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围绕产业旺、农民富、村庄美,立足优势、因地制宜把脱贫攻坚资源有效整合起来,深化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不断提升“三个组织化”程度,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不断提升脱贫攻坚质量和成色。
坚持产业扶贫组织化,突出做强产业促振兴
“四个一批”注入脱贫攻坚“源动力”。嵩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村级集体经济强村工程,坚持把村级集体经济强村工程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谋篇布局,通过实施组织领导推动一批、城市建设驱动一批、产业发展带动一批、资金扶持拉动一批,稳步推进贫困地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贫困户、群众实现资产(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参与合作社(企业)经营管理,与合作社(企业)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目前,全县每个村(社区)至少有1个持续健康发展、收益良好的村级集体经济,为巩固脱贫成果,接续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三个引领”激活产业发展“新活力”。党支部引领。以“党支部+合作社(企业)+贫困户”的方式,形成支部引领、合作社(企业)推动、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产业新格局,实现每个贫困村(社区)有1至2个主导产业,每户贫困户有1至2个产业增收项目。东村社区以“党支部+千景树田园综合体项目”为依托,规模化流转土地1500亩,栽种美国红枫、金丝皇菊,实施矮化苹果种植等项目。荒田村、云林村大力发展烤烟套种荚豆、林间养鸡酿蜜、番茄无土栽培以及种植冬桃、雪莲果、瓜蒌等高原特色有机农业。园区引领。充分发挥省花卉示范园区、绿色食品产业园区的科技引领、资源积聚、技术集成、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发展特色蔬菜、林果、品牌花卉等优势产业,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农博展销”的经营组织模式,通过推进农业与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新路子,实现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旅游引领。依托资源禀赋、恒大文旅品牌,挖掘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突出苗族、彝族等民族特色,积极探索“旅游+扶贫”的村寨旅游模式,全力打造兰茂故里最美杨林、和美牛栏江、嘉玲古镇等特色小镇,打造去荒田村爬山赏花、参加马缨花节,去云林村参加彝族火把节篝火晚会等乡村旅游体验。
坚持就业扶贫组织化,突出务工就业促增收
就业跟着民生走。就业是民生之本,嵩明始终把就业扶贫组织化作为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增收的重要途径,以贫困劳动力为重点,按照“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工作思路,持续加大就业帮扶、技能培训、劳动力转移等扶贫力度,实现有需求有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培训全覆盖。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组织党员干部成立“人社服务专员先锋队”,精准对接、及时发布线上招聘信息、组织线上招聘、开设职业指导、社会保险咨询,联合各镇(街道)在中心集镇、贫困村(社区)开展送岗下乡专场招聘活动,确保贫困劳动力实现稳步复工就业。培训跟着需求走。县人社局与扶贫、科技、农牧、妇联等部门及各乡镇加强协调,通力合作,整合人社、农牧、教育等县内培训资源,按照“培训对象各有侧重、培训资源相互补充、培训内容各有特色”的原则,因村因户因需求统筹实施技能培训促就业工程,在东村社区按照“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结合市场需求开展订单、定向、定岗技能培训,贫困劳动力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菜单式”选择,助力贫困群众“持证”就业。在匡郎村以家畜养殖技术为主,突出“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开展育婴师、电工、焊工、养老护理员和中式烹调等实用技能培训班,108名贫困群众参加,并通过鉴定考试取得全国通用的职业资格证书。服务跟着供需走。组织开展“主城区精准帮扶贫困地区转移就业招聘活动”“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依托昆明智慧就业平台、气象LED信息平台、企信通信息平台及中国嵩明网、嵩明人社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精准推送岗位进村到人,把岗位信息、就业服务、扶贫帮扶政策送到“家门口”,加大贫困劳动力“点对点、一站式”有组织输送力度,多渠道、多形式促就业增收入,确保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实现“应就尽就、创收不打烊”。
坚持易地搬迁组织化,突出融入城镇新生活
把党的组织覆盖到群众身边。针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和交通闭塞、环境恶劣、发展条件受限的贫困村,嵩明按照“新房新村、生态文化、宜居宜业”要求,坚持易地扶贫搬迁到哪里,党的组织和工作就覆盖到哪里,全覆盖实现党组织设置,实现群众脱贫致富有主心骨、有领头人,开展县级挂包机关党支部、镇(街道)机关党支部、安置点周边村(社区)党支部、企业党支部“4+1”模式结对帮扶安置点党支部,以党建联建推动资源共享、就业帮扶、发展共赢、脱贫提速,下拨党费补助资金助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党组织开展活动,为安置点发展稳定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把涉迁工作落实到群众心坎上。认真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和五级书记抓扶贫责任制,组织挂联单位、驻村队员、村(社区)小组党员干部采取会议集中议、入户个别听、代表带头讲等方式宣传政策、听取群众意见,认真做实做细群众搬迁意愿、村庄规划、产业布局等工作,制定了东村社区干河、菜子箐52户,荒田村大火地16户的整村搬迁工作方案,根据家庭人口数量,精心设计了5种户型,同时,在安置点统一为每户划定了“家庭小农场”,让老百姓茶余饭后有“用武之地”,实现人口、产业、公共资源三聚集,让贫困户生活实现了“三级跳”,从根本上改变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人背马驮、勤劳而不富裕的历史。让民心聚集在党的周边。深入“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三讲三评”活动,广泛宣传脱贫致富经验做法,让帮带企业、贫困户现身说法,组织党员干部、技术人员、致富带头人、脱贫模范等开展讲习,利用宣传栏、挂图、墙体画、召开村民会议等方式,教育引导广大村民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坚定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为脱贫攻坚工作助力加油。开办“农民夜校”“乡村讲习所”等加强搬迁群众文明新风和城市生活能力培训,推动搬迁群众移风易俗,破除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引导搬迁人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融入城市“朋友圈”。(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委组织部 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