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政治经济体系正经历着历史性的剧烈变迁和演化。“黑天鹅”事件、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与全球战“疫”,已经成为影响国际社会的标志性事件。新冠肺炎疫情虽然破坏了国际社会的稳定性,并成为阻碍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但也为各国团结合作提供了历史机遇。对此,中国需要在非常之时采取非常之策,以超凡的勇气、超常规的战略大刀阔斧地促进经济增长,推动国家公共卫生基础设施体系高质量建设,启动医疗卫生体制升级改革,提高国家应急管理能力,以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国际合作为契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关键词】世界秩序 公共治理 经济增长 中国战略 【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识码】A
当前,国际社会暴发了以新冠肺炎疫情为典型代表的一系列“黑天鹅”事件,引发各国学术界和决策层对世界百年大变局背景下“庚子年之变”的思考和讨论。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中国完全实现脱贫目标的决战之年。如何应对一系列由“黑天鹅”事件与“灰犀牛”事件叠加带来的挑战,如何在挑战、风险和危机中找到并抓住发展的新机遇,是中国决策层和学术界共同面临的紧迫课题。在全球战“疫”不断加强、全球治理变革持续推进、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持续演化、重构乃至新建的历史背景下,中国需要采取非常之举应对各种可能的历史变局和战略困局,抓住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并进行科学的战略决策,持续而稳妥地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
“黑天鹅”事件、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与全球战“疫”,已经成为影响国际社会的标志性事件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政治经济体系正经历着历史性的剧烈变迁和演化。以小概率出现和发生为典型特征的一系列“黑天鹅”事件与以正态概率分布为显著特征的“灰犀牛”事件叠加,成为大变局时代的典型标志,也是推动世界秩序演化、重构乃至新建的关键因素。“黑天鹅”事件、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全球战“疫”,已经成为影响国际社会的标志性事件,是改变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演化方向的关键动力。
第一,以突发性激烈冲突为特色的“黑天鹅”事件引发世界格局动荡。2020年初,美国发起对伊朗高级军官的暗杀行动,伊朗则采取严厉的报复措施,不仅进一步激化了中东地区的大国矛盾和冲突,而且其影响迅速向全球扩散,这是国际政治及国际关系领域的“黑天鹅”事件。这一事件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影响。一是美国与伊朗的矛盾进一步激化。报复与反报复、制裁与反制裁的一系列政治经济事件必然会相继出现,甚至会衍生出其他各种形式的“黑天鹅”事件,形成累积因果循环效应。二是打破中东地区虽然动荡但仍然保持一定程度的僵持性平衡的局面。在新的僵持性平衡建立以前,各种群体性、序列性、突发性的冲突和对抗必然持续登场。三是国家矛盾与冲突的道义底线和红线不断被打破。现存国际关系的某些惯例和准则不断被改写,国际关系结构的动荡化和恶劣化进一步加深,重构国际关系准则和秩序更为艰难,但重构的紧迫性必然为国际社会大多数成员所认知。四是推进大国关系演化步伐。国际社会中敌我关系、盟友关系、伙伴关系的演化从微观积累的量变向宏观分化的质变转变,进而推进国际秩序的解构与重构。五是大国道义影响力格局深刻变化。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大国的道义影响力和干预行为的合法性持续下降,以中国为代表的非西方大国的道义影响力和维护世界秩序的能力持续上升。
第二,以不确定性和超出预期为显著特点的“黑天鹅”事件诱发乃至催生区域格局变迁。2020年初,在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及地方议会的选举活动中,台独势力超预期地赢得了选举。主张两岸统一的非台独势力不仅没有赢得选举,还出现了超预期的惨败局面。这次小型“黑天鹅”事件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我国台湾岛内的统独势力由量变转换为质变。台独势力逐渐做大并已经开始主导岛内未来走向,打破了岛内政治结构的传统认知及传统预期。二是海峡两岸关系演化显示出新特征。促进并尽快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逐渐成为大陆主流民意和国家共识,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为重要内容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历史性的新阶段。三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阻碍中国完全统一的国际遏华反华势力的策略和行为方式超出传统认知和传统预期。海峡两岸博弈及外部势力介入博弈向最终摊牌方向快速动态演化的速度和烈度超出大多数人的已有认知,因此,中国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然演化出新内涵和新内容。