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青年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文化服务

【摘要】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体现,是思政教育第二课堂的有效延展,为青年大学生成长提供了充分的精神养料。高校图书馆必须要精准把握学生需求,结合思政教育现实需要,不断优化文化服务模式,提升图书馆文化服务温度,营造出真实性更强的文化场景。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价值观 文化育人 【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A

伴随着“三全育人”的全面推进,立德树人也已拓展到高等教育的各个环节。高校图书馆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理应承担起文化育人职能,为青年大学生成长提供更为充分的精神养料。

高校图书馆的小方寸可以成为育人的大世界

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的核心组成,是文化育人的起点。校园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校园文化是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核心要素,进一步释放校园文化的育人潜能已经成为文化育人的重要内涵。图书馆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体现,更是构筑特色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图书馆能为文化育人提供丰富的文化能源。在校园生活之中,图书馆承担着校园文化服务的重要职能,在为师生提供学习资料、文献数据的同时,可以紧密结合文化育人的需求,潜移默化中增强对学生的价值引导。与此同时,图书馆还能依托自身的建筑群、管理模式、规章制度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宗旨。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的殿堂”,为高校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素材,影响着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高校要实现立德树人功能,就要将文化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培育德智双修的全面型人才,高校图书馆服务水平的提升能够进一步提升立德树人教育效果。随着素质教育理念逐步深入人心,道德、精神教育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核心,高校图书馆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已经逐渐与高等教育的发展融为一体,高校图书馆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进程中,其育人价值得到进一步彰显。

高校图书馆是思政教育第二课堂的有效延展,强化了对学生的人文影响,推动了育人工作的全面深化发展。一方面,图书馆以更具时代性的文化资源补足了课堂思政教育所存在的缺陷,课堂思政教育以教科书为主要依据,为学生提供的教育资源相对较为陈旧,缺乏时代性,也难以有效打动学生。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加强与数据平台、图书馆联盟的合作等方式为读者提供紧随时代前沿的教育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激发读者的学习意愿,增进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同感,进而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伴随着图书馆职能的逐步延伸,现阶段高校图书馆服务已经逐渐拓展到教育教学过程之中,相较于传统课堂教学,图书馆教育更为自由灵活,更尊重学生的个性,这就使得图书馆教育比传统课堂教育更能深入人心。实际上,高校图书馆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充当了思政教育第二课堂的职能,并得以有效拓展。

高校图书馆育人价值的具体发挥路径

高校图书馆应充分认识自身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利用文化阵地这个特殊场域,实现专业课与思政课的深度融合、同向同行。通过生动直观的艺术形式使大学生共享图书馆文化,启迪思想,产生审美共振、文化认同。定期举办契合思政教育主题的展览,彰显传统文化美学价值、历史价值和思想价值,通过展览让书本上的思想理论活起来,助力思政课更好地深入学生心灵。将文化价值传播和阅读推广有机结合,促进优秀文化资源的传承、传播和共享。

将图书馆服务与教学融为一体,让思政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担任北大校长时就曾经提出过图书馆服务与教学一体化的工作思维,并指出图书馆与教研活动必须要互为支柱。实际上,图书馆服务作为校内文化活动的核心组成部分,只有完全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才能将文化育人的效能发挥到最大程度。高校图书馆必须要找准新时代大学生对文化服务的现实需求,以优质的馆内服务、电子平台信息服务、读者活动将图书馆文化服务延展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层面,让优质文化切切实实感染每一位学生。图书馆也要重新审视读者服务与育人工作的关系,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加大先进文化建设力度,创新文化资源加工与制作方式,实现教育资源与文化价值的有效融合,以专业化、学术化的方式将优秀的文化与价值观传递给学生。此外,图书馆还应关注思政教育的前沿动态,为思政教师教研提供更有力的帮助,以此提升思政教育的深度与广度,为育人工作的全面推进打下坚实基础。例如,图书馆可以直接参与到思政教研课题之中并承担一定的职责,为课题研究提供配套文化服务。

