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打赢疫情影响下的脱贫攻坚战靠什么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2020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带来了严峻挑战。疫情对决战脱贫攻坚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包括:工资性收入骤降、产业扶贫项目生存和发展增加风险、远期经营性收入减少等。要如期实现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重点要挂牌督战打赢深度贫困歼灭战、慎终如始打赢脱贫攻坚战、动态监测打赢预防返贫阻击战、精准兜底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关键词】疫情  脱贫攻坚  扶贫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其传播速度之快、感染范围之广、防控难度之大,前所未有。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吹响了战“疫”战“贫”冲锋号,要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确保战“疫”战“贫”两手抓两战赢。当前,经过全国上下和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努力,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呈现出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态势。随着全球疫情蔓延扩散,境外输入风险增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成为当前的防控重点。有必要及时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收官之年的脱贫攻坚带来的影响,抓住重点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实现脱贫攻坚从决定性成就迈向全面胜利。

新冠肺炎疫情对脱贫攻坚带来的主要影响

第一,劳动力外出务工受阻导致即期工资性收入骤降。新冠肺炎疫情首当其冲影响到劳动力外出就业。表面上看似与疫情防控采取最大规模、最严格的非医疗干预(NPI)手段有关;本质上则是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经济波动导致就业不足。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对中国经济带来的短期休克,造成交通运输、餐饮、住宿、购物、旅游等服务业的需求萎缩,导致大量小微企业开复工延迟,部分企业因现金流中断破产,直接表现为市场上就业岗位减少。农民获取工资性收入的概率降低,给家庭增收造成较大困难,增加了贫困地区家庭因“疫”返贫致贫风险。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021元,工资性收入为6583元,占比41%,对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超过41%;全国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67元,工资性收入4082元,占比为35%,对收入增长贡献率为38%。一方面,建档立卡脱贫户因工资性收入减少而增加“返贫”风险。据国务院扶贫办官方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大约有2729万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在外务工,其工资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三分之二左右。另一方面,非建档立卡农户因工资性收入减少而增加“致贫”风险。据初步统计,全国非建档立卡边缘人口中还有近300万存在致贫风险。

第二,农产品滞销导致产业扶贫项目生存和发展增加风险。疫情发生在农产品销售的黄金期,市场萎缩、物流不畅、产品滞销对贫困地区刚起步的大多数产业扶贫项目来说是灾难性的,增加了产业失败风险。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带动脱贫一批,贫困地区实施了不少产业扶贫项目,主要是种养殖项目。对于诸如冬春季成熟的果品或者大棚栽植的蔬菜等农副产品,原本春节前后是销售的旺季,但是受此次疫情影响,前来集中收购的商贩明显减少,农产品出现隐形滞销现象。因疫情防控需要,部分地区采取封村、封路、封闭社区等措施,物流不畅,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中断,农产品出现刚性滞销。

第三,生产耽误导致远期经营性收入减少。疫情发生在春耕备产关键期,农时不等人,春耕生产对当年家庭经营性收入影响大。一是疫情导致农资进村入户受阻。受限于部分地区交通封堵、“人传人”传播等因素,售卖农业生产资料的商户多处于关门闭市的状态,由于在当地市场买不到农资,只能选择从外地购买所需的生产资料,但外地购买的物资,又无法及时运输进来,生产所需的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运输受阻,农业生产物资短缺影响正常农业生产活动。二是疫情导致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中断。为了更好地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不少村落都采取了严格封村、封路等举措,极大冲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导致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无法异地开展生产经营服务,不少地区原定的植保下乡、技术下乡等生产性服务也被迫停止。三是疫情导致农业生产用工缺口。疫情也给从事生产活动的农业人带来诸多不便。很多在其他村落租用土地的种植户生产资料运不进去,农事工作无法顺利开展,还有不少种植大户,在春耕时节需大量用工,但受制于疫情,很难找到帮忙人员,农事活动无法进行。