此外,英国最终实现脱欧、澳大利亚森林火灾以及来自非洲的蝗灾,也是2020年出现的“黑天鹅”事件,其影响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欧洲一体化遭遇挫折,英国正式退出欧盟,欧盟势力和影响力的高峰阶段已经成为历史;二是英国内部矛盾和分离主义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苏格兰和北爱尔兰的分离倾向乃至分离运动会表现出新特点和新态势,英国内部的矛盾和纷争必将影响其对外政策;三是澳大利亚暴露出了应急管理能力、灾害治理能力低下以及行政效率不足等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显示了西方国家制度的内在缺陷;四是依靠少数国家的力量很难应对全球性自然灾害,需要建立治理自然灾害的全球机制。可以说,“黑天鹅”事件已经成为改变区域格局的重要因素。
第三,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举国举措,不仅显示了中国强大的动员能力和高效的组织能力,也显示了通力合作的重要性。目前,中国国内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与扩张的势头已经初步得到遏制,中国在抗疫过程中作出了巨大努力,也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中国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行动具有六个显著特点。一是具有超强的政府动员能力。中国政府在应对突发疫情时具有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和组织保障能力,能在短时间内动员全国人民参与,开展一场声势浩大的人民战争。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全民战“疫”,中国人民正在书写人类抵抗突发疫情的历史。二是具有高效的社会组织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此次疫情抗击过程中充分显示出来。疫情暴发以来,湖北省及武汉市作出了巨大的牺牲,特别是作为拥有1000万以上人口的超大城市武汉,为了防止疫情扩散而封城。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各地通过对口支援方式给予湖北省及武汉市巨大的支持。全国一盘棋,共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在西方国家及其他非社会主义国家是很难顺利做到的。三是具有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医务工作者表现出了勇往直前的牺牲精神,特别是疫情暴发初期和疫情传播高峰期,大量医务工作者、基层公务员、社区工作者不顾个人安全,积极参与疫情防控,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四是具有团结协作和友爱互助的精神。为了战“疫”的胜利,14亿中国人民积极配合政府安排,坚持个人利益服从国家整体利益,彰显了团结协作和友爱互助的无私精神。五是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在最为艰难的时刻,一些对华不友好国家、反华势力乃至台独势力,突破人性底线,不仅不伸出援手帮助抗疫,还乘人之危、落井下石,大多数民众特别是海外华侨、华人以及留学生积极帮助中国抗击疫情,同时反制各种反华舆论和反华行为,书写了一首气势恢宏的爱国主义战歌。六是具有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在此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巴基斯坦、柬埔寨、俄罗斯、韩国、日本等都曾向中国人民提供帮助和支持,因而在这些国家面临困难时,中国也积极提供帮助。比如,在韩国、日本和伊朗发生疫情时,中国及时提供援助,更好地诠释和践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第四,全球战“疫”推动全球治理变革以及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国际合作机制的构建。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的医疗卫生体系和地方治理能力形成了挑战。不可否认,在疫情暴发初期,中国在信息披露、防控机制、地方治理能力等方面显现出一些短板和不足,但通过强大高效的中央政府的组织和调配,一整套科学完善的防控体系很快便形成了,初步遏制了疫情传播和蔓延的势头。2020年2月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开始在韩国、日本、意大利、伊朗等国家及地区蔓延,全球多数国家开始抵抗新冠病毒,因而可以称为全球战“疫”。全球战“疫”态势的形成,有利于推动全球治理变革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国际合作,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凝结全球抗疫共识。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初,一些西方媒体发表了一些对华不友好的言论,最为典型的便是美国《华尔街日报》用种族主义标题诋毁中国。美国商务部部长甚至期待利用中国的疫情促进制造业回归美国,却没有认识到中国抗击疫情的行为不仅是为中国人民的健康安全而战,也是为世界人民的健康安全而战。随着疫情的蔓延,特别是日本、韩国、意大利病例的急剧增多,病毒已经波及全球多数国家,大多数国家的社会精英和普通民众逐渐认识到中国人民特别是湖北省及武汉市人民作出的伟大贡献。