优化图书馆文化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发挥文化育人职能的关键举措。文化服务是图书馆的核心职能,理应成为图书馆文化育人价值发挥的主路径。总体上来看,现阶段的大学生以“00后”为主,这些学生的思想与性格极具个性化,对图书馆文化服务的需求也更为个性化,这也就意味着高校图书馆文化服务必须要精准把握用户需求特征,不断优化文化服务模式,提升文化服务匹配性,才能增进优秀文化在用户群体中的渗透力与感染力,进而实现真正的文化育人。鉴于大多数大学生已经习惯于通过新媒体接收相关资讯,高校图书馆文化服务必须要进一步加大移动端开发力度,加大电子化文化资源供给力度,允许学生通过掌上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连接到图书馆电子资源服务平台之中接收更多优质信息资源。图书馆还应结合立德树人教育功能、学校专业设置、学生个性特征等建立特色电子资源库,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专业化的文化服务,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对优质文化资源的需求。此外,图书馆还应积极开展个性化文化服务以满足“00后”学生群体的需求。“00后”大学生群体崇尚个性与自由,对文化需求具有鲜明的个人主见,高校图书馆必须要尊重用户的个性化特征,加大个性化文化资源采购力度,开展文化资源深加工,提升用户对文化资源的满意度。

丰富图书馆文化活动,加大优秀文化输出力度。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职能发挥主要集中于馆内读者服务层面,同时文化输入也主要以专业知识为主,难以满足文化育人深度发展的现实需求。鉴于此种情况,现阶段高校图书馆必须要着手提升优秀文化输出力度,让优秀文化走出书本与屏幕,释放育人潜能。具体而言,图书馆读者服务必须要从线上走到线下,从馆内走到馆外,加速优秀文化输出进程。高校图书馆不仅要履行知识服务职能,还要结合思政教育现实需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加大实践性文化资源供给,营造出真实性更强的文化场景。例如,图书馆可以举办文化展、文化汇演吸引学生参与其中,打造优秀文化的“超级传播者”,增进学生对主流文化的认同感。图书馆还可以与相关专业展开合作,以特异性文化活动为载体打造思政教育第二课堂,优化文化育人模式。

提升图书馆文化服务温度,构建更温馨的文化传播源。图书馆文化育人职能发挥的关键在于增强文化服务能力,让图书馆成为有效的文化传播源。多数青年大学生思想成熟性并不强,难以精深把握优秀文化的价值内涵,同时对枯燥、机械的文化宣传活动存在强烈的排斥心理,图书馆服务必须要拉近与读者之间的心理距离才能加速优秀文化的传播。高校图书馆必须要转变传统的行政式管理模式,把“以人为本”“服务读者”落实到图书馆服务的方方面面,在服务读者的进程之中必须要想读者之所想,尽全力满足读者的实际需求,降低读者对文化育人的排斥心理。值得注意的是,必须要把提升图书馆工作人员职业素养摆在首要地位,坚持以“人”动“人”,拉近读者与优秀文化的心理距离。图书馆管理员作为读者服务的主体是体现文化服务温度的关键性因素,图书馆管理员既要娴熟掌握专业技能,同时还要具备与读者展开深度沟通、构建文化情景的能力。图书馆应重视馆员培训工作,鼓励馆员在职进修,将图书馆打造成更温馨的文化传播源,让优秀文化深入到校园的每个角落。

(作者为浙江传媒学院馆员)

【参考文献】

①张晓东:《“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图书馆思政教育路径与对策研究》,《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年第7期。

②陈传夫、彭敏惠:《彭斐章先生治学的哲学思维观管窥》,《图书情报知识》,2019年第4期。

③文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的社区图书馆政策研究》,《图书馆杂志》,2017年第12期。

④薛调:《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研究现状与路径分析》,《图书情报工作》,2019年第9期。

责编/赵橙涔 美编/陈琳(见习)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李一丹]
标签: 青年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