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两会国是厅|兴产业、优生态、强教育,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双丰收

1590028649162

2020人民论坛两会国是厅专题

作者:余永跃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刘绚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2020年5月23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经济界委员联组会上讲话指出,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

实现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是对这个真理的坚强护卫。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经济界委员联组会上深情地说,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是我们党对人民、对历史的郑重承诺。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双丰收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兴产业。产业是脱贫之基、致富之源,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和关键。

首先,要做强农业,农业是乡村产业之本。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3月4日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强调指出要“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健康卫生课,在其影响下人们对绿色、安全、健康的农产品需求增加。要积极适应城乡居民消费升级的需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生产能满足城乡居民需要的高质量农产品,在调整农产品结构中推进脱贫攻坚。

其次,要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三产融合中应坚持服务贫困人口的价值取向,注重完善各类市场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如一些地方通过合理确定农产品收购价格、按户量化集体经营资产折股、鼓励企业优先聘用农村贫困人口等措施,让农村贫困人口合理分享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在产业融合中夯实贫困人口增收致富的基础。

二要优生态。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打造生态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

2020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指出,“要聚焦攻克脱贫攻坚战最后堡垒,结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疫情防治为切入点,加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2018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要求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实现生产、生活与生态的和谐。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及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但新冠肺炎疫情也暴露了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痛点。如“厕所革命”推进力度有待加强、粪污治理等公共卫生设施建设不足等。要深入思考疫情防控中暴露的乡村人居环境问题,以此为切入口,做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此外,还要加大乡村公共卫生排查整治力度,补齐公共卫生短板,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风险。

三要强教育。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铸魂工程。

2020年5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要求大力开展健康知识普及,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当前,农民迫切需要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公共卫生意识,提升现代文明健康理念。通过教育,培养农民良好卫生习惯、提升农民文明素质,有助于减少疾病的传播,降低因病致贫返贫的风险。

可以结合目前在乡村开展的村庄清洁、厕所革命等行动计划加强农民健康卫生知识教育。如结合村庄卫生清洁行动宣传公共卫生知识,引导农民做好环境卫生“门前三包”,从源头预防疾病传播;指导村民群众加强畜禽养殖管理,处理好畜禽、野生动物及其排泄物和分泌物,减少人畜共患病传播风险;结合厕所革命普及卫生厕所使用、日常保洁、健康卫生等知识,减少粪口传播隐患等。唯有加强教育,才能打牢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长远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经济界委员联组会上强调,要科学分析形势、把握发展大势,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当前的困难、风险、挑战。目前,全国还有一部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虽然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我们要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新形势下,要着力解决农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重点从农产品结构、抗风险能力、农业现代化水平上发力。通过兴产业、优生态、强教育,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双丰收。

[责任编辑:王克]
标签: 两会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