当前,世界各国的主流精英和普通民众已经认识到了凝结全球共识的重要性。二是能够突显全球共同抗疫的重要性。新冠病毒作为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新兴病毒,如果不能迅速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则很容易在社区传播,并最终出现大流行的最坏结果。仅依靠单一地方政府或者单一国家的力量,特别是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医疗资源较为匮乏的发展中国家,很难有效防控疫情。即使是经济发达的国家,比如日本、韩国、意大利等,也需要其他国家的协调、配合与帮助。因此,世界各国共同抗击疫情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性。三是展现构建重大疫情跨国传播治理国际合作机制的必要性。新冠病毒出现大规模跨国传播暴露了国际社会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存在的短板,最为典型的例子便是“钻石公主号”传播事件。游轮上的游客来自不同国家,游轮的注册地、船籍、股权结构等涉及多个国家的众多权利主体,使得防控措施复杂且效率低下,最终导致疫情不断蔓延且恶化。之所以出现此种现象,就是因为缺乏高效的国际合作机制。四是充分显现大国在全球战“疫”的中流砥柱作用。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对社会动员能力弱或者社会治理效率低的发达经济体造成了冲击,比如日本、韩国、意大利等,同时也对发展中国家造成了冲击。中国能够迅速控制疫情蔓延,原因便在于其充分发挥组织能力、社会动员能力以及综合国力的比较优势。因此,全球战“疫”的胜利需要大国充分发挥能力并贡献智慧。五是彰显建立高效的国际协调和组织机构的重要性。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世界卫生组织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其他的国际组织特别是区域性国际组织并没有充分发挥效能,显示出了区域性国际组织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因而,如何构建一个高效有序、具有较强跨国协调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全球重大疫情预防控制机制,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期待。
总之,“黑天鹅”事件、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战“疫”,已经成为影响并推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演化的关键因素。如何有效预防“黑天鹅”事件对国际社会造成的系统性与非系统性的政治经济风险?如何有效遏制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发展产生的破坏性影响?如何在全球战“疫”背景下促进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的国际合作?要妥善解决这三个问题,需要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以适应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全球治理体系及治理机制正处于深刻变革之中,世界政治经济旧秩序处于被重构乃至新建构的历史进程中
当前,世界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及新的时代。“黑天鹅”事件、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全球战“疫”,是全球治理变革和国际秩序新构的关键因素以及推动力量。当代国际社会正经历百年大变局,突出表现为以中国为代表的非西方新兴大国崛起,广大发展中国家推动现存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变革的积极性和能力提高;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全球影响力下降,但不愿意放弃其在国际社会的既得政治经济利益。总之,全球治理体系及治理机制正处于深刻的变革之中,世界政治经济旧秩序处于被重构乃至新建构的历史进程中。
笔者所言的全球治理变革也称为全球公共治理变革,是指全球公共事务治理主体、目标、原则、内容、工具、制度安排及相关机制的根本性调整与优化过程。全球公共治理主体是指参与全球公共事务管理的社会行为体;全球公共治理目标是指全球公共治理需要达到的目的;全球公共治理原则是指进行全球公共治理需要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伦理标准;全球公共治理内容是指全球公共治理涉及的公共事务,特别是跨国公共事务;全球公共治理工具是指在全球范围内用于跨国公共事务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全球公共治理制度安排是指进行全球公共事务管理的各种惯例、法律、组织形式及行为准则;全球公共治理相关机制是指与全球公共治理相关的各种博弈规则和激烈约束体系。世界秩序重塑是指国际社会中跨国行为体之间关系和结构的重新界定和塑造,包括跨国行为体在国际社会中的角色认定、彼此之间权力责任关系的界定、彼此之间分工合作规则及相关制度安排的重新确立等。全球治理变革的过程也是世界秩序重构的过程。世界秩序重构不仅能够为推动全球治理变革提供条件及保障,也能规范和引导全球治理变革的方向。
