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这种历史性变化源于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不只是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变革和发展,也是中国和世界关系的重新调整,由于国际形势和国际格局的不断变化,中国国内经济社会的变化,中国国内改革开放的目标和政策的调整,中国与世界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地进行着调整。可以说改革开放40年既是中国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也是中国与世界关系不断调整、巩固发展和成熟的40年。中国与世界关系的稳定和成熟发展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成果。本文试图对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进行梳理,对当代中国和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和成就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我国正确处理中国与世界关系的经验。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演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也拉开了中国与世界关系进入新阶段的序幕。从那时候开始,到现在,我们可以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划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9年底。这个阶段,我们党认清了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摒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的总路线。在对外关系上,中国抛弃了意识形态的局限,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中国不仅缓和了同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实现了关系的正常化,而且通过经济贸易活动大大加强了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联系和往来,打破了资本主义的封锁。另外,中国同2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外交关系,主要是美国、中美洲、中东和非洲等国家,不仅加强了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和交流,而且大大拓展了国际交往的空间。尤其是同美国建立外交关系,对世界具有强烈的示范意义,打开了中国通向世界的大门,中国开始在全球的平台上开展全方位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这个阶段最大的特点是中国主动融入世界,学习和借鉴东欧苏联改革开放的经验,引进西方的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法,加强经济贸易合作,广泛吸收和学习国外的科技文化知识等。这不仅为中国提供了良好的和平国际环境,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源和条件,也增进了隔离多年的中国与世界的合作与了解,扩大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空间和影响力。中国开始以一个全新的改革开放的富有活力的形象出现在世界舞台上。
第二个阶段从1989年底到2008年。这个阶段,由于国际国内一些重大事件的影响,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出现了一些曲折和反复,但是,由于中国秉承全方位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艰难曲折中磨合并稳定发展,并在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巩固和发展自己,以自己的独特优势为世界稳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和中国方案。在对外开放中,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大量涌入,加之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薄弱,1989年,国内发生了政治风波,美国与20多个国家对中国实行制裁封锁,中国的改革开放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中国政府根据邓小平当时提出的“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有所作为”[1]的方针,在高度重视中美关系的前提下,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以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迫使美国等国家不得不于1991年解除了对中国的封锁和对抗。1989~1991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中国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了同这些国家之间的关系,并同新出现的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传统友谊基础上,增强了同这些国家的全方位合作和交流,有效抵御了冷战结束的冲击。冷战结束后,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开始把和平演变中国作为主要目标,挑起“台海危机”“炸馆事件”“撞机事件”等,来颠覆中国和打压中国的发展势头,但是,由于中国坚定不移地坚持自己的发展战略,并在自己的核心利益上坚决斗争,加上中国和美国等国具有很多共同利益,国际社会对美国的压力以及对中国的支持,中美关系始终斗而不破。2001年,美国本土遭到恐怖主义袭击,美国的霸权遭到严峻的挑战。中国与国际社会一道反对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合作与支持。这个阶段,邓小平南巡讲话启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发展走上了快车道。尤其2001年,中国经过艰难谈判,成功加入了WTO,此举为同世界经济贸易的往来提供了法制制度保障,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此后,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日益加深,中国的综合国力几年上一个新台阶,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和第二大贸易大国、第二大资本输入国,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大大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第三个阶段是从2008年到现在。这个阶段,中国综合实力明显增强,逐渐走入世界中心,在许多方面影响并引领着国际社会。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美国和全球,世界经济遭到重创,这个危机到今天为止仍未见底。在主要西方国家经济增长缓慢的情形下,中国经济一直保持了领先的发展势头。在这个时期,中国成功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今天,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并给世界经济的复苏提供了稳定的支持。尽管这个阶段,美国为遏制中国的发展,提出了“亚太战略再平衡”(今天叫做印太战略),但是,中国提倡的“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中国签订了合作协议,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被联合国等国际机构的文件所采纳。中国作为主要成员的金砖国家和上海合作组织、亚洲基础建设投资银行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国道路、中国模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提出的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全球治理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认同,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关系越来越深入。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其变化归纳为如下几点。
中国摆脱意识形态的局限转为务实性的全方位国际合作,从政治、军事领域扩展到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中国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世界,世界则大大得益于中国的发展!从经济上看,中国的贸易伙伴达220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与外国建立了160多个双边经贸合作机制,签订了120多个双边投资协定,与2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4个自由贸易区。中国商品、中国人遍布世界各地,形成“世界离不开中国,中国离不开世界”的局面。从政治上看,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参与国际事务的程度在不断加强。中国在推动联合国改革、G20机制建设、世行和IMF改革及权力转移中,都成为不容忽视的参与方。到目前为止,中国不仅加入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300多个国际公约,是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积极参与反恐防扩散领域国际合作,为应对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发挥了建设性作用。另外,中国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反贫困等方面广泛参与国际合作。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中国签署了《巴黎气候公约》,根据自身国情和国际责任,率先确定了2030节能低碳减排事业计划,在国际上产生巨大示范效应。非洲埃博拉疫情发生后,中国迅速组织医药和救护人员前往疫区,同国际社会合作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援,得到国际社会尤其非洲国家的广泛好评。