第四,脱贫攻坚项目复工开工导致延后致时间压力增大。扶贫项目是脱贫攻坚工作主要依托载体,贫困地区的道路、水利、电网、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交通扶贫、水利扶贫、电力扶贫的主要内容,教育、卫生则是贫困地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还是基本公共服务项目,亦或产业扶贫项目,项目成功落地实施直接关系着脱贫攻坚成效。疫情对贫困地区农村道路、饮水安全工程、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建设及配套工程等项目产生了影响。疫情导致各类扶贫人力和物资无法及时到位,原定2020年脱贫攻坚计划特别是第一季度脱贫攻坚计划、跨年度续期项目均受到影响,原有项目难以按时复工,新项目无法按期开工。原有项目难以按时复工一方面是人员难以如期到岗,导致项目进度迟滞;另一方面是物资和资金短缺会影响脱贫攻坚项目如期完成。新扶贫项目无法按期开工,主要由于扶贫项目前期调研、招投标、现场核验等工作无法按原定计划开展,扶贫项目基础设施大多无法正常施工,产业奖补等扶贫项目无法现场核验及时落实,导致2020年扶贫资金无法按预期进度形成支出。帮扶人员无法及时到岗导致帮扶出现空窗期。向贫困地区选派干部开展帮扶工作是中国减贫方案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脱贫攻坚战以来,东部发达地区、定点扶贫单位积极向贫困地区选派挂职干部,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同时锻炼干部;各级党委组织部门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组成驻村工作队。在贫困村开展驻村帮扶是我国精准扶贫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创新举措。此次疫情防控举措升级,刚好处于大部分驻村干部回家过年期间,在疫情严重的地区,挂职干部和驻村工作队无法及时返岗。

第五,打乱了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工作计划。我国从2018年开始,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由各省(区、市)统一组织实施,并对退出质量负责,强化各省在贫困县退出中的总体责任、质量责任和监管责任,一般在下一年度2月或3月底之前完成。国务院扶贫办则负责组织对省级宣布退出的贫困县进行抽查,通过采取第三方评估形式,重点就退出程序的规范性、退出标准的准确性和退出结果的真实性进行现场抽查。因为疫情的影响,原计划在春节后开展的一些省份,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工作陷入停摆,到今年3月底,全国有云南、青海、广西、吉林、安徽、江西、湖北等7省区110个县的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工作还未完成,占2019年计划脱贫摘帽贫困县总数的30.90%,2019年度脱贫摘帽验收工作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第六,不同程度影响易地扶贫搬迁家庭的返迁意愿。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和标志性工程,成为贫困地区摆脱空间贫困陷阱的必然之举。党的十八大以来,960多万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近500万同步搬迁非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成功实现了“挪穷窝”。易地扶贫搬迁实质上是深陷空间贫困的家庭通过迁徙方式追求更高收益的过程,但搬迁户在新社区的新生活,面临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带来的新挑战。一方面,疫情增加了已搬迁户的返迁意愿。调研中发现,相对于分散安置就近搬迁,集中城镇安置模式下的搬迁户返迁意愿较高,疫情期间生活成本支出增加是返迁经济动机,疫情防控期搬迁户活动半径骤缩不适是返迁社会动机;另一方面,对于房子已修建好、原计划年后搬进去的搬迁户,部分存在反悔倾向,原先同意搬迁的变成不愿意。

如何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第一,挂牌督战打赢深度贫困歼灭战。现存52个未摘帽的贫困县都属深度贫困县,其中,“三区三州”国家深度贫困县22个,包括南疆四地州10个、凉山州7个、怒江州3个、临夏州2个,其余30个县都是各省确定的深度贫困县;剩余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其中贫困人口超过1千人的村88个,贫困发生率超过10%的村1025个,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对剩余扶贫任务“硬骨头”开展实地督战很有必要。挂牌督战工作不仅要较真碰硬“督”,更要凝心聚力“战”,“督”是为“战”服务的,保持攻坚态势,压实层层责任,强化攻坚举措,防范攻坚盲区。挂牌督战要坚持“两不愁三保障”现行脱贫标准,既不降低也不拔高标准,重点围绕“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易地扶贫搬迁、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和成效考核发现问题整改等进行,上级要注意帮助下级解决问题,构建督战共同体。督战要力戒事事顶格管理的官僚主义不良倾向,防范滋生新的形式主义,确保高质量打赢深度贫困歼灭战。

