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金融 > 经济大家谈 > 正文

经济大家谈 | 唐任伍: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中国企业在行动

经济大家谈

作者: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唐任伍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国民经济的细胞、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者、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因此,党的十九大提出了要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正是一大批一流企业提供源源不绝的抗疫物资作保障,助力中国赢得了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阶段性胜利。活生生的事实证明,党的十九大关于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论断是非常英明和及时的。

新时代对世界一流企业提出新要求

世界一流企业是一个国家强盛的标志,很多国家都将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作为国家战略,大力扶持。那么,到底什么是世界一流企业,或者说判断一个企业是不是世界一流企业的标准是什么,这是认识世界一流企业的首要问题。传统的观点主要从可量化的经济指标上来解释世界一流企业,以“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债务风险、增长能力”作为标准来衡量是不是世界一流企业,简单地说,“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增长能力”强、“债务风险”程度低的企业,就是世界一流企业。另一种衡量世界一流企业的标准就是看是否是“标准和规则的制定者”。也就是说,只有那些制定标准和规则的企业,才能够处于行业领导地位,成为被跟随或追逐的世界一流企业。显然,上述两种关于“世界一流企业”的衡量标准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仍然有以偏概全之嫌,没有反映出现代科技革命形势下“新时代”“世界一流企业”的本质。笔者认为,在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科学等现代科技,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世界一流企业的认知,因此,衡量世界一流企业的标准,不能简单地像衡量世界500强那样,单纯地用可量化的“产值”来判断,而是需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来反映世界一流企业的时代变化。

一流的企业,要有一流的标准。根据这一思路,通过研究,笔者认为,世界一流企业的标准应为:

第一,以“产值”和“营收”为核心内容的企业“盈利能力”,这是规模上的指标,因为没有规模就没有盈利能力,在赢者通吃的世界市场上就缺乏竞争力。大凡世界一流企业,其规模大、产值高,一般都是世界级的“巨无霸”,在激烈的竞争中是无法被别的企业吞并、兼并的“大象”。它清晰地告诉人们,要“做强”做成“世界一流”,首先要“做大”。这是世界一流企业的第一个指标——企业“盈利能力”。

第二,以“标准”和“规则”为核心内容的“标准贡献能力”,这就是说这个企业为这个行业、这个领域贡献了多少为大家所遵守的“标准”和“规则”,也就是该企业掌控“标准”和“规则”的能力。因为这个行业或产品的“标准”和“规则”是这个企业制定的、贡献的,就意味着这个企业占领了该行业、该产品的制高点。这是世界一流企业“做强”的重要表现。

第三,以强大的“韧性”和“耐力”为核心内容的“抗风险能力”。世界是瞬息万变的,市场是冷酷无情的,很多企业一段时期很大很强,但一旦遇到不可知的风险就即刻土崩瓦解,破产倒闭,缺乏“韧性”,所以,这样的企业成不了“世界一流企业”。当今时代,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会引发各种不可预知的风险,有自然灾害风险、生物风险、金融风险乃至战争风险,世界一流企业不但能提前预知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防患于未然,更重要的是在风险发生以后,能够处变不惊、沉着应对,保障自身的市场不堵塞、供应链不断裂、产业链安全稳定,风险过后能够很快恢复、快速循环,真正体现出世界一流企业的“韧性”特质。这是世界一流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第四,以“原始创新”和“有效专利”为核心内容的“引领趋势能力”。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因此,今天世界上的企业,趋势大于优势,谁顺应潮流引领“趋势”,谁就抢占先机、掌握企业的生命线。趋势是由科技引领的,这就要求企业能够把准世界潮流,在引领“趋势”的科技领域具有强大的原始创新能力和产生专利的能力。“世界一流企业”一定是某一行业中领头的标杆和旗手,这是世界一流企业的“引领趋势能力”。

笔者将新时代世界一流企业的标准概括为“盈利能力”“标准贡献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引领趋势能力”,涵盖一个企业“大”“强”“稳”“引”四个层面。这一标准的设置,适应了新时代世界大变局和科学技术发展对企业提出的新要求,具有时代性、发展性和科学性,是人们判断一个企业是否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标准和磨刀石。