处在新历史阶段的世界的突出特征是全球治理变革表现出新方向和新特征。全球治理变革是持续不断的过程,也是全球范围内公共事务管理的权力责任关系调整的过程,涉及多个领域、多个环节,包含多方面内容。目前,全球治理变革表现出的新方向和新特征主要有五方面。一是全球公共治理主体角色的结构调整。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已经成为全球公共事务管理的关键参与者和重要主导者,以美国为代表的传统西方大国在全球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与影响力持续下降,广大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公共事务管理的偏好、积极性、能力不断增强。传统全球公共事务管理的角色结构逐渐被打破,新的角色结构正在形成。二是全球公共治理主体权力和责任结构的调整与演化。现存全球治理体系仍然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所主导,主要维护西方国家的整体权力与利益。西方国家在跨国公共事务管理中居于垄断地位,但并不能承担与之匹配的责任,导致国际社会中霸权主义横行,单边主义、民粹主义、分离主义等蔓延。进行全球公共治理主体权力和责任结构调整的目标是建立跨国公共事务管理中权力与责任相匹配的机制,维护所有国家特别是新兴国家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权力和利益。三是全球公共治理原则和目标的重新框定。中国倡导的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具有普遍的道义与伦理价值,能够为世界各国所共享。在跨国公共事务管理中追求共商、共享、平等、互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将成为全球治理变革的最终目标。重新确立跨国公共事务管理中的道义与伦理标准,能够把不符合时代潮流的落后理念与伦理价值排除在全球公共治理之外,促进人类进步。四是全球治理组织体系的优化和完善。目前,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在全球治理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但这些组织往往受以美国为代表的少数西方国家所干扰和控制,因而需要持续推进变革。应排除少数国家及其政治势力对国际组织的操纵和控制,推动新型国际组织的创建和发展。五是全球治理规则体系的变革。现存全球治理体系及机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主导建立的,主要维护的是美国及西方国家的整体利益。当前全球治理的一些规则及制度安排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国际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要与时俱进地进行变革创新。
总之,在新历史阶段,全球治理变革的重要特征是适应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主要目标是革除脱离时代发展的全球治理旧体系和旧机制的弊端,构建全球治理的新体系及新机制。
世界秩序重塑是新历史阶段世界的突出特征,其核心目标是推动跨国行为体之间关系和结构的新调整和新塑造,以适应新的世界政治经济发展需要,维护国际社会稳定运行。“黑天鹅”事件、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战“疫”,对世界秩序重塑的影响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黑天鹅”事件影响国际合作机制的构建与完善。“黑天鹅”事件虽然是小概率事件,但对国际社会的影响和冲击却具有突然性、难以预测性。除了自然性“黑天鹅”事件,还有社会性“黑天鹅”事件。社会性“黑天鹅”事件通常是由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世界政治经济事务进行不当干预造成的,因而问题的解决需要充分发挥各国力量特别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的力量。由此,大多数国家参与“黑天鹅”事件风险防控国际合作机制的构建和完善成为历史必然。二是控制疫情跨国传播的大国合作机制构建亟需提上日程。大国的政治经济影响力和防疫能力较强,因此是有效防控疫情跨国传播的关键力量。大国之间只有进行通力合作,才能够维护世界政治经济的稳定。三是全球战“疫”的国际合作体系构建不仅具有可能性,还具有必要性。如果脱离国际合作仅依靠国家自身力量,是不可能完全战胜大规模疫情的。四是中国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和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效执行能力,能够为世界各国所借鉴。五是世界防控系统性与非系统性风险及危机治理机制的形成。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维护国际政治秩序稳定,需要全球力量的共同参与。要充分发挥各国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共担成本、共享成果,由此形成跨国风险控制与危机治理的全球体系。
总之,在新历史阶段,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处于持续不断的动态重构过程。“黑天鹅”事件、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全球战“疫”,虽然破坏了国际社会的稳定性,并成为了阻碍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但也为各国团结合作提供了历史机遇。事实上,无论是全球治理变革,还是世界秩序重塑,中国都在诸多领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全球战“疫”、全球治理变革以及世界秩序重塑的过程中,中国需要直面各种挑战,把握发展机遇
