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原创精品 > 成果首发 > 正文

从“模范少数族裔”理论看美国对华移民政策取向(2)

“模范少数族裔”理论的影响和美国移民政策的启示

“模范少数族裔”的宣传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美国的国际形象,在推动干事创业、发挥群体主动性方面起到过一定积极作用,但美国国内各方对该提法所持的态度褒贬不一。首先,亚裔内部各少数族裔千差万别,他们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生活习惯有别,在美发展状况存在较大差异。而主流媒体将日裔、华裔的成功笼统归纳为所有亚裔的成功,实则以偏概全。因此,也遭到菲裔等其他亚裔的不满。其次,日裔、华裔内部也存在社会适应力不同,发展不均衡的现实状况。将个别日裔、华裔取得的成功推而广之为全体成功,忽视了族裔内部仍然存在需要社会帮扶的个人和群体,阻断了后者应得的社会关注和救助,也引起族裔内部分群体的不满。再次,“模范少数族裔”的另一层含义是“可以被同化”,华裔一旦被同化就只能顺应主流,乖乖服从主流社会的安排,接受主流社会的价值标准,最终极难保全自身的族裔传统,成为给主流社会起点缀作用的辅助品,甚至牺牲品。这正是葛兰西称为“文化霸权”的具体体现。[14]

“模范少数族裔”理论的直接受益者是美国的白人精英阶层。主流白人统治阶级炮制出这一概念,且与早已被民众广泛接受的“精英制度”理论并行,为白人的霸权统治服务。他们过分强调诸如埋头苦干、重视教育、注重家庭等看上去符合常理的信条,并将亚裔作为践行信条的模范角色。但其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白人主流社会的道德观、价值观。[15]正如很多在美国国家实验室工作的亚裔美国科学家愤怒地称自己为“高科技苦力”。在美国高科技工业领域,拔尖的亚裔是不可替代的招聘人选,但他们却拿着低得过分的薪水,遭遇着“玻璃天花板”的无形障碍。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忠诚的美国少数族裔意识到即使埋头苦干、谦虚恭顺,也并不能换来与白人同事同等的待遇。“模范少数族裔” 这一空头赞誉根本无法改变少数族裔处于美国社会边缘的实质。

美国自二战以来将世界的高精尖人才囊入怀中,成为吸引人才最多、利用人才受益最大的国家。“智力输入”对美国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除了大力引进具有“突出才能”的移民之外,美国还会在一些国家发生动荡或爆发革命时,颁布难民法或难民安置计划,允许符合美国需求的外国人才永久居留。[16]美国的人才战略不仅为国家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而且节省了巨额的教育开支,直到今天一直在延续。正是美国自建国以来吸引外来人才的优良传统推动了美国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最为发达的国家。但受种族歧视的影响,美国少数族裔人才依旧很难拥有与白人同事同等的待遇。

美国延揽优质外国人才的方法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其不足之处也值得反思。人才竞争是当今国与国竞争的核心要素。中国可以从美国移民政策中汲取其延揽外国人才的经验,完善自身人才发展战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吸引世界各国高科技人才助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国应优选在国家发展实际中迫切需要的人才,采取开放、包容的姿态制定人才引进政策,完善外国人才移民制度。在服务中国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增进中外技术交流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外国人才往来便利,为稳定外国人才在华工作生活提供必要制度保障。同时,也要规避伪人才,在发放永久居留资格时,实施谨慎、严格的遴选制度。

(本文系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外国文学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愿景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8RWZD04)


注释

[1]Peterson, W., "Success Story: Japanese-American Style", 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 1966, January 9, pp. 20-43.

[2]Peterson, W., "Success Story of One Minority Group in the U.S.", U.S. News & World Report, 1966, December 26, pp. 73-78.

[3][6][8][9][10][13]邓蜀生:《美国移民政策的演变及其动因》,《历史研究》,1989年第3期,第172、169、176、171、173、174页。

[4][12]戴超武:《美国1965年移民法对亚洲移民和亚裔集团的影响》,《美国研究》,1997年第1期,第100、110页。

[5]Chin, Frank and Chan, Jeffery Paul, "Racist Love", Richard Kostelanetz (ed.), Seeing through Shuck, New York: Ballantine Books, 1972, pp. 65-79.

[7]李保杰:《世界文学中的苦力贸易和契约华工》,《广东社会科学》,2017年第5期,第167页。

[11][16]梁茂信:《美国吸引外来人才政策的演变与效用》,《东北师大学报》,1997年第1期,第56、57页。

[14]王岳川:《后殖民主义与新历史主义文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3页。

[15][英]奎德西亚·米尔扎:《重塑种族批判理论——帕特里夏·威廉姆斯访谈录》,申富英译,《国外理论动态》,2017年第8期,第44页。


责 编∕郭 丹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胡乃麟  申富英


On the American Policy Orientation Toward Chinese Immigra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el Minority" Theory

Hu Nailin Shen Fuying


Abstract: In the 1960s, Chinese Americans were praised as the "model minority". But since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they have gradually realized that despite the praise, they still have a long way to go to reach their ideal of enjoying the same equality and prosperity with other ethnic groups. If we put "model minority" into the framework of the history of the U.S. immigration policy toward China, it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 that the U.S. follows the principle of putting interests first over this matter, which embodies its native philosophy of pragmatism. Looking at the "model minority" theory with the great background of the U.S. immigration history and how it works for the American society, it is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real intention behind the U.S. immigration policy and the real appearance of American society. The measures of attracting talents taken by the U.S. immigration policy may provide an insight for China to make a sound talent strategy and a good residence management policy for foreigners.

Keywords: America, model minority, immigration policy, talent introduction, pragmatism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guod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