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当前“新基建”的概念在资本市场里频繁出现,受到广泛关注。新基建更加侧重于突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方向,具有典型的新时代特征,需要绿色发展。而绿色金融,将对新基建的绿色发展起到较大的助推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新基建的特点,探讨绿色金融助力新基建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新基建 绿色金融 绿色科技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基建作为拉动内需和投资的重要途径,在增强经济的韧性,稳定就业,维护民生等方面都将发挥重要作用;与传统的“铁公基”相比,新基建更加侧重于突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方向,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物联网,都体现出加快推进产业高端化发展的大趋势。新基建与新兴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发展密切结合,是具有“科技强国”特征的战略型基础设施建设。
关于新基建的几个“不”
新基建不是穿旧鞋,走老路
在国内和全球遭遇史无前例的新冠肺炎疫情后,国内新基建开始赢得广泛关注。不少人担忧这次的新基建是不是和2008年的“四万亿”刺激计划一样,将造成供给过剩、产能过剩。
“新基建”重在一个“新”字。2008年的“四万亿”主要涉及传统的铁路、公路、桥梁等“铁公基”领域,而“新基建”带有明显的新时代特征,涉及的是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科技创新领域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等民生消费升级领域基础设施。
“新基建”既是基建,同时又是新兴产业,因此它能紧密连接市场,撬动投资和建设,既能通过基建拉动上下游的投资需求,提振消费,为中国经济度过短期难关、支撑长期繁荣夯实基础,又能通过市场机制的约束和激励,开展适度超前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适量的供给和产能,带动十几万亿产值的新经济,为抢占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制高点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基建不能立即推动终端消费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类无接触式的智能应用和设施在抗疫中大显身手,新基建的优势日益显现。在稳经济、稳就业的宏观政策推动下,包括5G网络、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在内的新基建加速发展,进入快车道。
在抗疫中,大部分经济活动暂停,当下复工复产需要快速恢复经济循环,推动整个经济链条的复苏。新基建是底层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直接推动建筑、工程类及相关的产业发展,但是基础设施之上的平台类、应用类的发展尚需时日,不可能同步推进,形成规模。即新基建本身发挥对整个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底层支撑作用还需要时间,不能一蹴而就,对终端消费产业的推动力还不能立竿见影。
2020年新基建大约1万亿元的投资规模是我国恢复经济生产开辟的新战场,而不是主阵地。根据相关机构测算,2020年,我国5G投资规模将近3000亿元、特高压投资规模超600亿元、轨道交通投资规模在5000亿元左右、充电桩投资规模100亿元、数据中心投资规模约1000亿元、人工智能投资规模约350亿元。[1]可以看出,新基建是我们应对疫情、恢复经济生产的重点投资领域,但其规模还比较小,不足以“对冲”疫情和全球经济收缩所带来的需求收缩。我国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恢复经济发展,可以把新基建列入第一批菜单,但同时还需要第二批、第三批……。
新基建的投资不能只来自政府
当前政府的财政支出面临极大的压力。新基建的投资需求较大,需要强化市场驱动力,吸引更多资金投入。要进一步放开基建投资领域的市场准入,尤其是为民营企业参与基建投资拓展渠道、消除限制。新基建的投资需要多元化,获得专项贷款、并购、IPO、发债、多层次资本市场等方面的支持,包括规范的PPP。
新基建的实施不能仅靠政府
传统的“铁公基”基本都是政府出资建设来实施。但是现在基建相关的产业出现了一些诸如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等新模式,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难以分开。新基建的建设需要打破以往基建基本由政府独立承担的局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和企业一起来,推进市场有序运行,以适配建设之后的运营、服务的需要。
新基建不会较大地挤出民间投资
一般来说,政府推动的基建往往会产生挤出效应。但是由于新基建的产业特点,政府必须拉上企业一起干,在源头上就引入了民间投资,提升了民间投资规模。
另外新基建在经济下行压力大时,由于扩大了公共支出,以填补需求不足的问题,其带动效应和乘数效应更为显著,推动经济稳步恢复,也会带动民间投资的增加。
新基建需要绿色发展
新基建具有典型的新时代特征,就必然要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要发展建设成为绿色、低碳、循环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为经济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底层的新科技支撑。
