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30年来,浦东新区已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城市发展的探路者,取得了诸多制度创新成果。回首过去,制度创新是浦东开发开放的制胜武器;面向未来,浦东新区要继续先行先试,进一步发挥对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创新的推动作用。
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党的领导制度在国家治理体系中位于统摄性地位。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需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浦东新区开发开放,是在我们党坚强领导下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30年来,浦东新区之所以能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家级新区发展的样板,最根本的就在于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浦东新区坚持按照党中央的重要战略部署推进发展。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浦东新区不断增强功能承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浦东新区始终坚持以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发展。在30年发展中,浦东新区自上而下,建立了全覆盖的党组织体系和党的运转体系。在基层党建方面,浦东新区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党建引领下的社会治理体系,扎实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体系,拓宽创新思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体系是被实践证明具有显著优越性的制度体系,既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又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浦东新区的经济制度是引入市场机制建立与发展起来的、适应本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要求的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创新实践。浦东新区的经济制度创新,是市场导向、效率导向、服务导向共同作用的成果。浦东新区的经济制度创新,重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根据自身实际创造性运用经济规律,不断完善市场运行体制机制。浦东新区积极进行综合配套改革,强化政府服务市场经济的职能与本领,注重按照国际最高标准来培育市场,注重引入行业一流专家来服务产业政策规划,制定了一系列有助于弥补市场功能不足的扶持政策,既厘清了市场和政府的边界,又着力实现政府职能和市场功能的优势结合。
进一步坚持和完善社会治理制度,强化创新动力。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关乎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2014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30年来,浦东新区从一片农田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国际化大都市核心承载区,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指示。在城市治理中,浦东新区注重细化管理单元、量化管理对象,推动管理任务的精准分解;注重优化管理流程,建立适应城市发展的高效管理体制;注重创新管理手段,探索推进“城市大脑”建设;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城市管理决策与风险防控;注重拓宽公众参与和协商的渠道,着力提升城市治理的人文关怀。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