第二,慎终如始打赢脱贫攻坚战。新冠肺炎疫情对贫困治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做到积极应对、不慌不乱,应精准施策,有序开展新冠肺炎疫情后防控时期的脱贫攻坚工作。一是将精准方略贯穿就业扶贫工作全过程,多举措促进就地就近精准就业,创新举措有序组织外出务工精准返岗,加强公益性岗位统筹开发和精准管理,注重对易地扶贫搬迁户就业精准帮扶,针对性优化就业精准服务,防止因疫失业返贫;二是加大消费扶贫行动速度和力度,以拓展贫困户增收渠道、巩固脱贫成果为目的,贫困地区群众发展生产增收脱贫与解决城市“菜篮子”“米袋子”问题相结合,消费扶贫与东西部扶贫协作定点扶贫相结合,线上线下营销相结合,构建社会扶贫的长效机制;三是深入分析疫情对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影响,充分认识产业扶贫在防止返贫中的特殊重要性,大力推广订单生产、生产托管、就业务工、股份合作、土地流转等带贫模式,推动贫困户与带贫主体建立稳定利益联结关系,纠正“一股了之”“一发了之”等问题,积极防范春茶、果蔬等扶贫产业因疫情影响导致的产业风险。

第三,动态监测打赢预防返贫阻击战。建立加快建立防范返贫风险的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既有脱贫成果,确保高质量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现行标准下94.43%农村贫困人口已脱贫。由于诸多原因影响,加之新冠肺炎疫情,一些脱贫人口存在返贫风险,一些边缘人口存在致贫风险,必须把防止返贫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一是事前预防与事后帮扶相结合,提前发现并识别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人口,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防止脱贫人口返贫、边缘人口致贫。二是突出重点人群,以家庭为单位,监测建档立卡已脱贫但不稳定户,收入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边缘户。重点是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国家扶贫标准1.5倍左右的家庭,以及因病、因残、因灾、因疫情影响等引发的刚性支出明显超过上年度收入和收入大幅缩减的家庭,将信息及时录入扶贫信息系统,实行动态管理。三是落实县级主体责任,做好调查核实、信息录入、精准帮扶、动态管理等工作,乡村两级定期开展走访摸排,抓好帮扶政策实施。各级扶贫、卫生健康、应急管理、残联等部门加强数据共享与比对,及时通报支出骤增或收入骤减家庭的预警信息。

第四,精准兜底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社会保障兜底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后一道防线,在疫情全球大流行诱致实体经济休克、就业滑坡、物价上涨等严峻风险挑战下,要因时因地用好“社会保障兜底一批”,打赢兜底保障终结战。一是发挥好农村低保兜底保障。及时把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后返贫人口、新增贫困人口中符合低保政策的人员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对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重度残疾人等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进行动态管理;要及时解决因疫情带来的兜底保障需求扩大问题,同时深化农村低保的专项治理,纠偏优亲厚友等“吃低保”乱象。二是密切关注未脱贫和返贫致贫风险高等人口基本生活状况。掌握未脱贫人口和收入不稳定、持续增收能力弱、返贫风险高的已脱贫人口以及建档立卡边缘人口中,尚未纳入农村低保、特困救助供养范围人员的相关信息,分析返贫致贫风险,做好兜底保障防范工作。三是做好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社会救助工作。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掌握新冠肺炎患者家庭以及因疫情导致难以就业、收入减少等困难家庭情况,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家庭或人员纳入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覆盖范围。

(作者分别为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四川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导)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四省藏区农牧户融入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机制与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9BMZ116)的阶段性成果】

责编/李一丹    美编/杨玲玲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银冰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