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战“疫”说理】后疫情时代 在线教育让教育变“危”为“机”

1588125480247

作者:首都师范大学朝阳金盏学校校长  马红强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各国和地区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交通、旅游、餐饮等行业受到了巨大影响。但机会永远与风险并存,机遇永远与挑战同在。一场疫情让中华民族更加凝聚,更加团结;一场疫情让中国人民更加砥砺,更加奋进。有着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什么样的坎坷没有经历过?什么样的风浪没有见识过?“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过往,面对艰难险阻,只要我们听党指挥、凝聚力量,中华民族向来有信心,更有底气渡过难关。当下,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只要我们科学防控、履行职责,14亿中国人民有信心,更有能力战而胜之。

疫情的发生促使我们将很多工作由线下转到了线上,如:疫情地图让民众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周边疫情情况,有效应对;很多省市推出了三色健康码认证,可以精确隔离、精准防控;社区、学校等建立了数据共享平台,可以快速追溯疾病传染源等等,大数据让疫情防控工作更加高效,更加科学。除此之外,办公、医疗、电影、汽车、政务等,也都有向云端转向的趋势。由此可以预见,疫情的出现会大幅度推动我们的生活方式云端化。

疫情让教育也快速走向云端,当下来看在线教育是权宜之计,但着眼未来,在线教育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换言之,预演开始,未来已来。然而,停课不停学的初期,突如其来的教与学方式的变革,让各方参与主体感到不适应,很多变身“网络主播”的老师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在线课堂缺少师生、生生互动,效果不佳;家长更是担心离开教师直接“管控”的课堂,孩子们的学习效率能有保障吗?这样的不知所措以及疑问困惑源于大家对在线教育的不熟悉、不了解。线上教育的最大优势是互通互联、丰富多样、无限时空、无线共享。学生从线上获取知识的同时,还可以获取信息、思想、朋友和价值。然而,很多师生、家长还是仅仅把目光聚焦在单一的知识传授上。教育部明确要求,网络教学并不仅仅是要利用网络教授新学期的课程,网络教学更多应承载的是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感恩教育、公共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在线课程应涵盖主题研究性学习、经典文学作品阅读和家庭劳动实践等方方面面。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引领学生找寻疫情危机中的生长点,北京市教委刘宇辉主任近期指出,学会在经历中成长特别重要,要把“危”看成是一次“机”,在这次危机应对当中提升自己。我相信在战胜疫情的过程当中,教育是不会缺席的。在线教育让全体教育工作者有机会暂缓前行的步伐,静下心来思考、厘清学与习的关系。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我们不光要教会孩子“学”知识,更要教会孩子“习”本领、“习”技能;不光要教会孩子“学”课本、“学”教材,更要教会孩子在特殊时期“习”书本和生活的联系。

其实,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只是在教育的方式上和教育的场域上发生了变化,而对于教育的本源问题并无太大差异。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是一个又一个“有血有肉的”、“具有鲜活生命”的人,我们应给孩子们创造更多的机会,为他们搭建更多的平台,让他们的生命更加精彩。反思当下:出发久了,很容易让我们忘记“我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等基本问题。为了提高分数,我们部分教师的教学将重心放在了知识本身,却忽略了知识和生活的联系,忽略了知识背后的价值与意义;部分教师把教育职责仅仅局限于解决难题方法和策略的传授,却忽略了孩子们待人处事的原则,忽略了孩子们思想道德标准和规则意识的建立……若长此以往,孩子们将渐渐丧失感受幸福、适应社会的能力,更别提创新能力的培养了。当下的教育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是:我们已经渐渐模糊了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阳明先生说,凡今学术之不明,使后学无所适从,徒以致人之多言者,皆吾党自相求胜之罪也。大道至简,尊重教育规律,回归教育本真,育人、育爱、育心、育志是正途。疫情的发生,让我们有机会回归本源,重塑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我们应该努力改变传统的、单调的、单向的传授方式,应该更加尊重、倾听、理解学生的声音,更加支持、鼓励、指导学生的参与,更加善于接纳学生之间的差异,明白花开各有期的道理。因为,教育的最终指向是既要教会学生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特别期待,后疫情时代的教育,能够成为走向适合每个人的,面向每个人的,从学校教育走向泛在教育的,从标准化教育走向个性化教育的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融合教育。

[责任编辑:王克]
标签: 后疫情时代   在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