信息技术产业领域大规模投资,还会创造大量新产品新服务,带动信息消费等新型消费快速增长。“新基建”能优化资源配置,使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民生服务深度融合,解决为民服务的一系列短板和瓶颈。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基建”服务民生、带动消费得到了最佳体现和检验:5G远程会诊为疫情一线送去更多医疗资源,大数据分析在疫情溯源监测、分析研判和防控部署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人工智能+”“云课堂”“云蹦迪”“云旅游”等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学习娱乐两不误……

当前,信息技术已成为人们生活所依赖的基础设施。随着万物互联时代即将到来,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基建”将带来更多新消费,支撑更多民生应用。

提振消费重要力量

日前,多地都在发放电子消费券。深圳市福田区联合美团点评和微信两大平台发放3000万元电子消费券,深圳市罗湖区发放3000万元微信电子消费券,浙江嘉兴发放2亿元微信电子消费券。

之所以选择微信发放电子消费券,不仅因为微信支付有8亿月活跃用户,还因为其背后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信息发布及触达目标对象提供了便利。电子消费券通过数字化技术助力消费市场迅速回暖,是提振消费的生动实践。

“数据驱动的信息消费活力进一步释放。”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副主任杨春立对经济日报记者表示,大数据与各行业加速融合,催生越来越多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有效促进了信息消费。大数据融入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网联汽车功能开发中,推动信息产品和服务跨越式创新;大数据融入电子商务、金融、医疗业务中,拓展了以数据信用、数据画像为核心的精准服务,精准营销、信用借贷、个人健康管理等新型信息消费服务焕发活力;大数据融入交通出行、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管理中,为社会公众提供个性化服务。

不仅是大数据,杨春立认为,“新基建”是多项技术的综合集成和群体性应用,其快速发展不仅吸引信息技术产业领域大规模投资,还会创造大量新产品新服务,带动信息消费等新型消费快速增长。

众诚智库高级副总裁柳絮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国家大力推动“新基建”,以支撑基于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新型消费。新消费既有现有消费模式的升级,也有基于新技术的新模式和新业态,市场规模将超过万亿元。

多元化消费场景显现

近日,5G版vivo S6系列手机发布。vivo副总裁、中国市场总裁刘宏介绍:“5G版手机虽然售价更高,但很多消费者仍愿意‘一步到位’,选择5G手机的比例超过70%。”

杨春立表示,“新基建”中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领域带来了多种新型消费应用场景,基于新型智能终端产品的消费场景层出不穷。5G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智能服务机器人、4K/8K超高清电视、全自动测温仪、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医疗设备、无人机等智能硬件产品和服务等供需两旺,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

截至3月26日,我国5G手机产品类型有76款,累计出货量超过2600万部,其中1月份至3月份出货量为1300万部。调研机构Counterpoint预计,今年我国5G手机出货量将超1.5亿部。

柳絮认为,除了社区零售、无接触零售、在线娱乐等新型消费场景目前比较成熟外,无人快递、智慧商店等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型商业模式也正在快速发展。

“沉浸式体验感消费场景蓬勃发展,进一步增强市场活力。”杨春立介绍,VR/A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发展,使虚实交融的沉浸式应用场景成为可能,并通过搭载视频、游戏、娱乐、电子商务、本地信息服务等多元化应用,营造全方位、立体化感官体验和消费服务,激发更多信息消费潜力。5G及“人工智能+”、“云课堂”、赛事直播、远程医疗、“云K歌”、VR/AR旅游、数字科普、VR试衣、VR看房、智慧酒店、刷脸支付等新型消费模式不断涌现。

此外,泛视频音频消费应用场景层出不穷,开启信息消费的巨大潜力。短视频电商、短视频直播、短视频营销等生活化、交互性、便捷性的消费场景不断涌现。数据显示,从2017年到2019年,我国短视频APP日均使用时长从不到1亿小时飙升至6亿小时。思科视觉网络指数显示,到2022年,全球视频流量将翻两番,届时将近一半的设备和连接都具备视频功能。

改造提升民生服务

从3月28日起,重庆市民只需出示“健康乘车码”,就能完成健康核验和乘车移动支付。这是重庆市联合腾讯云、腾讯乘车码团队,利用大数据、移动支付等技术,将市民出行必备的“渝康码”和“乘车码”二码合一。据悉,腾讯防疫健康码已累计亮码超过30亿人次,覆盖9亿人口,累计访问量突破100亿,还推出了国际版。

疫情期间,为了确保卫生安全,地铁运营方要实时监测空调和通风状况,人工巡检费时费力,还有交叉感染风险。怎么办?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服务商明略科技集团为上海地铁打造智能维保系统,通过大数据技术实时监控空调和通风设备,并及时响应维修,实现了远程监测、高效预警和巡检,让百姓安心出行,这是疫情期间大数据技术在民生领域的生动应用。

“‘新基建’能优化资源配置,使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民生服务深度融合,解决为民服务的一系列短板和瓶颈。”杨春立举例说,互联网平台能够打通一个个中断的数据链,形成畅通的数据“经络”,优化医疗防护、优质教育等资源配置,提供更精准服务。

杨春立认为,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将加速与个人穿戴、家居生活、交通出行、健康健身等消费需求集成融合,一方面加速服务民生的信息产品、信息服务迭代升级,另一方面催生越来越多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提供更加便捷、智能、精准的民生服务。

同时,“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互联网+医疗、5G+VR在线问诊、在线招聘等民生服务模式,通过整合聚集跨部门、跨层级、跨业务、跨地域间的多种资源,使多方主体协同联动合作,以信息流带动物资流、技术流、资金流,改变着整个社会和经济运行模式,并推动民生服务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

柳絮强调说,目前“新基建”中的信息技术已发展得比较成熟,要想更好服务民生,还应深入挖掘民生服务需求,以人为本,做好数字治理。

“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领域大规模应用,需要关注数据安全、隐私保护和算法公平等数字治理问题,推动政府、企业和社会等多主体共同参与数字治理,使技术更好地为民生服务。”柳絮说。

[责任编辑:潘旺旺]
标签: “新基建”   改善民生   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