新基建中涉及到的信息通信业已成为中国的重点耗能领域,因此在5G基建、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方面推动节能减排、绿色发展非常必要和迫切。根据一财网报道,2014年中国三大移动运营商能耗合计约为671万吨标准煤,相当于中国当年全社会能耗的千分之二。随着5G时代的到来,使用的移动网络流量预计将比2014年增长一千倍以上,能耗将明显上升。[2]随着信息通信业的快速发展,通信网络规模不断提升,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大规模部署,信息通信业的能耗需求飞速增长,而且伴随着大量设施、设备的修建和改建,耗能总数再次提升。数据显示,仅2017年美国的大数据中心就耗费了超900亿千瓦的电量,必须拥有34家大中型火电站发电量才可以满足美国这种大数据中心的电力要求。[3]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需要大力推动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绿色设备和技术的应用。信息通信业要大力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以绿色科技创新为支撑,推动基础设施升级,构建先进绿色网络,淘汰高能耗老旧通信设备,促进3G/4G/5G网络协调发展,推动实现网络资源高效利用。
新基建中涉及的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方面还涉及到更基础的电力能源结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初步核算,2019年中国全年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消费量占57.7%,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23.4%。即我国消费的能源一半以上来源于化石能源,清洁能源不足四分之一。
新基建需要创新性地应用于能源高效利用和新能源技术中。在新基建的建设发展中,要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风能、太阳能、水能、核能等清洁能源利用的规模和比例,积极采用新型高效蓄电技术,加快推动智慧能源应用,为新基建绿色发展赋能。
新基建离不开绿色金融
绿色金融作为近年来全球新兴的主流金融领域,必将促进一切有利于绿色发展、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产业和项目,包括新基建。
绿色金融可以通过不断深化其内涵,拓展其外延,利用金融特有的杠杆模式推动绿色资源的高效配置,通过产融结合,以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绿色产业基金、绿色保险和碳金融等绿色金融工具和手段促进新基建的健康发展。
绿色金融对新基建的直接支持包括领域支持和通道支持等方式。绿色金融支持的领域主要有:一是对新基建相关的场所、设施绿色化建设的支持,例如新建的5G基站、大数据中心机房、人工智能实验室、工业互联网平台、特高压换流站、新能源充电场站等;二是新基建所需的相关物资、能源场站的绿色化转型,例如一些新基建相关工厂企业的绿色能源应用、生产线、工艺的节能减排改造;三是针对新基建建设和运营相关的能源、污水、固废等的处理处置和监测检测等。通道支持在于发挥绿色金融具有的绿色通道优势,在“六稳”形势下调动绿色投资者的积极性和热情,积极支持新基建,为相关的绿色投融资项目提供快速、低成本的金融支持。
绿色金融通过政策激励与约束、绿色投融资收益和成本,环境信息披露等具体机制推动新基建行业的绿色发展。通过定向的绿色金融鼓励措施,推动绿色新技术、新产品的实际应用,从设施建设、设备选型等方面推动新基建绿色智能发展。通过绿色效益和成本的共享和分摊机制,深化基础资源共建共享,实现新基建的设施集约建设,深化和扩展基础设施共建共享。通过环境相关信息披露机制和提升环境效益计量手段,提升市场透明度,将对新基建绿色发展的要求从投资者传导到项目中,并推动新基建从源头建立能源、水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情况的动态监测、控制和优化管理体系,提升新基建项目绿色化水平,提升新基建对社会绿色化发展的贡献度。通过不断深化市场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第三方服务机制,推动绿色供应链建设,为新基建的绿色创新发展建立良好的商业生态系统。
长期来看,中国绿色金融服务将促进新基建长期稳健的发展。一是绿色金融将针对新基建绿色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不断扩展服务的对象和范围,完善服务的方式和工具,推动新基建对整个社会在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之间平衡健康发展的底层支撑作用。二是培养和形成更多的绿色投资者,为新基建的绿色发展培育强大的绿色资金供给来源,为我国新基建的绿色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和金融实力,也为新基建走向更高、高远、更长久提供推动力和拉升力。
新基建的发展,将为中国利用新一代科技革命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促进国家经济腾飞筑牢坚实的基础。绿色发展是新基建的应有之义,而绿色金融则将通过金融机制把新基建的长期使用与绿色发展的可持续性结合起来,从而使新基建不是短暂地“火”一下,而是在绿色金融的助力下,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以经济、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基础设施的底层支撑协同服务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为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SDGs)的实现提供典型案例和可资借鉴的经验。
【本文作者分别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绿色金融部副主任、研究员】
注释
[1]《国金证券:“新基建”的体量到底有多大》,新浪财经,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hyyj/2020-03-12/doc-iimxyqvz9791194.shtml,2020年03月12日更新。
[2]《中国三大通信运营商能耗占全国总能耗千分之二,5G时代我们是否消费得起?》,一财网,https://www.yicai.com/news/4766320.html,2016年03月24日更新。
[3] 《数据越多能耗越大?<科学>最新算法模型揭示,全球数据中心能耗并没有想得多》,搜狐网,https://www.sohu.com/a/376696456_120493035,2020年2月29日更新。
责编:周素丽 / 董 楠
声明:本文为《国家治理》周刊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国家治理周刊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