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实现了从被动适应到主动引领国际社会的超越和飞跃。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我们对国际社会的不了解,对国际事务的处理缺乏经验,加之国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不够,中国更多的是向世界各国尤其发达国家学习,尽快地适应和融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越来越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频频亮出令国际社会称道的“中国态度”,中国处理国际关系越来越熟练,越来越有底气和能力,并逐渐主动引领国际社会。如中国成功举办了奥运会、世界妇女大会、G20峰会、亚太峰会、世界政党大会,参与组建上海合作组织,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银行等新型多边金融机构,设立丝路基金,创建博鳌亚洲论坛,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发出中国声音。面对未来世界的危机和挑战,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和“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另外,面对国际的发展赤字、民主赤字和治理赤字,中国提出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建设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面对贸易保护主义和反全球化的逆流,中国主张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经济治理理念,倡导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由此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和支持,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显著提升。中国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备受世界瞩目,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认同,很多发展中国家开始重视中国声音和中国态度,并希望学习中国成功经验。这彰显了我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的实力和能力,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欢迎和充分认可,向世界展现出负责任的中国的担当。
中国从国际社会的边缘逐渐走入世界的中心,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和作用越来大。改革开放之初,中国还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国家,经济总量不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高,国际影响力也不大,世界对中国的认知和中国对世界的了解十分有限。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融入国际社会,迅速与世界各国建立了外交关系、经济贸易关系和文化交流合作,增进与国际社会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正是对外合作交流促进了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国过去长达40年保持9.5%的高速增长,持续的时间之长、速度之高是前所未有的。2005~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先后超过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和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4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美元,成为除美国之外,又一个超越10万亿美元大关的经济体,占世界的比重达15%,相当于美国的60%。2010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钢产量超过全球其他十大产钢国的总和,210项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2013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外汇储备比其他各国的总和还要多。中国实现了由中等偏下收入水平到中等偏上水平的重大跨越,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幅提升,在IMF和世界银行中的份额升至世界第三,而且,这一波澜壮阔的发展进程远未结束,中国经济有望保持长时间的中高速水平增长。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发展,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越来越大,中国几乎加入了世界所有重要国际组织并在其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中国对世界重大国际性活动和决策都起到了积极作用,许多国家和地区、国际组织都希望听到中国的话语、中国的声音,了解中国的想法和态度。中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同国际社会的互联互动也已变得空前紧密,我国对世界的依靠、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在不断加深,世界对我国的依靠、对我国的影响也在不断加深。”[2]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今天的中国,前所未有地走到世界舞台的中央,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
中国实现了从学习型输入到创造性输出的转变,实现了中国和世界的双向互动,对世界作出越来越多的贡献。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学习世界各国先进的经验,也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的帮助。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和壮大,我们对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帮助也进行了回馈,目前,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第一货物出口大国,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投资、更多的优质产品与服务、更多的支撑平台与应用工具、更多的合作与帮助,直接推动世界经济发展。据统计,2014年,中国对外投资规模首次超过吸引外资规模。作为第二大对外投资国,中国还是最具吸引力的投资东道国、世界最大汽车市场、国际游客最大来源国,等等。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国快速发展势头进一步凸显,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复苏最重要的引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吸收传统优秀文化,学习和吸收西方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和社会主义方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一个新时代。这种创造性发展,不仅体现在整体战略上,也体现在解决重大问题上面,如精准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和供给测改革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它凸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推动了人类的进步事业。“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国发展道路、中国模式、中国方案在国际社会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和参考,中国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将引领塑造人类社会发展新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3]中国为解决全球治理赤字、发展赤字、民主赤字,解决人类和平和安全问题提供丰盈鲜活的“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方案”,并作了大量工作,推进了人类的和平、发展和进步事业。为了促进全球和平和发展,中国提出和谐世界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了促进国际公平正义,提升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建设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为了完善推进全球化发展,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引导全球经济议程,如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的援助力度,促进缩小南北发展差距;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等;为了弥补治理制度的不足,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首倡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区域组织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并发挥独特的引领作用。总之,中国已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也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关系取得历史性成就的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关系取得历史性成就,这个成就的取得,有许多值得今天我们需要继续坚持和发扬的经验,而这个经验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化同国际社会的联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制定正确的自身发展战略目标并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最主要的取决于中国的综合国力,弱国无外交是旧中国留给我们最惨痛的教训。改革开放伊始,我国就把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作为我国的主要任务,并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中国历届政府都牢牢把握我们的战略目标不动摇,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江泽民提出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到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到习近平提出的新发展理念,都强调以我为主,发展自己。正是这个战略定力,使得中国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高速健康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强,话语权也越来越大。彻底摆脱了中国贫穷落后的印象,“中国崩溃论”也随之销声匿迹。可见,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化首先取决于中国自身的实力和影响,没有中国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的地位和影响都是空谈。未来,中国还面临着“中国威胁论”“修昔底德陷阱”“中等收入陷阱”等各种指责,但是,中国只要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一切困难都会最终克服。
