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纸上扶贫”现象的存在,反映出目前脱贫攻坚工作仍存在思想软化的问题。当前阶段,只有找准“纸上扶贫”的现实根源,改进扶贫工作人员的思想境界与工作作风,补足脱贫攻坚的制度漏洞,才能有效治理“纸上扶贫”现象,争取早日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关键词】“纸上扶贫” 脱贫攻坚 形式主义 监督 制度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脱贫的攻坚期,面临最难攻克的关键性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深入基层一线,切实解决贫困人口面临的实际困难,最终达到彻底消灭贫困的战略目标。然而,“纸上扶贫”现象的存在,反映出目前脱贫攻坚工作仍存在思想软化的问题,这已成为脱贫路上的“软钉子”,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将之拔除,以将脱贫攻坚政策落到实处。
“纸上扶贫”降低脱贫工作成效、恶化基层扶贫政治生态、削弱群众基础
文字材料的撰写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而“纸上扶贫”一味强调文字材料表面上的“高大上”,要求将精力放在制作精美的汇报PPT、写作文采优美的讲话稿上面,对本应客观反映的问题遮遮掩掩,对工作中的难题添油加醋,企图在文字材料上描绘出卓有成效的脱贫景象,这种工作方式对脱贫攻坚事业造成消极影响。
“纸上扶贫”严重降低脱贫工作成效。工作材料不仅是基层领导干部评判扶贫工作者工作绩效的依据,也是反映扶贫工作实情的一面镜子。热衷于“纸上扶贫”的工作人员往往信奉“政绩不够,材料来凑”的理念,通过给材料“注水”的方式凸显自己的工作能力,随意夸大扶贫工作所取得的成效,这就使上级领导难以掌握扶贫一线的真实情况,所制定的方针政策不符合基层实际,也造成了扶贫资源的严重浪费。
“纸上扶贫”恶化基层扶贫政治生态。“纸上扶贫”的实质是一种经过包装的虚假性扶贫工作模式。在这种工作模式中,没有完成的扶贫任务被说成已经完成,贫困人口的实际收入往往被人为夸大。基层党政机关领导仅仅从扶贫日志、汇报材料等文字内容上评判扶贫工作效果,必然出现“做得好”不如“吹得好”、“流血流汗”还得“流泪”等情况。由此可见,在“纸上扶贫”的影响下,扶贫工作组内部可能出现“劣币驱逐良币”效应,工作作风中形式主义更为严重,扶贫工作组内部的政治生态也将持续恶化。
“纸上扶贫”伤害群众情感、削弱群众基础。“纸上扶贫”掩盖了扶贫工作中的不作为、慢作为等行为,会蒙蔽领导干部的眼睛。更严重的是,它会伤害人民群众的情感,势必造成精准扶贫的“不精准”,使本应享受政策帮扶的贫困人口难以享受到政策红利,使扶贫资源配置错位愈发突出,从而逐步加剧基层社会矛盾、恶化基层社会秩序。因此,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理,这种蒙蔽上级、欺骗百姓的诡计可能进一步掩盖全面脱贫阶段的深层次问题,损害脱贫攻坚的群众基础,从而弱化党的公信力。
“纸上扶贫”具有深厚的现实根源
扭曲的政绩观是催生“纸上扶贫”的思想原因。表面上来看,“纸上扶贫”只是工作方法出了问题,文风不正对扶贫工作并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实际上“纸上扶贫”深刻体现出了一些党员干部思想信仰的迷失与责任心的缺失,之所以这些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依然不遗余力地搞“造假式”扶贫,归根结底还是政绩观出了问题。党员干部在扶贫工作中追求更好的政绩,这本身没有错,甚至有利于全面脱贫的早日到来,但问题在于政绩必须要以实干来获取,而不能靠虚构来造假。不将做好扶贫工作放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上考量,而是一门心思投机钻营,只为获得领导的关注实现早日提拔的梦想,这是党员干部走上“纸上扶贫”之路的原因所在。
领导干部倾向于看材料、听汇报,间接助长了“纸上扶贫”风气。精准扶贫应始终把最为艰苦的一线作为工作的主阵地。然而,一些领导干部习惯于坐在办公室内“统领全局”,不愿意深入基层了解第一手资料,只是通过看材料、听汇报了解工作进展,这就为“纸上扶贫”的蔓延提供了土壤。此外,还有一些领导干部一味强调工作效率,“上午上马扶贫项目,下午就要实现全面脱贫”,面对这种完全不符合事情发展客观规律的行政命令,扶贫一线工作人员难以“为无米之炊”,只能在材料上弄虚作假、东拼西凑应付差事,让扶贫材料看起来“很美好”。
