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的县域高质量发展

摘 要:县域是乡村振兴的主战场,推进县域高质量发展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相辅相成的。目前,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乡村产业融合程度和集聚水平仍较低、各类乡村人才匮乏、农民就业增收压力仍较大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县域高质量发展。因此,必须严格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的要求,分类施策高质量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双轮驱动,把解决人才问题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和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 县域高质量发展 农业农村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县域作为乡村振兴的主战场,新时代最大的不平衡、不充分都集中在县域范围。随着2020年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后扶贫时代统筹做好乡村振兴和县域高质量发展工作意义重大。而只有充分认识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才能更加有的放矢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与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关联性

乡村振兴战略与县域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具有一致性。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即通过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缩小城乡经济差距;通过农村现代化,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缩小城乡社会差距。新时代县域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处理好新型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着力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实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乡村振兴是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县域高质量发展是包括县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发展。乡村振兴其实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县域范围内各个乡村的具体贯彻落实,对县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乡村振兴是促进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从而促进人口、人才、土地、资本、科技等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这样一来包括农民在内的县域发展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得到充分调动,从而为县域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的县域发展问题和短板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很多地方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取得了较大成绩,但笔者在河南、安徽、吉林等地的乡村实地调研发现,乡村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

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严峻。一是农村分散化问题。村庄(居民点)布局相对分散,一个行政村往往由若干个自然村屯、村组组成,尤其是丘陵、山区的乡镇,居民点不仅分散,而且村庄间隔较远。这种分散化的村落布局导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公共设施、乡村道路等维护困难,需要巨大成本投入。正因如此,有些区县的很多自然村之间还没有实现“村村通”。

二是农村生态化问题。由于农村环保工作机制还不完善、环保基础设施薄弱、村民环保意识还不够强,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问题依然突出。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显示,26.1%的村全部生活垃圾没有进行集中处理,82.6%的村全部生活污水没有进行集中处理。

三是农村老龄化问题。农村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并且大部分成年留守人群需要承担照顾留守儿童和耕种的重任。同时,农村普遍存在党员队伍老化、村“两委”班子成员年龄结构偏大、中青年干部较少、村级后备干部选培不足等问题。

四是农村空心化问题。外出打工、城市置业、农民非农化在极大促进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的同时,也导致村庄闲置、荒废宅基地日益增多,村庄空心化问题日趋严重。

产业融合程度和集聚水平仍较弱。一是农业产业链较短,很多地方缺乏产业园等产业发展载体平台,无法聚集高水平的生产要素;现有的产业载体大多也是有而无形,产业集聚水平较弱。二是农产品深加工发展相对滞后,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中低端环节, 仓储、冷链物流体系不健全。三是新型经营主体水平有待提高,龙头企业较少,农民合作社管理不规范,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较少。四是多数农产品品牌和地方公用品牌影响力不大、知名度不高。五是农业旅游发展滞后,“农业+”发展的广度深度不足。尤其是一些贫困地区,包括部分已脱贫的地区的扶贫产业还未与县域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融合、没有与大市场进行有效对接,这些都将影响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也将影响县域高质量发展。

各类乡村人才匮乏。一是乡村劳动力资源相对匮乏,目前农村大部分是50岁以上的劳动力,中青年劳动力严重缺乏。二是农村产业的发展提升与需要匹配的专业技术型人才已经形成剪刀差, 年轻人不愿意来, 来了也留不住人, 基层农技队伍知识、技能严重落后, 年龄结构、专业结构、梯次结构不合理现象较为普遍, 推广新技术的人才尤其缺乏。三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培育和培训力度不够,乡村振兴的思维意识不强,部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由此看来,农业农村地区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制约县域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而这也正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所在。

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分类施策高质量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必须建立大国的多元化模式,研究主要地区的“短腿”领域,确定关键环节,实行“保强扶弱”。比如,城市郊区、沿海发达地区要重点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农民的进城、就业、融入问题;推进土地适度规模与集约经营(精准农业、智慧农业等)及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都市休闲农业;等等。大宗农产品产区(包括东北地区)要着重稳定粮食产能、促进农业全面转型升级、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高水平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同时,积极开展空心村土地整理工程等。西部地区则要重点发展特色优质农牧产品,包括水果、杂粮、牛羊、民族特色药材等;也可以适度发展对生态环境破坏小或零污染的风情旅游。

坚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双轮同步推进。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的城镇化水平以每年平均约一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上升到2019年的60.60%,但相对于发达国家还有10%-15%左右的增长空间。但是,在倡导农村地区的人走出去的同时也要吸引中青年人或者大学毕业生投身农村,为“三农”建设贡献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土地的流转整合、规模化经营、产业科技化、操作现代化,以及建成美丽乡村。

人才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如何吸引一部分人才回到农村,需要做好五方面的工作:

一是负责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的县委县政府以及各级责任主体要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和当地的实际需要及条件。二是要吸引企业家和有创业想法的人才回到农村。三是要选择性地挑选有能力、有潜力的人集中进行多方面的专业培训,并将受过培训的人分小组安排到不同企业当中,或者鼓励他们自主创业。四是积极引进行业专家,特别是推广型专家指导发展特色产业。五是要充分发挥乡贤的人脉优势、资源优势招商引资,把更好的项目资源带回家乡。人才问题得到解决后,通过优化要素组合,产品的营销问题、资金问题、技术问题等自然会迎刃而解。

【本文作者分别为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级经济师;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县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参考文献

[1]魏后凯:《“十四五”时期中国农村发展若干重大问题》,《中国农村经济》,2020年第1期。

[2]赵颖智:《中国“三化”发展的内在关系与协调性研究》,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

[3]张正河、杜凯:《中国工农城乡发展:滞后与同步推进》,《中国软科学》,2019年第2期。

责编:王茂磊 / 罗 婷

声明:本文为《国家治理》周刊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国家治理周刊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贺胜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