坚持全方位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国家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秉承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实行不结盟,并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外交关系,从而使得我国的国际合作和经贸往来基本上涵盖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尤其近些年来,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成效显著,中国本着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原则,秉承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战略,与世界上80多个国家建立了各种类型的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紧密,我们不仅拓展了与大国之间的外交,而且也大大拓展了国家合作和经济贸易。正是基于独立自主,结伴而不结盟,中国才能够将发展和和平的力量放在自己身上而不依赖国外,也避免了受到大国的影响和制约,从而在世界上发出自己的独特的声音。中国也因此能够在受到大国制裁和封锁的情况下,得到世界其他国家的帮助,迅速打开局面,摆脱和抵封锁和制裁带来的消极影响。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也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中国倡导在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基础上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在坚守国家利益的同时,积极维护国际道义,主动承担国际责任。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遭受了许多重大的挑战,但是,中国始终将自己的利益和发展放在第一位,绝不拿国家的核心利益作交易。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心,中国国家利益逐渐超出国界范围,向全球范围拓展。我国海外权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西方金融寡头和国家为追求超额资本利润逆全球化潮流而动,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中国的利益,也让整个世界无序失序、充满着极大的不确定性,我国提出新型全球化主张,并对贸易保护主义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
在国际交往中,中国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强调在维护中国的利益的同时,关照他国的利益,尤其是尊重和维护他国的核心利益。中国决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并主张建立不同内容、不同层次的全方位的开放的“利益共同体”。
在处理对外关系时,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国际上积极主持公道,伸张正义,捍卫原则,不谋私利。主张根据是非曲直处理国际事务而不搞双重标准,有不同利益分歧时能通过平等协商解决。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主张采取相互尊重、平等对话、友好协商、互谅互让的方式,化解摩擦和纠纷;尊重各国的文化传统和制度差异。正是中国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坚持原则,因此,在地区和平稳定中发挥了积极调解斡旋作用,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同和支持。
坚持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不断发展,各国利益交融、兴衰相伴、安危与共,日益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一个富强、民主、繁荣、稳定的中国必将给世界带来更大的市场和更多机遇,必将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多贡献!而世界的和平和发展必将推动中国的发展。当前,人类社会仍然存在阻碍进步的诸多挑战。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和治理赤字这三大问题正是当今最大挑战。中国作为人类进步事业的推动者,正在以自身影响力致力于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中国大力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推进社会经济稳定、安全发展;建立适应时代变化的新型国家关系;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实现世界各国和平相处,维护发展中国家合法权益;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据估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总人口约45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0%和29%。“一带一路”合作倡议适应沿线国家共同需求,为拓展国际合作提供了崭新平台,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推动构建共商、共建、共享的开放型世界经济,以实现良好的全球治理。总之,中国通过自己的发展,促进了人类发展与进步。而世界的发展进步保障了中国的持续发展,使得中国与世界关系在良性互动中稳定并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实现了中国与世界的双赢。
(本文系武汉大学重点马院重点资助课题“21世纪发达资本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与社会主义研究”和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习近平新时代国家治理思想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分别为:ZMY01001、18AKS014;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孟颖对本文亦有贡献)
注释
[1]《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53页。
[2]习近平:《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11月30日。
[3]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
参考文献
邓小平,1993,《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江泽民,2006,《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第442~460页。
赵学清等,2018,《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习近平,2017,《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民日报》,1月20日。
习近平,2013,《习近平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人民日报》,9月8日。
郑必坚,2018,《读懂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北京日报》,7月16日。
范恒山,2017,《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特点》,《领导科学》,12月27日。
郭艳琴,2018,《知名专家研讨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理论视野》。
责 编/周于琬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the World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ao Yaxiong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the world has undergone three stages, with four major changes. China liberated itself from ideological constraints and embraced pragmatic all-rou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made a leap-forward progress from passive adaptation to active integration, and to leading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gradually entered the center of the world stage as a previously marginal country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with increasing influence and a bigger role; shifted away from drawing upon foreign experience toward exporting Chinese creativity, achieving the two-way interac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orld and contributing more to the world. We must formulate an appropriate strategic goal for our own development and unswervingly adhere to it; actively safeguard international morality and take the initiative to assume international responsibilities while protecting national interests; adhere to an all-round and independent peace diplomacy, and establish an equal and mutually beneficial relationship with all countries in the world; combine China's development with that of the world and combine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the Chinese people with the common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of the world.
Keywords: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 and the world, creative output, major power responsibility
曹亚雄,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武汉大学当代中国与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马、恩、列、斯思想研究。主要著作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与经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座丰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