脱贫考核等制度漏洞,让“纸上扶贫”有了可乘之机。目前我国的脱贫考核制度还不完善。在一些领域扶贫工作依然沿用一些过时的做法,“纸上扶贫”就从制度的夹缝中逐渐生长出来了。本来扶贫工作有没有做到位应该“听群众怎么说”,结果变成了“材料怎么写”,这些都深刻反映出在扶贫工作中,既有制度难以有效保障相关方针政策的落实。
精准施策,实现“纸上扶贫”的有效治理
既然“纸上扶贫”已经成为实现全面脱贫目标的重要障碍,因此只有根治这一现象,才能全面贯彻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具体决策部署,让领导干部将主要精力放在脱贫攻坚的具体任务上,为争取早日全面脱贫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紧绷思想之弦,确保在扶贫一线工作的党员干部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围绕“病灶”展开靶向治疗,彻底解决“纸上扶贫”问题。精准扶贫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历史的新高度所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彻底消灭贫困、改善民生的必由之路。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不折不扣地完成脱贫攻坚的各项任务。基层党员干部要时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加强作风建设,将扶贫工作落实到基层实践。“纸上扶贫”深刻反映出少数基层党组织在践行群众路线方面有所懈怠,因此,治愈“纸上扶贫”顽疾,必须重点加强作风建设,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基层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全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头羊效应”营造良好的扶贫工作政治生态。党政机关的“一把手”是分管领域的决策者、领导者,其工作作风和精神状态往往影响整个单位的精气神和群众对部门的看法。因此,“一把手”必须坚持“好传统”、营造“好作风”,努力克服官本位思想和命令主义的不良工作作风;坚持通过实地走访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以自己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来评价扶贫工作绩效。作为扶贫驻村工作组的党员干部,也必须走进农家小院、田间地头,耐心、细致地听取人民群众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意见建议,并用事实充实材料与报告。
完善制度体系,让材料注水、造假无所遁形。一是深化扶贫工作体制改革。简化工作汇报流程,以落实扶贫脱贫的实际效果为标准,而不是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着手推动扶贫调研报告、汇报材料的规范化、标准化,确保所撰写的材料能够真实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符合社会发展的实情。严惩不合格党员干部,对于那些平时工作不努力,关键时刻在材料上造假以求蒙混过关的党员干部,必须严肃处理。二是深化扶贫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扶贫工作绩效评价必须尊重人民意愿,以群众反馈的重要事项作为绩效评价的核心指标,对于参考价值不大、与群众利益无关的指标予以剔除。三是加大扶贫信息公开力度。增加透明度,及时公开扶贫政策、扶贫举措,包括城乡低保、贫困退出、义务教育、农村危房改造、就业创业等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信息,从源头上斩断“纸上扶贫”弄虚作假行为。
(作者为郑州大学法学院博士后)
【参考文献】
①孙德超、周媛媛、胡灿美:《70年“中国式减贫”的基本经验、面临挑战及前景展望——基于主体—内容—方式的三维视角》,《社会科学》,2019年第9期。
责编/张忠华 美编/杨玲玲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