2020年是中国脱贫攻坚的决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社会经济发展任务重、时间紧。如何实现国家既定的发展目标,是对中国决策层、学术界以及广大人民的战略性考验。
“黑天鹅”事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战“疫”,给中国发展带来了多领域、多层次、多环节的复杂挑战,如果不能够妥善处理,则可能会诱发其他风险和危机。当前,中国面临的挑战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长压力加大。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需求造成了冲击,同时阻碍生产和社会总供给。经济没有适度增长,必然影响政府财政收入和社会就业率。二是社会及政治稳定面临不确定性因素冲击。如果经济增长、就业人数、财政收入不能达到相应的水平,社会稳定程度及政府稳定社会的能力和工具就会受到影响,特别是受疫情冲击较大的地区和行业,社会矛盾存在激化的可能性。三是国家安全和统一面临新挑战。抗疫期间,个别国家落井下石,采取诸多反华遏华措施,威胁中国的领土主权和国家安全。比如,台独分子在利用疫情分裂国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其冒险性、投机性、勾结外部反华势力的反动性已经超出传统认知底线,如果不进行有效遏制,无疑会导致巨大灾祸。四是地方政府治理能力以及干部危机管理能力面临挑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央政府和大多数地方政府显示了强大的组织能力和高效的执行能力。但不可否认,在疫情暴发之初,少数地方政府的表现差强人意,没有达到国家和人民的要求及期待。五是疫情全球蔓延,对出口、国内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安全造成冲击。疫情的全球扩散冲击了全球的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使得外向型经济部门面临更为沉重的国际市场压力,国内产业链的完全性和供应链的安全性面临诸多不确定性风险。六是应急公共医疗资源供给不足、重要基础性储备物资供应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充分暴露,对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
“黑天鹅”事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战“疫”等,虽然给中国带来了涉及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国家及地方治理能力、应急管理等方面的挑战,但也给中国发展创造了新机遇,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检验了中国的发展能力,为补齐短板提供了机会;二是提高了国家的动员能力,增强了人民的凝聚力,发扬了中华民族团结互助的精神;三是让友好国家看到了中国的能力,增强了对中国的信任和信心;四是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完善和优化提供了机会;五是提高了中国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能力。
面对全球战“疫”、全球治理变革以及世界秩序重塑带来的挑战,中国应抓住机遇,不断推动发展。其一,非常之时采取非常之举,着力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是顺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为了遏制新冠肺炎疫情及其他“黑天鹅”事件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中国需要制定和实施促进经济增长的超常规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增长的超常规发展战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启动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可以称之为“新时代新建设计划”,以弥补和对冲投资需求不足的影响。建议通过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大规模发行政府债券、基于国家信用的货币政策财政化等方法筹措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二是实施新时代边疆大开发战略。应启动大规模边疆开发战略,推动边疆地区发展,保障边疆繁荣稳定和国防安全。建议启动沿边高速铁路网和高速互联网建设,通过内地省市对口支援开发的方式推动边疆大开发战略的落实。三是落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应加大对高新技术行业的投资,维护供应链与产业链安全。
