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国家标准和评估工具。城市可持续发展标准将为相关从业者和政府机构提供必要指导。国家标准也可帮助居民判断是否生活在可持续城市中,使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评估,进而影响居民行为。目前中国只有《生态城区评价标准》(GB/T 51255-2017),尚没有针对整个城市范围的国家标准,如日本的城市环境效率综合评价体系(CASBEE for Cities,CASBEE: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System for Built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17]。这对引导中国城市决策者,制定发展符合中国城市现实情况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策略造成障碍。但是不能对外国标准照搬照抄,外国标准较难适应中国城市现状,比如日本CASBEE城市和美国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LEED城市与社区(LEED Cities & Communities, LEED: 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等诸多评价工具都没有太多应用案例可供判断,或其自身也还处于试用阶段尚待完善。
利益相关群体的协调困难。城市规划和发展涉及各种利益相关群体,如政府、居民、发展商、工业企业等,其诉求则各不相同,例如地方政府可能倾向于追求经济增长或综合效益,发展商通常追求更高的商业利润,工厂希望减少环保投入等。不同诉求使利益相关群体间的关系变得非常复杂。因此,协调好各方利益构成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挑战。确定全部利益相关群体及其诉求往往比较困难,因此一些利益相关群体及需求可能会被忽视。某种程度上,市场机制对协调各利益相关群体有益,各利益相关方可试图通过市场力量取得平衡,然而需要认识到,目前尚不存在一种公认的机制能够将所有潜在利益相关群体纳入其中进行协调。
对可持续发展的文化重视不足。将城市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适当的文化在城市内进行宣传,被认为对城市可持续发展作用重大。适当的城市文化可以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并帮助居民建立共同价值观。但在中国很多城市,城市可持续发展文化的宣传通常被忽视或流于形式。发展这样的城市文化需要长远的计划并投入大量资源。况且将这种文化根植于城市发展中,带来的好处又通常是无形的,无法得到准确的衡量或评价。因此,政府、城市规划者和发展商关注城市可持续发展文化建设的动力不足。
应用可持续技术存在困难。适当应用可持续技术,如太阳能集热器、光伏建筑一体化、用热计量等被认为是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措施,但中国在应用这些可持续技术上面临挑战。首先,产生的成本增加会阻碍这些技术在城市中的应用。其次,一些可持续技术设备对城市建筑的立面和室内空间造成影响,城市管理者和使用者对应用技术便很难持有积极态度。
既有建筑改造的困难。鉴于中国已经历一段时间的城市化进程,可持续城市的发展应为既有建筑的利用和改造作出贡献。然而,由于土地产权和使用权的分离,造成只有控制土地产权的政府才能履行对建成区的再利用和改造责任。然而许多情况下,政府缺乏足够能力和资源使既有建筑或社区采用可持续技术或进行相应改造。虽然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方面,中国地方政府取得良好成绩,但这建立在该项目拥有大量资金和技术支持基础上,否则政府将很难协调各利益相关群体,并使之采取一致行动。相关行为还要面对法律、技术等方面的不确定性风险。
示范项目缺乏。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项目可以作为重要参考,为政府、相关从业群体和居民等各方处理城市可持续发展相关问题提供有效信息和决策经验。此外,示范项目可以提高利益相关群体的认可和接受程度,更容易达成广泛共识,使利益协调变得相对容易。但是,我国面向既有城区的城市发展案例缺乏,而以全新的城市或社区为结果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案例的说服力有时又显得不足。
应对构想
面对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如何构筑和制定更为合理的应对方案?结合前文提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借助既有可持续城市、城区,甚至社区的评价工具,构筑能够指导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方案。通过借鉴评价工具中的机制,探索相对综合的方法,用以面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将更多利益相关群体的诉求考虑在整个城市的发展规划中,有助于城市发展相关机构作出决策。
结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APEC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欧盟在可持续发展中开展的工作,面向中国甚至是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方法或评价方法,应主要从城市安全与弹性、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社会包容发展和智慧与创新这些方面考虑,关键应有更为具体的指标用以分解大类发展目标。随之构筑能够兼顾城市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生活环境及城市社群环境综合考虑的可持续城市。此实施方案包含的预计目标、实施措施、不同阶段成果,都将影响城市发展规划或专项规划的制定。通过对城市案例和相关技术的收集整理,形成发展经验、知识储备、可行技术的综合体。实施过程中应将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分解为若干步骤。
第一步,根据相关信息的调查和收集,了解城市当前现状与政策环境,明晰或调整制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并与相关专家探讨各级政策法规,确立目标特征和相关产业。期间可整理出利益相关群体的意见,并进行评价。同时进行案例研究,为制定发展战略提供借鉴。第二步制定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根据第一步的结果,对城市特点进行分析,预测或选择可能的结果,同时确立量化指标。注意确定整体发展战略与城市总体目标及各种专项内容的联系,指出影响城市发展的关键领域和具体目标数值。找出案例研究中值得借鉴和参考的内容,帮助确定具体指标和阶段性目标。第三步是技术策略的制定。结合政策工具和案例内容,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探索形成产品或技术清单、规范或指导手册。通过以上步骤,将可持续发展方案作为城市发展的最原始出发点,协调城市总体规划、交通、产业、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形成合力来助力城市可持续性的实现,减少由于缺乏总体发展理念和目标而难以形成系统的发展战略。
通过这种方式,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将更加明晰,且在调查城市发展的基础时,通过调查听证广泛听取各利益相关群体的意见和诉求,借此提升市民、企业和政府对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认识,尽可能达成广泛共识,达到推进目的。将城市发展的主角——市民接纳入这一过程,有利于市民意识的改变与提高。因为在采取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调整能源结构等相对宏观的和直接的行政强制政策工具后,居民生活方式及对能源和资源消费的影响或将变得突出。提高市民参与度将使城市可持续发展获得更多调整空间,并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速度和质量。通过制定相对完整和协调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政府更容易准确说明具体实施项目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有助于实施项目过程中获得财务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