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这一轮经济全球化发展势头受到重挫,现有成果经历再评估,以比较优势和规模报酬递增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动力被撼动。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罗宾·尼布莱特等一大批国际知名专家“宣布”,经济全球化正走向终点。但是,也有包括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会长理查德·哈斯、新美国安全中心高级研究员罗伯特·卡普兰在内的许多国际战略学者认为,疫情“佐证了全球化是必须面对的现实、没有选择的选择,”“或成为经济全球化1.0和2.0阶段的分水岭”。
世纪大疫来势如山,但人类历史上曾遭遇过更残酷的经历。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认为,历史的“最终结果总是从许多个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就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有顺境,也会遭遇逆风,现在回头浪虽大,但不会终结,而是根据各国的选择出现不同发展方向。
当前,不少国家已在倒逼压力下开始自我调整、自我革新,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一些新的苗头性特征:
再安全化。资本的全球逐利性受到抑制,兜底意识增强,企业不得不从“更低的利润、更多的稳定”来考虑布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快调整,全球链条缩短,本地化、区域化和多元化态势增强。“经济主权”回归,各国加大对本国产业体系和发展规划的检视和规划,事关国计民生以及战略性、新兴、高科技产业恐加快“回家”进程,以弥补“短板”,严防“抄底”。
再区域化。各国政府以及跨国企业加大对“产品内分工”的反思和全球经济结构的调整,国际分工体系恐出现大调整、大变革。因应域内交通设施、人流、物流的畅通便捷,以及产业优势互补、易于管控等优势,区域一体化进程将加快,一国的“微循环经济”和区域“小循环经济”有望成为经济全球化新的动力。
再数字化。“在线”“远程”“云端”“非接触”成为热门词,大数据、人工智能、5G、量子技术等数字产业迎来发展机遇期。线上业务、跨境电商迎来爆发式增长,远程办公和区块链技术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和商业平台,经济全球化在云端前更加活跃。
再文明化。疫情对各国都是一场遭遇战和大考,既考验一国的经济基础、国民素质,也考验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执政者的治理能力,更考验民众与政府、执政者的互信关系。各国在自救与救人、自利与大义之间的选择应对,对疫情后国家间关系、国际力量对比产生直接影响,也会影响经济全球化发展路径。
值得注意的是,受疫情影响,“天下大乱说”“新旧冷战说”等各种国际政治思潮层出不穷,不少是旧思潮的改头换面,引发一场不合时宜的“怀旧”。这虽不是经济全球化的动力,但会成为阻碍和影响经济全球化走向的重要力量。
“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的,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因为事物存在优点就把它看得完美无缺是不全面的,因为事物存在缺点就把它看得一无是处也是不全面的。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确实存在着问题和挑战,但不能因噎废食。越是困难的时候就越要坚定信心,国际社会应该加强合作,团结应对,共担责任,共赢挑战,共创未来,共享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