其二,启动国家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及物资储备保障体系建设,推动新时代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卫生体制的短板和不足充分暴露出来,特别是重要公共卫生物资储备体系不健全以及地方重大疫情防控能力建设不足等问题充分显现。因此,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补齐短板,保护人民健康。一是启动国家公共卫生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建议投资建设国家公共卫生大学,以培养专业人才;加大对公立医院的建设投资力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医疗体系;推动民营医院及医疗体系规范有序发展,弥补公立医院及医疗体系的不足。二是启动国家公共卫生及重大疫情防控物资储备保障体系建设。应从生物安全的战略高度进行高标准、前瞻性的超前规划建设。三是启动新时代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应强化医疗卫生的公共产品属性,加大国家投入。政府应承担起保障国家公共卫生产品充分供给以及医疗兜底服务的历史责任。
其三,树立危机意识,坚定维护国家安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一些友好国家和国际组织向中国伸出援手,与中国共克时艰。但也有一些反华势力不仅不提供帮助,还突破道义和人性底线,落井下石、乘人之危,在中国边疆地区挑起事端,威胁中国国家安全利益。还有一些反华媒体发表各种抹黑中国政府、中国人民以及中华民族的言论,甚至出现针对中国的种族主义言论和行为。在这种背景下,中国需要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利益,打破反华势力的任何幻想。
其四,提高地方治理能力,推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政府的强大动员能力、高效组织能力以及坚决执行能力等得到充分体现,但一些地方政府及相关机构的应急管理能力短板也充分暴露出来。对此,应充分总结教训,不断提高地方政府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同时,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培养优秀的地方治理人才。应推动并深化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其五,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重大突发疫情跨国传播及危机治理的国际合作。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大规模跨国传播,表现出全球流行的演化态势,要彻底遏制疫情发展,需要在四个方面加强国际合作。一是加强对友好国家的援助和支持,特别是疫情严重的发展中国家,比如当前对巴基斯坦、柬埔寨、伊朗、俄罗斯等友好国家的抗疫支持。二是加强对周边国家特别是疫情严重国家的支持。比如,加强对韩国、日本、泰国、菲律宾等周边国家的支持力度。三是强化与欧美国家的合作。应从防疫经验、组织体系、技术合作等方面帮助欧美国家战胜疫情。当前,新冠病毒在意大利已经呈现了大规模流行的态势,美国、法国、德国、英国也出现了数量众多的病例,中国可以为这些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四是发挥大国的担当精神,推动构建重大疫情防控与治理的国际合作机制。应倡导成立国际防疫合作组织,与世界卫生组织及其他国际组织共同应对全球重大疫情及公共卫生事件。
总之,“黑天鹅”事件、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战“疫”等,在给中国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其未来发展提供了机遇。因此,中国需要从促进经济增长、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危机管理等方面进行战略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当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抗击疫情的榜样。未来,中国需要在应对挑战、抓住机遇的过程中,采取非常之策,以超凡的勇气、超常规的战略大刀阔斧地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中国应推动国家公共卫生基础设施体系高质量建设,启动医疗卫生体制升级改革,提高国家应急管理能力,以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国际合作为契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世界经济专业博导、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
【注:本文系中国人民大学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重大规划项目“国际关系与政治学博弈论及大数据方法研究”(项目编号:16XNLG11)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保建云:《中国跨国公司崛起、华为模式与世界格局演化》,《人民论坛》,2019年第34期。
②保建云:《中国和平崛起与中华文明复兴》,《人民论坛》,2019年第27期。
③保建云:《如何应对逆全球化与新兴保护主义——对当前世界经济不确定性风险的分析研判》,《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7年第7期。
④保建云:《国家类型、国际体系与全球公共治理——基于中国天下观理念的分布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8年第4期。
责编/孙渴 美编/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