一大批优秀中国企业正在做大做强

按照世界一流企业的标准来衡量,中国自加入WTO以来,就与世界上那些老牌的一流企业同台竞技,历经精心培育,持续打造,成绩斐然,涌现了一批敢于和世界上一流企业亮剑的企业,诸如航天科技、中国石油、华为、阿里巴巴、腾讯、中兴、大疆、比亚迪、宁德时代、中车集团、格力等,都是各有特色,独领风骚。2019年世界500强企业中,来自中国的企业就达129家,从数字上历史性地首次超过美国121家。尽管500强企业不一定称得上就是世界一流企业,但至少可以说中国企业的规模在不断“做大”,初步实现了本文设定的世界一流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正在向“做强”迈进。

在“标准贡献能力”上,作为标准制定者的企业主体日渐活跃。5G标准是全球产业界共同参与制定的统一国际标准,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在全球20多家企业的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中占比超过30%,位居首位。新能源是引领未来科技创新的核心领域,以南都电源为代表的中国企业以引领行业技术发展为核心使命,主持或参与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制定的就达40余项。中国铁塔公司自成立以来,牵头制定行业标准20项,发布企业标准66项,重点围绕铁塔、配套设施和共享室分开展了技术创新和标准化。

专利是标准贡献能力的重要内容,是世界一流企业的标识。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达140.1万件,授权发明专利达45.3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3位的国内(不含港澳台)企业依次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4510件、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883件、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2614件,京东方2393件,腾讯2146件,vivo2019年发明专利授权量都达到了1388项。这是中国企业迈向世界一流的标志。

在“抗风险能力”上,中国有一批企业经受住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锤炼出了一定的韧性和抗击风险的能力,诸如联想、中国铁建、国家电网、电信等,可以说是愈挫愈勇,逆势增长,彰显出了世界一流企业的潜质。华为以长远的战略眼光,在长期高研发投入的基础上,展现出强大的抗压抗风险能力,陆续推出了鸿蒙系统(HarmonyOS)、麒麟处理器,开发了HMS生态系统,克服了5G系统、芯片等领域的难题,大大提升了华为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彰显了世界一流企业的气派。

在“引领趋势能力”上,中国的一批企业也是跃跃欲试、敢为人先,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华为的5G技术走到了世界的前列,成为5G趋势的引领者;百度重新定义地图行业标准,基于强大的自采能力以及领先的处理技术,引领地图行业发展趋势;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几大主体电子商务企业,形成了一个全社会、全方位的电子商务发展服务平台,引领全球电子商务发展趋势;互联网巨头腾讯推出的微信,以独特的创新理念和以用户为本的发展模式,引领互联网时代社交发展趋势;阿里巴巴引领新零售和电子商务、网络金融等领域的发展趋势;科大讯飞以世界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引领语音合成的世界发展趋势;中国量子科学实验卫星(QUESS)的发射,引领全球量子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总之,中国的一大批企业奋发有为,加大原始创新能力,准确把握科技发展方向,站在世界发展前端,成为行业发展的领头羊和趋势的引领者。

化危为机,提高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

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尤其是在突然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发展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冲击下,中国企业必须清晰地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以自主创新、科技研发作支撑,瞄准行业发展的前端和尖端,锻造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化危为机,奋起直追,向世界一流企业冲击,打造出中国企业自身的高科技、高端制造、高端芯片,才能突破发展。

一是提升标准贡献能力。标准是自主创新的制高点,谁掌握了标准制定的话语权,谁就掌握了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实施世界一流企业标准是关键。要把实施国际先进标准作为切入点,加快从达到标准、符合标准向制定标准迈进,从以企业标准为主向扩大实施国际标准升级,特别是把技术创新与标准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加快推进技术创新成果向国际标准转化。推动中国企业以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为基础,制定国际标准,带动技术、设备、产品、服务出口,尤其是加强双语标准制定工作,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标准互认等。

二是提高引领行业发展趋势的能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需要企业具有勇立潮头、开风气之先的精神和勇气。这就需要一批具有独到眼光、善于找准机会、把握行业趋势的企业家,通过原始创新的技术,成为推动本行业全球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领军企业。在这方面,诸如华为在5G领域、中兴在通讯领域、大疆在民用无人机领域、比亚迪在电动汽车领域、宁德时代在汽车电池领域、中车集团在轨道交通领域、格力在空调技术领域一样,不仅引领趋势,而且具有行业发展的话语权,从而跻身世界一流企业行列。

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中国企业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应妄自尊大,既要看到取得的成绩也要看到存在的差距,正视差距并直面挑战,在建设世界一流的道路上不断攻坚克难。在企业自身加快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同时,政府也要积极采取有为措施,为企业创造更好环境、提供更有利条件,包括持续减税降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放管服”改革,提供有助于推动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税收优惠政策等,为中国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王卓怡]