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我国经济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治国理政新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总基调把“稳”和“进”作为互为条件、辩证统一的整体,强调“稳”既是指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稳定,又是指经济社会发展的平稳有序;“进”既是指经济社会平稳持续健康的发展,又是指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全面发展进步,揭示了国家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主要趋向和特征,必须长期坚持。
【关键词】稳中求进 治国理政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图分类号】D251 【文献标识码】A
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居于重要地位,必须长期坚持。2019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必须做到“四个坚持”,其中第一个就是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被实践充分证明了的重要原则和科学方法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我国经济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稳中求进,最初是作为经济建设的方针和要求,由199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来的。当时,经过近三年努力,以治理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的宏观调控基本上达到预期目标,不仅成功抑制了通货膨胀,而且保持了经济增长的较快速度,有效避免了以往经济发展大起之后的大落现象。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经验,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保持经济稳定发展,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有限的发展中大国极为重要。历史的教训是,经济运行不稳定特别是大起大落,不仅会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损失,影响社会稳定和人民生产生活,还会影响改革的进程,增加改革的难度。稳中求进的方针正是在深入总结这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1998年至2010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虽然没有再提这一方针,但始终注意把握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有效应对了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第一次把稳中求进明确为工作总基调。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新时代治国理政新的伟大实践和新鲜经验的科学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同时,进一步深化了对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重要性的认识。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首次明确提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我们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同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这一重要论断,把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从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针提升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和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极大丰富和发展了它的内涵,把我们党对治国理政的规律性认识、把握和运用提升到新高度。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被实践充分证明了的重要原则和科学工作方法。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用“极不平凡”四个字点明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五年的实际状态,深刻阐明了这五年为什么是“极不平凡”的五年;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的表述,深刻阐明了五年来的“极不平凡”是怎样得来、如何实现的。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作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重要内容,纳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之中。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把它明确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凸显了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充分体现了全面的、普遍联系的观点,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不断发展论和发展阶段论、变和不变的统一,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光芒。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就是要把“稳”和“进”作为互为条件、辩证统一的整体,做到静要有定力,动要有秩序,该稳的要稳住,该进的要进取,把握好工作节奏和力度,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推进关键领域工作取得突破,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推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把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提升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和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具有重大的意义。这种意义在于,作为总基调,稳中求进把做好经济工作与治国理政紧密结合起来,不仅凸显经济工作在治国理政中的中心地位,指明了做好经济工作的科学思想和工作方法,而且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方方面面,贯穿和体现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全过程,贯穿和体现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全过程,揭示了国家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主要趋向和特征。
从“稳”的内涵和要求来看,它既是指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稳定,又是指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平稳有序。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稳定压倒一切,没有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这是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强调“稳”是主基调、是大局、是基础和前提的根本原因。冷战结束后,在西方价值观念鼓捣下,一些国家发动所谓“颜色革命”,改弦易辙。这些“颜色革命”大多以美丽的花朵命名,但结出的都是苦果,不仅未能给这些国家带来稳定与发展,反而有的四分五裂,有的战火纷飞、陷入长期动荡,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与国际上的“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之治”。改革开放40多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观大势、把方向、谋全局,举旗定向、运筹帷幄,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保持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维护了国家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当前,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更需要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这一总基调,就是要坚持稳字当头,以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不动摇,守牢我们党、国家、人民安身立命的根本,把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继续推进下去,不断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从“进”的内涵和要求来看,它既是指经济平稳持续健康的发展,又指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全面发展进步。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发展是“硬道理”,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没有发展同样一切都无从谈起。这是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强调“进”是目标和方向、是目的的关键所在。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发展和改革是高度融合的,发展前进一步就需要改革前进一步,改革不断前进又为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改革开放40多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啃下了不少硬骨头,闯过了不少激流险滩,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当前,我国改革开放正处于“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关键时期,对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提出更为迫切的要求。坚持这一总基调,就是要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三大攻坚战,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现实基础和实践要求
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们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风险挑战。但要看到,经过新中国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不懈奋斗,我们党和国家具备了过去难以想象的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良好条件和能力,拥有了在新时代实现稳中求进的坚实基础和根本保障。第一,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奠定了实现稳中求进的道路基础、理论基础、制度基础、文化基础,奠定了全体中华儿女在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团结奋斗的政治基础,奠定了实现稳中求进的雄厚物质技术基础。第二,在长期奋斗历程中,在成功应对和抵御各种重大风险和各种困难的挑战与考验中,我们党形成、坚持和发挥了独特的理论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积累了治国理政的丰富经验,展现出不断开拓创新、成功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巨大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和高超智慧、卓越能力,彰显了实现稳中求进的坚强深厚的底气、定力和信心。第三,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上下求索、锐意进取,与时俱进、一往无前,显示出强大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第四,最根本的是,我们党确立了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实现党和国家的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了坚强领导核心和行动指南,为实现稳中求进提供了根本保障。
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全局高度,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了更高的奋斗目标,发出了实现伟大梦想的最强音。实现这一战略安排,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创造性地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实践之中,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是实现稳中求进的根本保证和核心力量。如果没有党的坚强领导,不仅我们确定的目标不能实现,而且必定会产生灾难性后果,中华民族将是一盘散沙,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全党的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保证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得到迅速有效的贯彻落实,把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各环节。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牢记党的初心使命,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保持理论上的清醒、政治上的战略定力。这是坚持实现稳中求进的基础。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在道路、方向、立场等重大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态度明确,决不能有丝毫含糊和动摇,决不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最大发展中国家这个基本国情,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推进改革开放,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夯实实现伟大梦想、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坚实基础。
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这是实现稳中求进的内在要求。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必须坚持底线思维,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种风险我们都要防控,但重点要防控那些可能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全局性风险,这是我一直强调底线思维的根本含义。”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和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既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和从容淡定,又强化问题导向,在战术上高度重视和防范各种风险,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坚强保障。
保持和发扬新时代的奋斗精神。这是实现稳中求进的关键。“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深刻把握总基调中“求”对工作作风和精神状态的要求,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继续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优良作风,发扬钉钉子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把党的十九大绘就的蓝图干到底,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爬坡过坎、克难攻坚,在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
(作者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三研究部副主任、一级巡视员)
【参考文献】
①《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
责编/张忠华 美编/王梦雅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